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贵妃吧 关注:349贴子:16,874

【史料】《宝日堂杂钞》所载万历朝宫膳底帐考释(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小郑


IP属地:德国1楼2020-12-03 00:08回复
    这个贴子终于吐出来了,之前一直不显示


    IP属地:德国2楼2020-12-03 19:01
    回复
      作者:邱仲麟
      本文所要考释的资料,系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份光禄寺宫膳底帐。现今有关于明代宫中饮膳的记述已极少,此一膳单应该是明代仅存最完整的一份,故其价值甚高,颇值得加以考释。此一珍贵的资料,见载于明人张鼐(?-1630)的《宝日堂杂钞》。据个人推测,张鼐的《宝日堂杂钞》并未付梓,故历来著录中均未见此书刻本。此书在北京图书馆有钞本,从该书内容存有文字删定之痕迹来看,此一钞本可能即系张氏的原稿。这份光禄寺的宫膳底帐,系附载于《宝日堂杂钞》卷末,篇幅甚长,计十七叶半。张氏《宝日堂杂钞》所记各条札记,均未赋予任何篇名或条目名称,此份宫膳底帐亦然。由于此份资料,主要系胪列宫膳所用食品份量及其花费银两数字,兹依据清代档案中的「膳底档」,姑且称之为「宫膳底帐」。由於此份膳单系张鼐所禄,以下先考察张鼐的生平,再对这份膳单做一些考证及释读。


      IP属地:德国3楼2020-12-03 19:02
      回复
        一、张鼐的生平
        张鼐系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甲第十四名进士(以通科计,为第七十四名),与孙承宗、来宗道、李邦华、徐光启等人同科。登第不久,旋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次年,张鼐乞假南归,侍其父张煦(1551-1614),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底,才又重返北京。故在万历三十六年十二月,朝廷有「命庶吉士来宗道、张鼐,仍复馆读书」之命。
        经过年许,在万历三十八年(1610)二月,张鼐与来宗道等人俱被授翰林院检讨。而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四月,张鼐还曾与翰林院编修汪煇,翰林院检讨钱象坤、徐光启、来宗道、李标,同入内府司礼监书堂教小内侍读书。教了八个月之後,在万历四十年(1612)闰十一月,与检讨钱象坤、徐光启、周炳谟、丘士毅、黄立极,改官知起居注。此後有五年多,职务未见更动。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七月,升任国子监司业。万历四十七年(1619)十二月,改右春坊右谕德兼翰林院侍讲。
        万历四十八年(1620)四月,因皇后驾崩,礼部题请张鼐等九员,差往各省讣告。然神宗并未批示。至五月,礼部「以旨久未下,恐稽误大典,遂以原题职官九员,分遣各省直地方」,张鼐所负责前往的是直隶河间、广平等府,及辽东都司。张鼐於五月初十午刻出都门,七月十九日回到京邸,其间撰有〈使东日记〉记沿途所见。至九月,光宗即位,又据所见撰成奏疏,请调民力以裨边计。不久,光宗驾崩,熹宗又命张鼐等八人齎光宗遗诏,前往各省开读。


        IP属地:德国4楼2020-12-03 19:05
        收起回复
          天启元年(1621)七月,张鼐由右春坊右谕德改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讲如故。天启二年(1622)二月,升左春坊右庶子,与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事顾秉谦,同补经筵讲官。四月,与张瑞图、缪昌期等人,同受命管理文官诰勅。九月,与来宗道同主考武会试。同月,由右庶子升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天启三年(1623)二月,由少詹事转升南京礼部右侍郎。七月,以《光宗实录》修成加恩,加太子宾客、二品服俸。天启四年(1624)五月,张鼐以病告假获准。但至天启五年(1625)三月,官职遭到削夺。事因於大学士顾秉谦等具疏,推礼部右侍郎来宗道、张鼐、丘士毅、周炳谟、彭凌霄,及南京国子监祭酒李思诚,俱堪充任《神宗实录》副总裁,左庶子周延儒、编修南居仁充纂修官。熹宗降旨:「实录关系甚重,这推补各官,著上紧任事。其张鼐诈病要名,养资骄慢;又先年疏内曾洗补,字样失填,好生欺侮朕躬,大不敬,无人臣礼。著革了职。仍追夺诰命。」直至崇祯元年(1628)三月,张鼐才以太子宾客加二品服俸起复,改南京吏部右侍郎。但在崇祯三年(1630)四月,病逝於南京任上。崇祯四年(1631)正月,崇祯皇帝诏予应得恤典。
          按明代制度,宫中膳食主要系由光禄寺负责,而由以上的考察,张鼐并未在光禄寺任官。故其在《宝日堂杂钞》中附载此一宫膳月报单,与其职掌并未有任何关连。不过,可能因为其长期在宫中任职,有机会接触到这一资料,故随手将其录下。张鼐抄录此一膳单,是否有其用意,现已无从得知,然也就因为他的抄录,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IP属地:德国6楼2020-12-14 17:34
          回复
            二、底帐年月考证
            《宝日堂杂钞》所附载的这份膳单,未记载任何年月,其究系何年何月的膳食帐,无法立即获知。由於张鼐并未任职於光禄寺,故亦无法从张鼐本身直接推断出所属的年月,有必要加以考证。而从膳单中记及福王膳来看,其为万历朝的宫膳清单,应该是没有问题。然而,神宗在位四十八年,这份月单记载的是哪一年的哪一个月?
            从膳单中未记及神宗嫡母孝安陈太后膳食,可以推知当时陈太后应已过世。查神宗嫡母孝安陈太后,神宗在即位後上尊号曰仁圣皇太后,居慈庆宫,万历二十四年(1596)七月崩。由此可知此膳单必在万历二十四年以後。又,膳单中记及慈宁宫膳,故知神宗的生母仍然健在。据载:神宗生母为孝定李太后,神宗即位後上尊号曰慈圣皇太后,居慈宁宫,万历四十二年(1614)二月崩。故此份膳单自必在万历四十二年二月之前。


