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吧 关注:5,527贴子:15,544
  • 10回复贴,共1

陈胜造反并不是因为失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1-08 13:14回复
    陈胜是遭遇突发状况「道不通」而失期,而非【亡】。即便【失期当斩】不存在毛病,【失期法皆斩】也肯定被夸大了。像时代近的毋憂拒服兵役这样的恶劣情况在具体廷审过程中也存在「当」或「不当」腰斩的争论,那么陈胜等人在司法实践中就更有可能被免于处罚,也就是「藉第令毋斩」中的「毋斩」
    失期当斩不一定会斩,造反失败则绝无生还的可能。我认为陈胜敢于杀官造反,应该是已经预见了能够成功的巨大希望。
    刘邦只是选择落草为寇,并没有公然反叛杀官造反,在反秦斗争已经白热化如火如荼的时候,刘邦也只是称沛公,而萧何曹参等属吏更是不敢带头闹事,怕最后事情不成秦人「种族其家」,这是一般人在面临造反选项时的正常顾虑。
    而从陈胜起事一开始就称帝王、举大号,旗帜鲜明地反抗秦王朝来看,大泽乡举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官逼民反那么简单,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反叛。陈胜与吴广的对话可知两点:「天下苦秦久矣」反映其亡秦之志愿由来已久。「吾闻二世……」意味着他们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举兵了。
    再有就是,事发的地点大泽乡距离陈胜他们要到的目的地渔阳还很遥远,有很长一段距离,即便在行进过程中因为大雨耽误了些许功夫,那么加快脚程,昼夜兼行难道就真的不能赶上吗?我觉得还有种可能,那就是陈胜一行人根本没打算去渔阳,而是有选择性地在大泽乡举兵造反,他们在楚地有造反的群众基础,这也是他们能够迅速攻下陈县,建立张楚政权的原因。
    最后,我们再来重新审视被夸大其词的「失期法皆斩」。彭越起兵也曾与人约定「后期者斩」,结果十个人迟到也只杀了最后迟到的一个人。所谓法不责众,九百人迟到全部斩杀有可能吗?且不说把一群迟到的人都集体问斩在具体执行上的难度,秦王朝征发戍卒的出发点是需要他们去谪戍渔阳,这也就决定了陈胜一群人因为突发状况而「失期」会最终被赦免。我觉得陈胜其实也预见了他们即便失期也不会面临斩首,他提到的另一个理由更接近促成这场事变的直接导火索:「戍死者固十六七」他们很有可能因为失期而被延长戍期,甚至一直服役到死。渔阳属古燕国地界,战国时代的燕国以苦寒之地、人烟稀少而著称,去那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远离城市生活,一待就是好几年,甚至服役到死,正常人都会逃避,毋憂「去亡」就是一个鲜明例子,隋唐时期也有人企图自断手脚来躲避兵役,谓之福足福手,这在封建社会是无解的。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1-08 13:15
    回复
      强制征发戍卒使得民众的抗拒,这在封建社会几乎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尤其是秦统一后更远距离的服役,延长戍期造成民众逃亡或反抗就更不足为怪了。刘邦入南郑就开始大杀逃兵之后仍有毋憂逃亡就说明了这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13 07:26
      回复
        这句「天下苦秦久矣」足可说明陈胜本人想要造反是蓄谋已久,失期只是个由头罢了,所以才会一开始便树旗立号称王了。


        5楼2021-06-01 10:10
        回复
          看原文: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这里的关系交代得很明确,失期法皆斩是司马迁写的,不是陈胜吴广说的。


          IP属地:四川6楼2021-07-01 15:08
          回复
            为了富贵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0-29 16:44
            回复
              也说不准,但是天下苦秦久矣是真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2-28 20: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