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吧 关注:33,975贴子:291,239
  • 4回复贴,共1

律诗用韵的种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宽韵:韵书中韵字多的韵。由于字多,作诗时选择韵字的范围宽,灵活性大。“平水韵”中的“支”“先”“阳”“庚”“尤”“东”“真”“虞”等韵字数都较多,与它们相应的仄声韵(参见附录一之首“诗韵韵目”)韵字也较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12-26 14:32回复
    2.窄韵:韵书中韵字少的韵,也称“强(qiǎnɡ)韵”。“平水韵”中的“微”“文”“删”“青”“蒸”“覃”“盐”等韵韵字较少,与它们相应的仄声韵韵字也较少。以韵字少的韵作诗押韵,受到韵字的限制较大,难度也就相应增加,如唐人韩愈的《赠张籍》一诗:
    吾老著读书,余事不挂眼。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盏。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贺言,此是万金产。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开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轲,爵位不早绾。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刬。感荷君子德,怳若乘朽栈。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顾视窗壁间,亲戚竞觇。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
    此诗虽说是古体诗,但从押窄韵这一点来说颇有代表性。它押删韵的上声潸韵,以这种窄韵写作句数较多的古体诗,诗人就不得不煞费苦心动用僻字入韵。这首诗的韵脚上就出现了“丳”“嵼”“睆”等好几个冷僻罕用的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12-26 14:33
    回复
      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鬓,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宋人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说唐人韩愈“得韵窄则不复傍出,而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如《病中赠张十八》之类是也”。
      韩愈的《病中赠张十八》,是一首句数较多的古体诗,其诗如下:
      中虚得暴下,避冷卧北窗。不蹋晓鼓朝,安眠听逢逢。籍也处闾里,抱能未施邦。文章自娱戏,金石日击撞。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谈舌久不掉,非君亮谁双。扶几导之言,曲节初。半途喜开凿,派别失大江。吾欲盈其气,不令见麾幢。牛羊满田野,解旆束空杠。倾尊与斟酌,四壁堆罂缸。玄帷隔雪风,照炉钉明。夜阑纵捭阖,哆口疏眉厖。势侔高阳翁,坐约齐横降。连日挟所有,形躯顿胮肛。将归乃徐谓,子言得无哤。回军与角逐,斫树收穷庞。雌声吐款要,酒壶缀羊腔。君乃昆仑渠,籍乃岭头浝。譬如蚁蛭微,讵可陵崆。幸愿终赐之,斩拔枿与桩。从此识归处,东流水淙淙。
      这首古体诗也押三江韵。按理说,江韵韵字中,如“江”“窗”“邦”“双”等字都是常用字,用于杜甫上面的五律中,因句数少,尚不觉其“险”;用在韩愈这首句数甚多的古体诗中,那几个常用字就不够用了,所以韩愈不得不起用冷僻生涩的“奇字”,这就不免有逞能或矫饰之嫌了。正如清人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所说:“若韩退之(愈)以险韵、奇字、古句、方言矜其饾辏之巧,巧诚巧矣,而于心情兴会,一无所涉,适可为酒令而已。”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说:“勿和(同“合”)韵,勿拈险韵,勿傍用韵,起句亦然……此诗家魔障,慎之慎之。”他所说的“起句”(即首句)不要“傍用韵”,即前已述及的首句用邻韵。他的这一要求实际上已是宋后的风尚。对于“险韵”,看来他是持否定态度的。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说:“九佳韵窄而险,虽五言造句亦难,况七言近体。押韵稳,措词工,而两不易得。自唐以来,罕有赋者。皮日休陆龟蒙《馆娃宫》之作,虽吊古得体,而无浑然气格,窘于难韵故尔。”其所举皮陆二人诗作如下: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消露玉钗。砚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陆龟蒙《奉和袭美馆娃宫怀古次韵》:
      镂楣消落濯春雨,苍翠无言空断崖。草碧未能忘帝女,燕轻犹自识宫钗。江山只有愁容在,剑佩应和愧色埋。赖有伍员骚思少,吴王才免似荆怀。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12-26 14:34
      回复
        其实,一些诗家并非一味反对用险韵,只是认为不必专为逞能斗巧而为之。因此,险韵也并非不可用,关键在于韵字是否用得贴切、自然而不生涩。如清人邵瑸《芙蓉》:
        曾从楚客赋兰茳,喜见风翻赤玉幢。欲采名花遗良友,还凭远梦落秋江。盘承雨露珠无算,茎并鸳鸯蒂自双。此日仙城谁作主?凝目遥望凭红窗。
        “茳”即茳蓠,香草名,古代诗文中较为常见。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卷十中说:“押三江韵,中不著一客气(义为‘虚矫’)字,便是到家。”
        “险韵”有时也用来指以僻字、生涩字入韵。明人谢榛《四溟诗话》卷四说:“诗用难韵,起自六朝……韩昌黎(愈)、柳子厚(宗元)长篇联句,字难韵险,然夸多斗靡,或不可解,拘于险韵,无乃庾(信)、沈(约)启之邪? ”如韩愈与孟郊有名的《城南联句》,用的是宽韵中的庚韵,但由于诗篇太长,韵字太多,不得不起用不少生僻字。
        4.哑韵:指发声时开口度小的韵。元人范德机《木天禁语∙音节》中说:“押韵不可用哑韵,如五支二十四盐哑韵也。”盐韵中古收[–m],属于“闭口韵”;支韵中古主要元音可能为[e],开口度也比较小。由此看来,这主要是针对用于合乐歌唱的诗而言的,因为这种韵不易唱出高亢响亮的音节,明代南曲中还以用闭口韵为禁例。至于写来给人看的诗,则大可不必受此限制。例如支韵,属韵字甚多的宽韵,使用此韵的诗很多。至于以盐韵入韵的诗,下面就要举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2-26 14:35
        回复
          5.尖叉:也属于险韵的一种,指诗中用冷僻的、不易构成诗意的字入韵。由于宋人苏轼《雪后北台书壁》二首和《谢人见和前篇》二首以不易构成诗意词语的“尖”“叉”二字入韵,后人就把这种险韵诗称为“尖叉”。下面我们各录一首:
          《雪后北台书壁》之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马耳”是山名,山有二石并立,形似马耳,在山东诸城县西南。此诗用窄韵盐韵,更主要的是“尖”字俗而不易进入韵脚。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叉”字属麻韵,虽非窄韵,但也不易构成有诗意的词语。苏轼的“尖叉”诗算是用得成功的。当时有的诗人(如王安石)还有多首和诗,亦以“尖”“叉”二字入韵。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12-26 14: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