            IP属地:德国7楼2020-12-14 17:35
            回复
              此外,膳单中又记及皇孙膳。查《明神宗实录》记载,皇孙(即後来的明熹宗)诞生於万历三十三年(1606)十一月。故膳单记载时间,在万历三十三年十一月以後。又,膳单中提及「瑞王婚礼总理太监魏坤等官」。神宗前後诞有八子十女,最後长成者五子二女。其中,瑞王生於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系端妃所出,但端妃不甚得宠,故瑞王之婚事波折亦多。据刘若愚《酌中志》云:
              神庙时,生瑞王之端妃周娘娘不甚有宠。瑞王二十五岁始完婚,福王十九岁完婚,即光庙二十一岁始完婚。惠王、桂王,亦各二十岁以外始完婚。礼仪房各有底册可考也。
              在神宗长成的五子中,瑞王结婚的年龄最大。其整个婚事的过程,据《明神宗实录》记载,神宗在万历三十七年(1609)正月,勅礼部云:
              朕第五子瑞王,年已长成,理合婚配。你部便出榜,晓示京城内外官员军民人家,父母行止端庄、家法整齐,女子年十四至十六,容貌端洁,德性纯美,言动威仪,咸合礼度者,许赴京报名,听候选择。应行事宜,你部便开具来看。


              IP属地:德国8楼2021-01-07 21:39
              回复
                至九月,选定大兴县民刘名之女刘氏为瑞王妃。然而妃子虽然选了,但婚礼却迟迟不加以安排。屡经大臣建请,神宗才在万历四十一年(1613)十一月说:「瑞王婚礼,于次年六月内择吉举行。」但到隔年六月,婚礼又继续延宕下去。直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七月,瑞王才终於完婚。总计从降旨要为瑞王办婚事,到瑞王正式结婚,前後经历了七年半有馀,瑞王从当时的未满十九岁,至是已二十有五。可见其对瑞王的婚事,是一拖再拖。在这段期间,神宗曾藉口办理瑞王婚事,不断向工部、户部要钱。据礼科给事中余懋亨在万历四十二年正月奏陈,瑞王选婚已花了十九万两,修理府邸也用了二万多两。但神宗还是觉得要的钱不够多。至万历四十三年五月,瑞王婚期已定,神宗又降旨令户部送进九万两,事後又说不够用,命户部再给,若不交付即治罪。由於瑞王婚礼筹备时间甚长,故据膳底所记「瑞王婚礼总理太监魏坤等官」,亦仅能断定其在万历三十七年以後,但确切年份系在何年,则未能获知。所幸膳单中又记及「世庙寿妃尚氏丧礼总理太监等官」,故可依此再做推测。查《明神宗实录》,世宗寿妃尚氏薨於万历三十八年(1610)正月甲午日寅时。故可知此份膳单,当在万历三十八年正月以後。


