汉宣帝吧 关注:2,822贴子:47,919

转载一篇文章:假如汉宣帝改立太子,真的能挽救大汉王朝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西汉的衰亡,一直以来认为汉元帝刘奭是罪魁祸首,正是在他的统治下,西汉帝国走向衰败。当年汉宣帝曾经评价自己的这个儿子说:“乱我汉家天下者,太子也!”但汉宣帝顾念与许皇后的恩情,不忍心废黜刘奭,果然,不幸言中了!


1楼2020-11-29 00:45回复
    回过头来看看,假如汉宣帝毅然决然地更换太子,是否有机会拯救大汉帝国呢?汉宣帝一共有五个儿子,他最喜欢的儿子是次子刘钦,封淮阳王,生母张婕妤。当年霍氏被灭族后,霍光的女儿霍成君被废皇后,汉宣帝一度准备立最宠爱的张婕妤为皇后。但考虑到当初曾经出现霍皇后加害太子的事,汉宣帝思来想去,为避免悲剧重演,他决定立无子的王婕妤为皇后,负责抚养太子刘奭。汉宣帝就这样,张婕妤与皇后之位失之交臂。
    但这并不妨碍汉宣帝对她母子的宠爱,《汉书》说,刘钦长得魁梧高大,喜好经书法律,聪明智慧有才能,汉宣帝曾高兴地说:“真我子也!”疼爱之情溢于言表。即便如此,“故剑情深”的汉宣帝,念念不忘平民时期的结发妻子,仍然选择了让刘奭接班。


    2楼2020-11-29 00:46
    回复
      那么,假如汉宣帝理智一点,选择刘钦做接班人,汉帝国会怎样呢?让我们来看看,刘钦是否真的聪慧有才具。史书说只记载了一段,刘钦与舅舅张博兄弟的交往经历,那么我们就从他们的这段故事入手分析。


      3楼2020-11-29 00:48
      回复
        舅舅设局骗外甥,一下子搭进去四条人命!汉元帝即位后,刘钦就国淮阳,他的外祖母跟他一起生活。刘钦有三个舅舅,大舅叫张博,二舅叫张光,三舅姓名不详,这哥仨因为住得比较远,只能每年定期来淮阳探望母亲,当然,少不得每次都要接受外甥的赏赐。张婕妤刘钦觉得舅舅家离淮阳太远,交往不方便,就上书汉元帝,请求让舅舅们举族搬迁到淮阳。汉元帝同意了,没想到张博却不干,他也给汉元帝上了一份奏疏,说老家有祖坟需要照看,希望留在原籍。为这件事,刘钦对张博很不爽,我好心好意,你却不领情。此后张博再来淮阳,刘钦给他的赏赐大大减少。这下张博不干了,干脆就伸手要,说:“我欠了几百万钱的债务,希望大王帮我偿还!”刘钦非常干脆地拒绝了。张博也不勉强,他扭身就走,回去就放了个大招:他让张光跟刘钦说,你怠慢了我们的母亲,张博准备上书,让母亲回张家养老。刘钦不想让外祖母走,只好给了张博五十斤黄金(相当于五十万钱)。


        4楼2020-11-29 00:48
        回复
          张博这个见钱眼看的家伙立刻变了副脸,他对刘钦说了一番肉麻的讨好话:“朝廷现在连一位贤臣都没有,老百姓都指着您拯救他们,您难道不想去京城,辅佐皇帝吗?”为此,张博三番五次派张光游说刘钦,让他去京城为刘钦活动,以谋求辅政之位。多次劝说之下,刘钦心动了。张博立刻给刘钦写了封信:“为了给您寻求世外高人,我已经到燕赵地区走了一圈,现在我已经为您找到了两位,一位是齐地的驷先生,此人精通《司马兵法》,我也见到了他,人家三皇五帝的治国之理,无所不通。另一位是北海郡的贤人。这俩人你要是推荐给朝廷,就是大功一件!”
          张博在信中露出了狐狸尾巴:“我想到长安帮你活动,可是我没钱。赵王倒是愿意资助我,给我三十斤黄金,被我拒绝了,他不死心,又以聘娶我女儿的名义,给我二百斤黄金,又被我拒绝了。我这么可都是为了你呐!”刘钦接到信,很高兴,除了回信感谢外,特地给张博送来二百万钱(相当于二百斤黄金)。


