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文化吧 关注:24,563贴子:97,871

【红楼饮食】之药议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天地


IP属地:云南1楼2010-02-18 13:53回复
    二楼曹公


    IP属地:云南2楼2010-02-18 13:53
    回复
      三楼时珍先贤


      IP属地:云南3楼2010-02-18 13:54
      回复
        顺便说,在下决定,从今天起不水贴了,做点实事。但是我对汉服的熟悉程度远远不及对《红楼梦》、中医,所以,从我最熟悉的做起。
        诸君可能奇怪:这个帖子应该发到红楼梦吧、红楼文化吧或者新版红楼梦吧。其实这个帖子最早是发在红楼梦吧,但因为那里太乱,只发了一半就搁浅了,一搁就是半年,我也无心再续。想来想去,只有汉服文化吧比较清静。
        因此,这个帖子无关汉服,有关文化;请诸君海涵!
        


        IP属地:云南4楼2010-02-18 13:54
        回复
          加精等待~


          5楼2010-02-18 13:56
          回复
            关于《红楼梦》中的方子,绝不是曹雪芹的游戏之笔,随意之笔,炫才之笔。除了“疗妒汤”是玩笑之外。其余基本上都有依据,且比较专业。


            IP属地:云南6楼2010-02-18 13:57
            回复
              回复:5楼
              多谢吧主支持


              IP属地:云南7楼2010-02-18 13:58
              回复
                1.人参养荣丸
                《红楼梦》第三回: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所谓“不足之症”即是先天禀赋不足,又可称为先天虚怯。林黛玉的先天虚怯,从两个方面可以印证:一是可以从其父母的过早离逝中得到旁证。二是在第三回中看道:“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这足以说明林黛玉是先天禀赋不足的虚怯体质。
                林黛玉提到常服“人参养荣丸”。一般认为“人参养荣丸”出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但《局方》中记载的是“人参养荣汤”,是水煎剂。无“丸剂”。
                《局方》 “人参养荣汤”组成是: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甘草、熟地、当归、白芍、桂心、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该方补益气血,但偏于温补阳气。书中没有说明林黛玉所服用的“人参养荣丸”的具体组成。但在第四十五回中,宝钗探望林黛玉,说起这病症来,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觉得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就可以养人了。”从方中有人参、肉桂来看,
                可能是《局方》的 “人参养荣汤”改为丸剂。
                但明代《保命歌括》卷十二中记载也有“人参养荣丸”。
                其方为:白术1两半,炙耆1两半,白芍1两半,远志(甘草水煮)1两半,当归2两,山药2两,熟地黄2两,五味2两,人参2两,白茯苓2两,山萸肉5钱,生地黄5钱,陈皮(洗)8钱。
                主治男妇气血两虚,精神短少,脾胃不足,形体羸瘦。
                加减: 咳嗽,加麦冬、贝母、紫菀、冬花各1两;热,加黄柏、知母各1两;遗jing、带浊,加牡蛎1两,龙骨5钱;吐衄血腥,加丹皮、赤芍各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用鸭1只,取血,入蜜炼,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
                全方配伍,养脾土可以益肺金,益肾水可以涵肝木。故而该方是补而不燥,滋而不腻的方剂。该方补益气血,偏于滋补阴液。与《局方》的 “人参养荣汤”相比,应该是《保命歌括》的“人参养荣丸”更符合林黛玉的病情。
                服用人参养荣丸不能食用萝卜,因萝卜性寒,药效相反,起不到补益作用。
                


                IP属地:云南8楼2010-02-18 13:58
                回复
                  开始的部分可能比较快,因为是半年前的。往后会越来越慢。


                  IP属地:云南9楼2010-02-18 13:59
                  回复
                    2.八珍丸
                    出自《正体类要》:“腐肉不溃,或恶寒而不溃,用补中益气汤。发热而不溃,用八珍汤。若因克伐而不溃者,用六君子汤加当归。其外皮坚硬不溃者,内火蒸炙也,内服八珍汤,外涂当归膏。其死肉不能溃,或新肉不能生而致死者,皆失于不预补脾胃也。”
                    补气益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四肢乏力,月经过多.
                    其方用党参 100g, 白术(炒)100g, 茯苓 100g,甘草 50g, 当归 150g, 白芍 100g ,川芎 75g ,熟地黄 150g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40~50g 加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110~14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以大米汤送服八珍丸最佳,取煮饭之汤汁,不拘浓淡及用量。
                    