                IP属地:德国9楼2021-01-07 21:41
                回复
                  另外,膳单中又记及「夷人庞迪峨等四名下程」。而所谓「夷人庞迪峨等四名」,实即指耶稣会士庞迪峨(Didago de Pantoia, 1571-1618)、龙华民(Nicola Longobardi, 1559-1654)、熊三拔(Sabbathino de Ursis,1575-1620)、阳玛诺(Emmanuel Diaz, 1574-1659)等四人。庞迪峨系於万历二十八年(1600),在南京与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10)相遇,後来一同前往北京。至京後,庞迪峨曾与利玛窦等进献古翼琴等物予万历皇帝。值得注意的是,膳单中所记为「夷人庞迪峨等」,而非「夷人利玛窦等」。就当时天主教在北京的情况论,利玛窦为庞迪峨等人之教长,若利氏还在世,自当以利氏领衔。
                  而膳单中乃不以利玛窦领衔,而称「庞迪峨等四名」,则当时利玛窦应已过世。查利玛窦於万历三十八年四月死於北京,明神宗曾赐给空闲地亩埋葬。据此可推知膳单记载年月,在万历三十八年四月以後。另一方面,膳单中又记及「泰宁等卫夷人升合儿等下程」。查《明神宗实录》,泰宁等卫夷人升合儿等进贡入京,在万历年间仅有一次,即万历三十八年九月,为此朝廷曾赐宴及彩段表裏折钞有差。则此份膳单所记载时间,应在万历三十八年九月以後的几个月内。


                  IP属地:德国11楼2021-01-08 20:45
                  回复
                    然而,究竟是在万历三十八年九月以後的哪个月呢?明末,刘若愚在《酌中志》中曾记及明代宫中各月的饮食好尚,当中提到:宫中自十月起,「吃牛乳、乳饼、奶皮、奶窝、酥糕、鲍螺,直至春二月方止。」由於此份膳单中记及乾清宫膳、御膳、慈宁宫膳、坤宁宫膳、翊坤宫膳、景阳宫膳、永和宫膳、储秀宫膳、永宁宫膳,及和嫔等嫔膳时,均提到奶子;另外,在许多地方亦提及乳饼,故可知此膳单当在十月以後。另外,此分膳单所记该月日数为二十九天。查《明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八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均为三十天,万历三十九年(1611)正月为二十九天。基於此,可推知张鼐所记的这份膳单,所属月分应为万历三十九年正月。


                    IP属地:德国12楼2021-01-08 20:46
                    回复
                      三、饮食内容分析
                      有关於明代御膳的内容,目前所能见到的已不太多,此份膳单可稍补其不足。在《宝日堂杂抄》所录的这份膳单中,记载了宫膳的各式食品名称,兹以神宗御膳为例来做分析:
                      御膳。猪肉一百廿六斤,驴肉十斤,鹅五只,鸡三十三只,鹌鹑六十个,鸽子十个,薰肉五斤,鸡子五十五个,奶子廿斤,面廿三斤,香油廿斤,白糖八斤,黑糖八两,豆粉八斤,芝麻三升,青菉豆三升,塩笋一斤,核桃十六斤,绿笋三斤八两,面觔廿个,豆腐六连,腐衣二斤,木耳四两,麻菇八两,香蕈四两,豆菜十二斤,回香四两,杏仁三两,砂仁一两五钱,花椒二两,胡椒二两,土碱三斤。
                      由这段文字,可知神宗所用膳食,畜品有猪肉、驴肉、薰肉、鹅、鸡、鹌鹑、鸽子、鸡子及嬭子。饭菜用料则包含:面、面觔、豆腐、腐衣、木耳、麻菇、香蕈、豆菜、绿笋、塩笋等。点心所用则有豆粉、芝麻、核桃、清菉豆、杏仁等。烹饪所用调味料有香油、白糖、黑糖、砂仁、回香、花椒、胡椒、土碱之类。


                      IP属地:德国13楼2021-01-10 04:15
                      回复
                        至於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的慈宁宫膳,其菜色则为:
                        慈宁宫膳。猪肉一百二斤八两,羊肉、羊肚、肝等共折猪肉四十九斤,鹅十二只,鸡十六只,鹌鹑二十个,鸽子十个,驴肉十斤,薰肉五斤,猪肚四个,鸡子廿个,面二百九十六斤,香油四十六斤,白糖三十八斤,黑糖六斤,嬭子六十斤,面觔廿三个,豆腐十个,香荩二斤八两,麻菇二斤八两,木耳二斤,绿笋三斤,石花菜一斤,黄花菜一斤,大茴香四两,塩笋四斤,水笋十三斤,小茴香四两,花椒二两,胡椒六两五钱,核桃三十斤,红枣二十二斤,榛仁三斤八两,松仁十两,芝麻二斗六升,赤豆一斗二升,清菉豆一斗四升,土碱二十二斤,豆菜四斤,葡萄六斤,蜂蜜二斤,甜梅六两,柿饼六两,山黄米四升,醋二瓶。
                        李太后所用的膳食,品项较神宗为多,其中畜品有猪肉、羊肉、羊肚、驴肉、薰肉、猪肚、鹅、鸡、鹌鹑、鸽子、鸡子及奶子。饭菜用料则包含:面、面觔、豆腐、香荩、麻菇、木耳、绿笋、塩笋、水笋、石花菜、黄花菜、豆菜等。点心所用则有核桃、红枣、榛仁、松仁、芝麻、赤豆、清菉豆、蜂蜜等。烹饪所用调味料有香油、白糖、黑糖、大茴香、小茴香、花椒、胡椒、土碱、山黄米、醋之类。果品有葡萄、甜梅、柿饼。不过,可能由於太后不喜吃羊肉、羊肚、羊肝,故膳单中改折成猪肉。这种情况,在皇后的坤宁宫膳,及贵妃的翊坤宫、景阳宫膳中亦可见到。


