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吧 关注:109,510贴子:14,234,697

乡下造房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乡下造房记 1 念想
我,一个70后,出生在魔都的乡下,农民的后代。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努力读书,把自己的户口变成非农。
在一家公司打工了20多年,攥了点钱,买了房,成了家,生了娃,买了车。不经常回乡下,20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家里的老宅破了,漏了,老父母跟着我,也住在城里。曾经也讨论过翻造,当时爷爷奶奶还在,住在养老院,以后办事,还是要在老宅,所以迟迟未下决心。
2019年公司同事朱也是乡下出身,他刚把乡下房子翻造了。他跟我说,像我们此类人,户口已不在乡下了,乡下的宅基地等父母老了,我们也许再也不能造房了。这下我急了,让我爸打申请翻造,我是没有资格打申请的。
申请提了一年多,20年5月才批下来,终于可以造了。
我想自己18岁离开老家,已时过境迁,没有几个人认识的。便与自己出了五服的堂哥一起造房,他的宅基就在我后面几排,好歹有个照应。
乡下造房,现在也签合同,也有规范图纸,也好几个老板。我和哥就选,在村里名声还不错的老板,签了协议。拆房4万多,造房56万多,8月18日拆房,8月22日奠基挖土。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21 11:34回复
    乡下造房记 2 搬家
    2020年8月8日星期六,叫了搬家公司把老宅的旧东西搬到邻居乔家的出租屋里。东西不多,就是老妈出嫁时的一个樟木箱,他们结婚时掏来红木梳妆台(老货,估计是民国,当时文革时旧货店有地主家的四旧)。我老婆也有一个相同的樟木箱,是她的陪嫁,里面会放被褥,衣服,金器和现金,这是结婚时最重要的流程之一,会有人打开樟木箱,大声宣布:陪嫁有多少件衣服,多少套被褥,多少金器,多少现金,这是象征新媳妇在夫家的地位。还有爷爷的一些东西,床,被褥,啥的。我自己留了一辆永久28寸自行车,这是我爷爷骑过的;后来就给10几岁的我初中上下学,这是我执意要的。我想等造完房子,放在场地了,整修一下,留个念想。
    以为没啥东西的,也塞了整整一个出租屋。为了搬东西,还和家里老爹闹矛盾,他要搬4个八仙桌,几十个长凳,没有办法。
    搬家费1000元,这是起步价。[/cp]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21 11:41
    收起回复
      乡下造房记3 拆房
      2020年8月18日,阴历6月29,拆旧屋。查了百度黄历,宜动土,宜修造,宜起基。旧宅是1991年建,那年我高一,村里开始把原有各家房子逐渐拆了,开始建造农村小别墅。这是当时的新潮流,我家老爹也算跟上形势,造了。这房子是老爸手里造的,当时花了7,8万,家里东拼西凑的,一下子穷了,也闹了不少矛盾。
      高中住读,大学四年住读,住在家里时间不长。工作后,一直想着买房自己住。工作3年,开始有点钱,又借了点钱,在闵行定了一套房,是期房。后来结婚,又住了一段时间,期房好了,就装修,搬出去住了。至此20年就很少回家住了。
      对老宅的感情不深,前前后后也就7,8年的样子,其中大半时间又在外面住读,所以这谈不上老宅。
      其实我幼年时的老宅,应该是老爸九几年拆掉,我是在那里出生,长大的。房子朝东1,2十米是条河,夏天我们在那里游泳;10几家共用一口井,挺大,小孩子不能去哪里,怕掉进去。
      这房子是我爸造的,对他的感情深。对我就那样了。
      几个小时,我爸的老宅就变成瓦砾。 一天之后,变成平地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07 09:45
      收起回复
        乡下造房记 4 合同
        造房合同,马马虎虎了。其实这几十万,只是造个壳(kuo)子,没窗户,没有门的。房子式样村里统一了3种,我和哥讨论一下,两人选择了B型。房子占地面积村里都是有规定的,里面的分割就有自己做主了。
        我和哥的房子大体相同,但是个人的需求不同。
        我呢!我是不会回到乡下去住的,所以我主要是把房子造起来,给自己留个根。不要到时,都没法造。
        房子一共三层,我准备留下底层,和朝南的场地。其他大部分就租出去。这也是村里的潮流,我们村也不偏远,还是有些租客的。哥的房子,他就出租第三层,下面两层自己住。
        签了合同,拆了房子,我回家的次数就多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1-07 09:58
        回复
          乡下造房记 5 动工
          8月22,宜破土。终于开始正式动工了。先定位置,往下挖1.2米。定位置,终于遇到20年不在家乡混的后果了,地基位置在原有的位置往东移了1.5米多,村里有奇葩,这事后续还有故事。
          不管怎样,先立基。撒了五角币,撒了一块币,没放爆竹。老爸也按乡下规矩,报了祖宗,拜了土地神,正式开始造房了。
          挖下去1.2米,用挖机墩实地面。撒石子,浇垫层,乡下造房也是机械化。搅拌混凝土直接上场,浇了12公分。
          垫层浇完,就要付钱。拆房付了4万多,垫层浇完再付10万。花钱如流水。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07 10:01
          回复
            乡下造房记 6 家乡
            上海市上海县,只有1985年前出生的魔都人才知道,曾经有这一个县,原来的县治在莘庄。我就是90年那里读的高中,后来上海县就并入了闵行区。大概现在大部分人只知道莘庄,颛桥,北桥,马桥这些地名。