          5楼2020-11-29 00:49
          回复
            张博拿到黄灿灿的黄金,心花怒放,又开始实施第二步骗财计划。其实,前面他说的事都是鬼话,接下来,他当然还要继续编瞎话。张博有个女婿叫京房,此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易经》大师,此时正在汉元帝身边做郎官。不过京房与权臣石显、五鹿充宗政见不合,并没有得到汉元帝重用,郁闷之下,他经常在老丈人张博面前诉苦。京房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些诉苦的话,成了他断头的刀!张博就是从京房的口中,得到了一些朝中的机密,他拿这些事,编造成他与石显等人的交往记录,再次向刘钦骗钱:“我已经请动石显,为你在皇帝面前说话了,我承诺给他五百斤黄金。皇帝现在早衰得厉害,太子又年幼,国家日渐衰弱,我已经和一些大儒,在皇帝面前为你说情了,只要你一见到皇帝,陈述你的治国方略,到时候你就是周公再世。”石显为了让刘钦相信他,他还此地无银地加了一句:“你别舍不得钱,不是我要你钱,你当了周公,我还愁没钱吗?”刘钦这次真有点怀疑了,他给张博去了封信,先把张博夸成一朵花,接着疑惑不解地问:“我请求入朝,难道不是符合道义的事吗?为什么还要花钱疏通呢?”张博回复很简单:我已经答应石显了,你看着办吧!于是,刘钦又奉上五百斤黄金。为了入朝,刘钦被张博整整骗去七百斤黄金。


            6楼2020-11-29 00:50
            回复
              正当他满怀憧憬地做着他的“周公梦”时,汉元帝派来申斥他的人来了!原来,张博的一举一动,都没逃过眼线密布的石显,他一状告到汉元帝那里,京房以泄密罪,张博兄弟以诽谤朝政、教唆诸侯王阴谋夺权,全部被捉拿归案。审理结果,四人统统被斩首弃市,妻女流放。刘钦走运,汉元帝没舍得处置他这个兄弟,只是狠狠地批评了一通,吓得他连连磕头谢罪,并表示改过自新。


              7楼2020-11-29 00:51
              回复
                二、不辨事藩王入朝的故事,只有在春秋时期的故纸堆才能找到。作为汉帝国的王爷,基于七国之乱的教训,他们被永远剥夺了参与政治的可能。西汉还有个潜规则,凡是诸侯王的姻亲,甚至国相等高官,一般都很难担任朝廷要职。京房既有制度层面的限制,又有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这就是遏制诸侯王势力的机制,绝不是靠说通皇帝个人,就能突破规则的。刘钦丝毫不懂这一层,一直在做无用功。退一万步,假如汉元帝真的想让刘钦回朝辅政,朝中的那帮大臣们会允许吗?还有外戚势力,他们会允许吗?根本行不通!再说张博编织的故事,明显漏洞百出,他也不具备辨析的能力。以他的智商,跟汉元帝有得一拼,放在朝堂上,就是一对泥胎木偶,被人用来玩脑筋急转弯,逗乐子正合适!


                9楼2020-11-29 00:51
                回复
                  三、无能力当张博以接回母亲,敲诈刘钦时,刘钦的处理方式是妥协,拿钱买平安,这种处理方式就很低劣。刘钦将外祖母留在王府,很显然出于私人感情,没有证据说明,老太太可以给刘钦带来功利的价值。既然是这样,刘钦就没有理由待外祖母不好,那也就不怕张博的敲诈。既然张博有胆做出敲诈的事,刘钦就应该先将脓水挤出去,而不是遮盖。就拿这件事为引子,直接给张博一个大教训,让人知道淮阳王爷有几只眼,服帖了,再施恩也不迟。而刘钦却是直接拿钱摆事,反而显得屈从于张博,张博的胆子就是这么被撑大的。七国之乱所谓石显帮忙的事,处理起来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稍微让人打听一下朝局关系,就不难发现石显与京房的矛盾,那么石显就不大可能,再帮助作为京房亲属的刘钦入朝,那不是给自己的政敌添砖加瓦吗?其实,刘钦自己也怀疑了,既然怀疑了,哪怕就用一个简单的“托”字诀,张博也会露马脚的,连这些小伎俩都不会,还想玩政治?


