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平等自由和快乐吧 关注:607贴子:166,757

【个人藏书】《爱与同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名《心灵的焦灼》
奥地利作家:斯台芬·茨威格
翻译:张玉书
定价:1.39元
日期:1987年4月,铁岭。


IP属地:辽宁1楼2021-01-02 13:11回复
    同情恰好有两种。一种同情怯懦感伤,实际上只是心灵的焦灼,看到别人的不幸,急于尽快脱身出来,以免受到感动,陷入难堪的境地,这种同情根本不是对别人的痛苦抱有同感,而只是本能地予以拒绝,免得它触及自己的心灵。另一种同情才算得上真正的同情,它毫无感伤的色彩,但富有积极的精神,这种同情对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十分清楚,它下定决心耐心地和别人一起经历一切磨难,直到力量耗尽,甚至力竭也不歇息。
    ――卷首语


    IP属地:辽宁2楼2021-01-02 13:17
    回复
      不知是天性,还是阅历所致,我缺乏亲情,更可以说毫无同情之心。但我也常常很怀疑,我的亲情与同情心是否被某种意念强行压制在了心底?
      茨威格的小说,我看的不多,《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再有就是这本《爱与同情》。
      前两部是我的另一套珍藏《世界中篇名作选》,知道作者的名字并买下这本书,就是因为先前看过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心理描写,和那种能够深深抓住读者的紧张感和极其强烈的代入感。
      恰好,那段时间自己正遭遇着一段恼人的纠葛中,读书的体会也就尤为强烈。


      IP属地:辽宁3楼2021-01-02 13:32
      回复
        我的藏书不多,其中最为挚爱的不过几本,《爱与同情》是第一本。长达多年的时间里,它在我心中的份量都是最重的、无可替代的。它深深地镌刻在心灵中,永志难忘。
        我觉得,可能是与主角性格上的某些契合吧:敏感、多愁善感,忧郁、犹豫不决,胆小、临阵脱逃等,都有过很深的体会,也有过一些不太光彩的经历。
        或许,很多人都有这些共性,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与体验?
        平庸的生命,最让人感念的,不是他的伟大与高尚,而是他的纤细、柔弱和真切。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个微笑,一丝窃喜……片段的思绪和心意,几分天真、几分纯朴和几分幼稚。
        得意、沮丧、惊诧、惊喜与惊骇,都随着主人公一一经历与体验。阅读之际,心情会随着故事情节不断地跌宕起伏,尽管早已读过不止一遍了,仍然还是会禁不住地感叹作家构思的精准与笔力的精湛。


        IP属地:辽宁4楼2021-01-02 13:55
        收起回复
          陈丹青说的对,无知是很可贵的。
          第一次触目一本精彩的好书,那种感觉是未知的,也是不可复制的。好玩的、能让人全身心投入的游戏也是这样,可遇不可求。
          世界的书是无穷无尽的,但可惜,随着年龄的渐增,让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书似乎是越来越少了。
          怎么办?没办法,守着这些不多的珍藏,一遍一遍、一次一次地重新温故而知新吧。


          IP属地:辽宁5楼2021-01-02 14:32
          收起回复
            书在书橱中,常年静默,家具当中,如素服,若常人,毫不起眼。惟开启之际,驻目凝神,专心阅读,方显神奇。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每一本书里都有一群截然不同的人。那里藏着你多年的挚爱,那里有你当年的影子和过往的点滴。
            人是健忘的,人也是记忆久远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寻常的、琐碎的、千篇一律的,天天过,日日过,过去便过去了。总有些不太寻常、非同一般的,寄放着、郁积着,囤居着。
            实在想不起,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地方和别的方式,也未曾刻意去追寻。
            而今才知,原来它们都偷偷地隐藏在书页中。
            而今才知,此生无所拥有,最为钟爱的,也不过就是那几本书。


            IP属地:辽宁6楼2021-01-02 23:10
            收起回复
              “只要诗人观察和谛听的本领日益增长,接连不断地总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和事件需要他去复述,那他根本不用杜撰,只消把这些向他涌来的人和事予以再现就行了。
              经常试图解释别人命运的人,定会有许多人向他叙述自己的命运。”
              有感:别人的命运或许不难解读,但谁能够弄懂或看清自身的命运呢?


              IP属地:辽宁7楼2021-01-02 23:26
              回复
                命运是什么?什么是命运?如何看清,又怎样才能掌控呢?
                最通常的说法是:性格决定命运。
                性命天生,自然本性。运气、运势、运动之轨迹,则是后天环境作用于个体的结果。
                山有树木,生长、发育,繁茂、死亡,周而复始。
                水中卵石,日夜冲刷,逐渐消耗,由大变小,最终消弭于无形。
                人在社会里,生存、死亡,其形质若树,周而复始。神气如卵,虽坚如磐石,终究会消耗殆尽。
                命运是什么?是将所有的事物一同放在时间的链条上运转,整体是混沌的一团,个体则百般地扭曲变形,完全的身不由己。
                木心说: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
                这话说的很对,但不完全对。应该还有下半句:生命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生命也是时时刻刻想要改变,是时时刻刻试图自我掌控。
                生命是:并非毫无掌控权,且从不放弃。