            可知在90年代,北桥即是北桥乡,马桥就是马桥乡,这里生活着几十万农村人,城里人叫他们为乡下人,我就是这群乡下人的孩子。作为农村人,不管他是河北,山东,还是上海,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要成为吃公家饭的人。我家自然也不免俗。我们村里最厉害的一家,家里三个男孩都是大学生,吃上了公家饭。他家老大在小学就被上海京剧院挑中,老二考上上海纺织学院,老三最小那个是上海科技大学毕业。这都是80年代的大学生,我熟悉的是他家老三,因为小时候每年暑假都在一起打80分,他家就在我家隔壁。老三是89年考取大学的,那年上海甲肝大流行,他也得了,但是他还是考取了大学。我就远远不如他了,4年之后只考取二流大学。后来他毕业了,去了成都谋生,一晃20多年,我也没见他几次。
            扯远了,回到造房。由于我的户口早已迁出老家,所以建房申请都是以老爸的名义申请的。村里建房还要收取4万元押金,等房子造好之后会退还给你,所以这比钱就先让老爸垫付了。
            下面图片是我家老宅的产证,是2001年统一办的,当时房子已经造好8,9年了。上面写着农民住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1-07 10:06
            回复
              乡下造房记 7 房型
              房子的大小外形,村里规定有3种A,B,C型,绝大部分人家选择的是B型。B型满足村里人的观念,C型主要是家里原来宅基地小选择的。我们的房子都是拆了旧房,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翻造新屋,原来每家每户的宅基地并不一般大,当时是按照家里人口,造房先后,抽签决定的。我们原来宅基地不小,可以造B型。
              房子翻造之后,有三层。一层在图纸之外后面还给你一点辅房吧,整个建筑占地大概在120平米左右。二层便没了辅房,然后又有阳台,只有80平米左右,三楼更小了60平吧。
              房子外面在围个场地,看各家情况,是种菜,还是养花,还是搭阳光房。是的,有人搭阳光房,装上空调,平时抽麻将的。
              拿到原始图纸,我是学工科的,在单位也不少花机械图纸。画个CAD图,也是分分钟的事,便自己分隔开来。这几年家里也装修几次,所以还是可以自力更生的,画个房间功能图,让造房老板看是否能实现。首次造房,也是有点没经验,房子面积有点亏了,这后续慢慢讲。
              浇完垫层,先扎钢筋,搭壳板,浇混凝土,拆壳板,养护。这是做圈骨梁。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07 10:10
              回复
                乡下造房记 8 意外
                圈骨梁低部打好之后,在搭壳板,扎钢筋,建筑从地里生上来了,房子的大部分地基快好了。
                我是要公司打工的,赚造房子的钱。一般来说平时工作日只有早上上班前过来看一眼,下班再看一眼。我住莘庄的,以前上班是坐班车,私家车一般不开的。如果想看房子了,提早半小时,开车到老家,看个十来分钟,给工匠发一圈香烟,然后每人给一包双喜,聊上几句之后,急匆匆地开车走了。下班后开到那工地已经5点半了,有时工匠都走了,在这工地绕上几圈,就走了。
                8月31日,女儿这天要新高一上学报到,我请了半天假,下午准备送她寝室。上午我还是正常上班,今天要开车去,下午不是要用车吗?我就早晨去了工地,看了一下;7点便去单位。估计出门没看黄历,在半途和大货碰擦了,还是问题不大。那是道路施工我沿着开,前方有施工🚧 ,我只能打灯变道,后面大货我想总会让我的,前面的车辆也是如此的。然而恰恰没有,他擦了我的左后侧门。还是我全责,想着下午还有事,便就这么处理了。
                现在整理一下,我造房已花的钱:1.搬家费1000元;2.村里押金4万元(造完后退回);3.电表换成三相3000元;4.买了25条红双喜香烟85元一条,2125元;5.拆房4.6万;6垫层浇完15万元(前面记错,查了一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1-07 10:11
                回复
                  乡下造房记9 实样
                  农村房型实样 B型 我手机都是B型,村里9成是这个房型。明天我若有空,去找找其他房型。 外墙砖 围墙,门口大小,窗户都是可以微调的;但是占地面积楼的总高都有控制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1-07 10:13
                  回复
                    乡下造房记10 图纸
                    前面说了那么多的房型图,现在我放上原始房型设计图。这个图纸只是原型,其外围轮廓尺寸都是一样的,谁家都不能大了去。小了去是可以,但是乡里人哪里肯小,都是满格来的。如果没有这张原始图,大家都大到没边了,这是我们乡里人的通病,估计也是大部分国人的通病吧!反正我也是俗人一个,虽然户口已不是那里,但血管里的血液,脑袋里的糨子还是那片土地的。
                    在这个图纸里面,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可以自己设计梁,柱,墙啥的,反正有人家把底楼改造成全是大厅,好大一个厅啊,十米见方,三米三高,完全可以打羽毛球了。
                    我不是这样的,我还是按照自己的需求改了一下。我造这房子,主要是为了留下一个根,告诉孩子我们是乡里人,我们乡下有老宅的。所以房子前半部分是个厅,是用来祭祖的(拜老祖宗)用的。左右两间房,一间是放我爷爷的东西(虽然他是在养老院,奶奶前几年去世了),另一间给父母,虽然他们现在帮我照顾孩子,住在莘庄,但是迟早要回去的。我爷爷已经90多岁,这一年身体不大好,但是我一定要让我爷爷看到他孙子造好这个房子 虽然他是不会回来住新房的。我的爷爷奶奶是最疼我的,我是独孙。我爷爷奶奶只有我一个孙子。
                    底楼后面一部分,隔成三个套间(套间里卫生,厨房都有),给租客住。我自己有房子出租给长租公寓,今年青客暴雷,我是房东之一。所以我这些房子是不会租给长租公寓的,也不二房东的。希望老天爷给我几个好租客,我是好房东。
