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角吧 关注:826贴子:4,682
  • 1回复贴,共1

中国手语翻译师的“前世今生”—— 我国手语翻译职业发展历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手语,俗称哑语,是指在听障人士之间或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通过视觉看来获取信息,通过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方向,并配合一些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交际工具。手语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人类交往的一种特殊现象和工具。
我们把从事手语翻译工作的人员称之为手语翻译员。根据2010年国家人力资源部《手语翻译员国家职业标准》,手语翻译员职业定义为:在听障人士与健听人士之间从事手语、口语传译工作的人员。
手语翻译一般是指以口语和手语为主要沟通手段,把听障人士使用的手语的意义用听人社会的有声语言表达出来传递给健听人士,或者是把听人社会的有声语言的意义用手语表达出来传递给听障人士,这两种常见翻译内容。
手语翻译作为一种职业在中国经过了一个缓慢、艰难和反复的过程。
1999年《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手语翻译员”列入职业分类。
2004年,中州大学(后改名为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创办手语翻译专业,这标志着我们手语翻译职业教育的开始。
2005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也相继开办了手语翻译专业。
2007年1月1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上海召开的第八批职业信息发布会上,正式把手语翻译员作为向社会发布的十项新职业之一。此事件标志着手语翻译作为一项新的职业正式出现了。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至今仍没有组织全国统一的手语翻译员职业资格考试。
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要求“开办电视手语节目,开办残疾人专题广播栏目,推进电视栏目、影视作品加配字幕、解说”。
同年,中国签署并加入了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声明中国尊重和保护聋人群体使用手语的权利。
2011年,《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建立手语翻译员培训、认证、派遣服务制度”。
同年,《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第三章中也提到“加强手语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研制手语翻译员等级标准”、“为听力残疾人提供国家通用手语翻译服务”;以及“重视手语高层次人才培养”。
2015年,《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2015-2020年)》提出“要加强高校手语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培养手语高层次专业人才。”
非常遗憾的是,2017年9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没有“手语翻译员”,并规定“各地区、各部门未经批准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设置国家职业资格,严禁在目录之外开展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工作”。手语翻译作为一种国家职业资格又被取消了,退出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2018年5月,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国聋人协会共同发布了《国家通用手语常用词表》。
2019年9月,由中国残联组编,中国聋人协会、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编撰,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正式出版发行。这标志着我国国家通用手语正式诞生了。
值得庆幸的是,2019年6月,国家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又重新发布职业资格认定制度,新的职业资格考试采用备案制度。也就是说,一些手语企业只要符合国家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相关备案制度,手语翻译又可以作为一种职业出现在目录当中,并且可以开展国家统一手语职业资格考试。
2019年5月,北京东方春光语言康复中心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中国重新开启了手语翻译人员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和认证。
至2020年12月31日,我们成功举办了6期国家通过手语培训班,进行了2次手语职业资格考试。报考学员共计51名,40名学员获取了《初级手语职业资格等级证书》,6人获取《中级手语翻译人员职业证书》。
由于疫情影响,无法进行线下考试,我们多次与国家人力资源部、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等部门协商沟通,2021年1月5日,国家人力资源部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终于同意我们可以在线举办手语职业资格考试认证。这将是中国手语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我们也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地努力和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能力,为中国手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IP属地:陕西1楼2021-01-09 17:07回复
    有想学习手语和考证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4-21 2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