                    IP属地:云南10楼2010-02-18 14:02
                    回复
                      3.左归丸
                      《红楼梦》二十八回:
                          王夫人见了黛玉,因问道:“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 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不过吃两剂煎药,疏散了风寒,还是吃丸药的好。”王夫人道:“前儿大夫说了个丸药的名字,我也忘了。”宝玉道:“我知道那些丸药,不过叫他吃什么人参养荣丸。”王夫人道:“不是。”宝玉又道:“八珍益母丸?左归,右归?再不就是八味地黄丸?”王夫人道:“都不是。我只记得有个‘金刚’两个字的。”宝玉拍手笑道:“从来没听见有个什么 ‘金刚丸’!若有了‘金刚丸’,自然有 ‘菩萨散’了!”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宝钗抿嘴笑道:“想是天玉补心丹。”王夫人笑道:“是这个名儿。如今我也糊涂了。”
                      其方出自《景岳全书》,滋补肾阴、填精补髓。治真阴不足证,症见头目眩晕、腰酸腿软、遗精滑精、自汗盗汗、口干欲饮、舌光少苔、脉细数。
                      左归丸是张介宾由六味地黄丸化裁而成。他认为:“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阴之法不宜渗”(《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故去“三泻”(泽泻、茯苓、丹皮),加入枸杞、龟板胶、牛膝加强滋补肾阴之力;又加入鹿角胶、菟丝子温润之品补阳益阴,阳中求阴,即张介宾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之义。本方纯补无泻、阳中求阴。
                      方用大怀熟地(240克), 山药(炒,120克), 枸杞(120克), 山茱萸(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90克), 鹿角胶(敲碎,炒珠,120克) ,龟板胶(切碎,炒珠,120克), 菟丝子(制,120克),将熟地蒸烂,杵膏,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若真阴不足,虚火上炎,去枸杞、鹿角胶,加女贞子、麦门冬以养阴清热;火烁肺金,干咳少痰,加百合以润肺止咳;夜热骨蒸,加地骨皮以清热除蒸;小便不利、不清,加茯苓以利水渗湿;大便燥结,去菟丝子,加肉苁蓉以润肠通便;兼气虚者可加人参以补气。
                      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脾虚泄泻者慎用。
                      


                      IP属地:云南11楼2010-02-18 14:05
                      回复
                        4.右归丸
                        出自《景岳全书》,温补肾阳,填精止遗。治元阳不足,或先天禀衰,或劳伤过度,以致命门火衰,而为脾胃虚寒,饮食少进;或呕恶膨胀;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脐腹多痛;或大便不实,泻痢频作;或小水自遗,虚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节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肿;阳亏精滑,阳萎精冷。
                        其方用大怀熟地8两,山药(炒)4两,山茱萸(微炒)3两,枸杞(微炒)4两,鹿角胶(炒珠)4两,菟丝子(制)4两,杜仲(姜汤炒)4两,当归3两(便溏勿用),肉桂2两(渐可加至4两),制附子2两(渐可加至5-6两)。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如阳衰气虚,必加人参以为之主,或2-3两、或5-6两,随人虚实以为增减;如阳虚精滑,或带浊便搪,加补骨脂(酒炒)3两;如(歹食)泄肾泄不止,加北五味子3两、肉豆蔻3两(面炒,去油用);如饮食减少,或不易化,或呕恶吞酸,皆脾胃虚寒之证,加干姜3-4两(炒黄用);如腹痛不止,加吴茱萸2两(汤泡半日,炒用);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4两;如阴虚阳萎,加巴戟肉4两、肉苁蓉3两,或加黄狗外肾1-2付,以酒煮烂捣入之。
                        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
                        


                        IP属地:云南12楼2010-02-18 14:06
                        回复
                          6.八味地黄丸
                          出自《辩证录》卷二,补肾水,降虚火。治咽干口燥,轰热升火,心烦易怒,舌质红绛,脉细数,夜寐多梦,心悸。
                          其方用熟地3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茯苓9克,丹皮9克,泽泻9克,川芎30克,肉桂3克。
                          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或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jing盗汗,用六味地黄丸;
                          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jing,小便短赤,用知柏地黄丸;
                          肾阳不足,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夜尿增多,用桂附地黄丸;
                          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眼珠涩痛,怕日羞明,迎风流泪,用杞菊地黄丸或明目地黄丸;
                          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用麦味地黄丸。


                          IP属地:云南14楼2010-02-18 14:36
                          回复
                            7.香薷饮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
                            (黛玉)心里一烦恼,方才吃的香薷饮解暑汤便承受不住,“哇”的一声都吐了出来。紫鹃忙上来用手帕子接住,登时一口一口的把块手帕子吐湿。雪雁忙上来捶。紫鹃道:“虽然生气,姑娘到底也该保重着些。才吃了药好些,这会子因和宝二爷拌嘴,又了吐出来。倘或犯了病,宝二爷怎么过得去呢?”
                            香薷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辞海》中记载,香薷是一种香草,味辛,性微温,有去暑解热的作用。
                            本方用香薷10g,扁豆、厚朴、木瓜、甘草各5g;加香附、陈皮、苍术、紫苏各5g,名二香散,治一切感冒暑气,皮肤蒸热,头痛头重,自汗肢倦,或烦渴,或吐泻。 煎服法:冷服
                            叶仲坚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麻黄,气虚者尤不可服,今人不知暑伤元气,概用以代茶,是开门揖盗也。
                            


                            IP属地:云南15楼2010-02-18 14:44
                            回复
                              在下时间有限,要先下了。
                              剩余的艰巨任务交给我的老乡,长矢君。


                              IP属地:云南17楼2010-02-18 15: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