                        IP属地:德国14楼2021-01-10 04:16
                        回复
                          神宗朝宫膳的用料,大致上已如御膳、慈宁宫膳所示,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在诸王、公主的膳食中,均有乳饼一项。有关於乳品,在明代的宫膳中,太后、皇帝、皇后、妃嫔等大人,是吃牛乳(奶子);至於儿女,则吃乳饼。这种安排,呈现了相当明显的等级性。如果我们再看皇室成员之外的其他人役的膳食,更可以发现这样的情况。总之,明代宫膳的用料,与当事人的身份,是相配合的。其中,牛乳由於是对人体极为滋补之物,故在明代宫中,皇帝、太后与后妃的膳食中均有此品。王世贞〈弘治宫词〉中,即有「雪乳冰糖巧簇新,坤宁尚食奉慈纶」之句。至於用牛乳制的乳饼,也只有诸王及公主,才能吃到。不过,在明初,太祖对於牛乳,并不轻用。据明末徐复祚《花当阁丛谈》记载:明初太祖时,「膳羞甚约,亲王、妃既日支羊肉一斤,牛肉即免,或免支牛乳,膳亦甚俭。」由此除了可见太祖的节俭之外,也可以看出牛乳可能得来不易。


                          IP属地:德国15楼2021-01-10 04:17
                          回复
                            一般说来,明代宫膳所用的食品菜色,常因季节而有所不同。明末,刘若愚在《酌中志》一书中,曾记及明代宫中各月的饮食好尚,从中可见膳食之梗概。其中,正月所尚为:冬笋、银鱼、鸽蛋、麻辣活兔,塞外之黄鼠、半翅鶡鸡,江南之密罗柑、凤尾橘、漳州橘、橄榄、小金橘、风菱、脆藕,西山之苹果、软子石榴之属,及「水下活虾之类,不可胜计」。
                            至於本地的食品,则有烧鹅、烧鸡、烧鸭、烧猪肉,冷片羊尾、爆炒羊肚、猪灌肠、大小套肠、带油腰子、羊双肠、猪膂肉、黄颡管儿、脆团子、烧笋鹅、爆腌鹅、爆腌鸡、爆腌鸭、煠鱼、柳蒸煎燲鱼、煠铁脚雀、卤煮鹌鹑、鸡醢汤、米烂汤、八宝攒汤、羊肉猪肉包、枣泥卷、糊油蒸饼、乳饼、奶皮、烩羊头,糟腌猪蹄、猪尾、猪耳、猪舌、鸡肫、鸡掌。蔬菜则滇南之鸡踪菌,五台山的天花菜、羊肚菜、鸡腿蔴菇、银盘蔴菇,东海的石花、海白菜、龙须、海带、鹿角、紫菜,江南的乌笋、糟笋、香蕈,辽东的松子,蓟北的黄花、金针,北京本地所产的土药、土豆,南京的苔菜、糟笋,武当的鹰嘴笋、黄精、黑精,北山的榛、栗、梨、核桃、黄莲茶、芽木兰、芽蕨菜、蔓菁,又不可胜计。茶则六安、松萝、天池、绍兴岕茶、径山茶、虎邱茶。至於二月,则食河豚,饮芦芽汤,吃桃花鮓。三月则吃烧笋鹅,吃凉饼、糍巴,吃雄鸭腰子。四月吃笋鸡、白煮猪肉、包儿饭,吃白酒、冰水酪。
                            五月吃糭子,吃加蒜过水面,吃长命菜(马齿苋)。六月嚼银苗菜(莲藕芽)、吃莲蓬、莲藕。至七月,则以吃鲥鱼为盛会。八月吃月饼,吃螃蟹。九月吃花糕,吃迎霜麻辣兔,饮菊花酒。十月吃羊肉、炮煼羊肚、麻辣兔,及虎眼等各样细糖。又自是月起,吃牛乳、乳饼、奶皮、奶窝、酥糕、鲍螺,直至春二月方止。十一月则吃糟腌猪蹄、猪尾、鹅脆掌,吃羊肉包、扁食馄饨。十二月吃灌肠、吃油渣卤煮猪头、烩羊头、爆煼羊肚、煠铁脚小雀加鸡子、清蒸牛白、酒糟蚶、糟蟹、煠银鱼等鱼,醋溜鲜鲫鱼、鲤鱼,吃腊八粥。


                            IP属地:德国16楼2021-01-13 20: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