                    我对于出租有好多想法,也看过长租公寓是如何宰那些租客的。租客贷,商业水电,管理费,这都是手段啊!我自己由于孩子读书问题,在学区附近租赁一套三室,所以我的身份即是租客又是房东。租客的心理我也理解,希望房东少来房子,坏了东西及时修理;房东心理就是房租及时交,东西自己修,别来烦我。所以长租公寓就抓住双方面的心理,提出托管服务。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双方排忧解难。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1-07 10:17
                    回复
                      乡下造房记 11 爷爷
                      这就是我的根,没有爷爷就没有我。我爷爷九十多岁了。去年,我特意和我的姑姑,我的表弟,带爷爷去了外滩,吃了德国猪手,喝了德国啤酒。还跟爷爷说我第一次吃德国猪手的笑话。那年去德国出差,同事点餐德国猪手,我洋盘啊,猪手不就是猪脚爪吧!我是不吃猪皮的和肥肉的,我还是来鱼吧!好了一上来是烤猪蹄膀,这个我喜欢啊,全是瘦肉啊。第二次人家问要猪手吗?我说我喜欢,来吧!猪手点多了,发现德国猪手还有大小,慕尼黑啤酒馆(就是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的猪手特别小,是旅游圣地的通病。
                      我每次去养老院看爷爷,总是把老宅翻造给他看,今天把房子推了,把地基打好了,上一楼了,图片给他看,跟他说。本来还想他从养老院接出来到老宅看看。自从浦东出了本地疫情,我去看看爷爷要做核酸检测,去看他只能是二个亲人,那只能是我爸和我小姑姑。我已经二,三个月没有见到爷爷了。
                      疫情开始之后,我爷爷只能缩在养老院。本来爷爷的身体健康,每天饭后还走出养老院,沿着步道散步半小时来着。上次带他出去玩,他还能走2万步(近90岁),这个比我还强,我走完2万步,我至少得缓两天。这疫情一来快一年了,他不能出去散步,只能在养老院那块小地方,身体就差了。我本来还想让他坐飞机,住五星级宾馆,估计难啊!希望老天爷能让我进这份孝心。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1-07 10:19
                      回复
                        线木啊!上海农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1-07 14:36
                        回复
                          那么好的地方必须要造个房子,多好啊!我16年造了一栋,主体刚建完,拆迁的消息就一个接一个,烦透了。不过目前还没拆呢,500来个平方,住进去了,养花种菜。开春建两座厢房,就成了四合院。不过就把菜地,小果园挤占没了。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1-07 21:08
                          收起回复
                            好像父辈的土地已经可以让城市户口的孩子继承了。拥有土地,做个地主,多好呀,想想都美滋滋我羡慕嫉妒一下下就好,因为太懒不适合我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1-07 21:15
                            回复
                              乡下造房记 13 预算
                              多年之后,回到家乡造一个三层楼,我和我的子女回到家乡的可能性极低,也许这个房子只是我留在那里的一个念想。
                              预算总是要做的,虽说一直会超标,很多开支会不期而遇。
                              一,已付的费用
                              1.搬家费1000元;
                              2.村里押金4万元(造完后退回);
                              3.电表换成三相3000元;
                              4.买了25条红双喜香烟85元一条,2125元;
                              5.拆房4.6万;
                              6,垫层浇完15万元。
                              二,将付的费用
                              1.造房费用,40.5万(合同上的金额)
                              三,预算
                              1.阳光房,封阳台,铝合金窗户:6万
                              2.围墙护栏和院门门:3万
                              3.防盗门:一共10扇,0.6万
                              4.卧室门和厨房卫生间门,大概在20扇,大概在1万
                              5.装修人工费和辅料:10万
                              6.地砖和墙砖:60元一个平米,估计有800平方,估计五万
                              7.复合地板:0.8万
                              8.开关插座0.3万
                              9.电线4万
                              估计在100万,这只是预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1-08 0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