                IP属地:辽宁8楼2021-01-03 00:03
                回复
                  “在实践中屡试不爽的是,人们自我麻醉的欲望想要摆脱内心深处明明已经意识到的种种危险,最喜欢采用的办法总是竭力否认这些危险。”
                  有感:自我麻醉的欲望,来自于后天的不尽如人意。所以,它是生命的本能,即(既),无能为力的时候,总还可以视而不见或干脆以最大的无知与无畏去坦然面对。


                  IP属地:辽宁9楼2021-01-03 00:11
                  回复
                    “如果过于匆忙地想要修理手表的一个齿轮,往往会把整个表都毁掉。”
                    有感:坦然承受与直面既成事实都是很有难度的,它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力。而心理承受力,来自天性和后天的成熟度。
                    某些天性确实是不堪一击的,所以就会时时刻刻拼命地预防并规避所有可能致命的那一击。
                    某些天性之所以能够百炼成钢,或许只是因为在初始阶段避无可避的时候,只好坦然去面对了,然后才发现,原来所有的危险与打击都是可以承受的。
                    有时候,生命中最关键的那一刻,只是电光石火之际的一个闪念、一个随机的选择。
                    这就是命运,或者说是让命运有机可乘的瞬间。


                    IP属地:辽宁10楼2021-01-03 00:31
                    收起回复
                      “一袭迎风飞舞向四下飘开的大裙子,夹着一股新鲜空气,把一个漂亮姑娘带进屋来……”
                      伊罗娜,我愿把所有关于欧洲女子的美好想象都送给她,而作者的描述正合我意:一双褐色的杏仁形的眼睛,天鹅绒一样的褐色的小鹿眼睛,黑黑的皮肤,衣着讲究。
                      “她对我友好地微笑,就像我是个老朋友。她那双眸子就像两粒咖啡豆,的确,她一笑就发出咯咯咯的声音,就像炒豆子的声音一样。在她浓密的美发下面长着一对小巧迷人的耳朵,薄的几乎透光……”
                      作者笔下,未必是个绝色的美女,更像是个小家碧玉。然而这就足够了,相比那个身量未足,脸色苍白的艾略特,这寻常的、世俗的美,就是芳艳的绝色。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刚二十出头,懵懂无知又满怀着憧憬。
                      伊罗娜这个角色,戏份不多,然多年来一直有个祈愿,希望能在影视剧中看到她那活泼灵动的身影,可惜终未能如愿。


                      IP属地:辽宁11楼2021-01-03 01:09
                      收起回复
                        “我转身朝向伊罗娜,她朝我会心地一笑,她的眼睛已经说出了‘好吧’二字,于是我们旋转起舞。”
                        我以为,对任何人来说都一样,世上最美的女子不过如此:向你微笑,自慧于心,交会于你心。
                        心所愿者,近在身侧。眼目所望,远矣谬矣。


                        IP属地:辽宁12楼2021-01-03 01:22
                        收起回复
                          “一切全都妙不可言,几年来,我从来没有这样幸福过。我忘乎所以,乐不可支,我恨不能跟所有的人都一一拥抱,向每一个人都说几句亲切、感激的话。我觉得我是那么轻松,内心是那么充实,觉得自己是那样幸福地年轻。
                          我像一阵旋风似的从一个姑娘身边跳到另一个姑娘身边,我又说又笑,不停地跳舞飞旋,幸福的暖流使我陶醉,我竟感觉不到时间的消逝。”
                          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都曾经这样或那样地跳跃过、飞旋过、陶醉过。年轻的快活时常会让人迷醉,以为那就是幸福了。但其实,许许多多的快意只是因为年轻。
                          多年以后,回首当年,才会明白,原来那时的迷恋与执着,最可宝贵的,不过是一股子的纯良与天真。与之相伴相随的,更有着许许多多的虚荣与幼稚。
                          所以,好多人提起过去,往往都会说一句:往事不堪回首。
                          往事并非不堪回首,只是当年的快活早已远去,而今所有的幸福里无不包含着淡淡的心酸与深深的无奈。


                          IP属地:辽宁13楼2021-01-03 01:48
                          回复
                            “于是我突然之间就站在这所陌生的、该诅咒的屋子门前,脸上感到晚风的凉意,因为羞惭,心里火辣辣的,呼吸急促,活像一个即将窒息而死的人。”
                            转瞬之间,场景与心境的转换,天上与人间的阻隔,众人与我,咫尺天涯。
                            类似的经历你可曾有过?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感觉,心里并不是火辣辣的,而是沉重地像是压上了一块巨石。呼吸并不急促,只是喉咙发干,鼻腔却像是溺水灌漱之后那般,一忽是甜的,一忽是咸的,气息格外通畅。


                            IP属地:辽宁14楼2021-01-03 02:10
                            回复
                              “其实我当时只要镇定自若,泰然处之,所有这一切全都可以挽回。可我并未设法赔礼道歉,却干脆像个罪犯似的溜之大吉,这一来可是无可挽回地把事情弄糟了。
                              我站在府邸门口,第一阵寒风吹拂额头时,我就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
                              人在犯错之后,尤其是无可挽救的大错特错,头脑、思路会格外清晰、警觉,而寒风也确有令人清醒的功效。
                              但往往,人又爱钻牛角尖,想象力于劫难无助之时也最为蓬勃,会自己吓自己,芝麻绿豆的事也会当成天大的事。
                              总归一句:少不更事,在所难免。


                              IP属地:辽宁15楼2021-01-03 0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