                  10楼2020-11-29 00:52
                  回复
                    四、野心大心胸小刘钦自小受到汉宣帝宠爱,这份妄自尊大,让他充满了对朝政参与的渴望,或者说野心膨胀。正是被这个欲望眯住了双眼,才导演出屡屡上当受骗的笑话。汉宣帝其实是很担心刘钦生出异心的,他曾经安排朝中最有德行的才俊韦玄成,给他当中尉,想通过韦玄成来感化刘钦。看起来,刘钦蠢蠢欲动的心,一直没有死。跟他的野心相比,他的心胸却不够宽广。甥舅之间的矛盾起因,其实就是刘钦处置不当引起,你想让舅舅举族搬迁,至少应该征得同意吧,草率行事,遭到反对是必然的。就算张博不同意搬迁,那也不算什么大事,刘钦却以此报复张博,心眼实在太小,鸡肠狗肚!


                    11楼2020-11-29 00:52
                    回复
                      我们何以被蒙住了双眼?班固说,刘钦此人所谓的聪明智慧,能力出众,都经不起推敲,丝毫看不出强于汉元帝的地方,心胸还不如汉元帝宽广。
                      那么,汉宣帝又何来溢美之词呢?我觉得有三种可能性。
                      一是汉宣帝过于宠幸张婕妤,母以子贵,汉宣帝被蒙蔽了双眼。类似的情况历史上比比皆是,基本一个套路,往往真的易储后,就又是另一副嘴脸。
                      第二种可能就是后人误读,幼年的刘钦,在求学层面确实表现出一定过人之处。不过,小时出众大时了了的情况还少见吗?再说汉元帝在学问上表现出来聪慧,肯定不逊色于刘钦。只不过刘钦喜好学习法律,这一点比较符合汉宣帝的胃口,不像汉元帝一心死啃经书。可是这些都跟治国才能距离太远,不足为证。
                      第三种可能是班固个人的立场,影响了后人的判断。在西汉末年的几任皇帝中,班固明显比较推崇汉宣帝和汉成帝,对汉元帝相对不大感冒。我们所读到的历史,其实都是史书编撰人的视野重现,除非刻意研究,一般很容易掉进作者的历史观里拔不出来。后人对汉元帝也倾向于黑化,所以,自然会产生“假如即位的不是汉元帝该多好”的愿望。其实,西汉的灭亡绝不是换一个皇帝就能解决的,它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极端一点说,即便汉宣帝长生不老,西汉也必然灭亡,顶多多支撑几十年而已。当然,这不是本文的讨论范畴,仅从大众最关注的皇帝人选角度看,即便汉宣帝选择了刘钦代替刘奭,大汉衰亡还是逃不脱!


                      12楼2020-11-29 00:54
                      回复
                        这件事的主角不是刘钦,是京房和石显之争,后来才抄出书信,京房事不发,这外甥和舅舅能写这样信写到死。
                        你说刘钦有心入朝?七年耶,他一个诸侯王要张博替他活动?张博除了写信啥也没干,刘钦除了给钱啥也没干,就是保持一个平衡借个明目,双方忽悠。
                        母亲张婕妤早逝,父亲也去世了,他的直系亲属只有外祖母。张博是儿子只要他说要接娘天经地义,外孙就是诸侯王也没有理由拒绝,但是外祖母晚年跟张博过啥日子就难说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0-11-29 07:30
                        收起回复
                          询哥喜欢张婕妤喜欢刘钦完全是自己私人层面的事,没有带入朝局。
                          刘钦和张婕妤也没看出有啥野心,从来没有任何政治行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11-29 07:33
                          收起回复
                            淮阳宪王肯定还是有才华的,汉书艺文志有他作赋的记录,不过他的外家张博确实是巨坑。
                            至于元帝其实本身问题也不大,主要是成帝太拉胯,连累元帝一块儿风评差。
                            话说回来,王朝的气运其实也不是靠君主个人来力挽狂澜的,那些积病终究是会爆发的,假使王莽不篡汉,大汉也不过多续个大几十年罢了。


                            IP属地:江苏16楼2020-12-01 22:52
                            收起回复
                              在我看刘奭跟赵祯极为相似,但一般对两个人评价却完全相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0-12-01 23: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