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吧 关注:10,601贴子:63,759
  • 2回复贴,共1

谈“释读”与“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吧(包含篆书吧之类的吧)不少有拿着茶壶印款或者书画印章上的篆书求释读的。但是他们很多都说求“翻译”,这是不对的
《现汉》对“翻译”的解释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外国小说|把密码~出来。
可见“翻译”一定涉及两种语文系统。中文和英文之间的转换叫翻译。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的转换也叫翻译。翻译不是一个一个字地对应,涉及对上下文和语境的判断,不同人翻译的东西会不一样。同样,翻译往往不可逆,译文一般不能一字不差地还原成原文。
而“释读”的解释是:考证并解释(古代语言文字等),也泛指解读: ~战国文字|对地方政府的法令进行~。
释读出来的文字叫“释文”,释文和原文的文字一一对应,一般按照文字的演化规律将古文字用现代文字写出来,具有客观性(虽然对于争议文字的释读各家意见会不同)。
对于“翻译”而言,假设我将一篇文言文翻译为现代文,两者均以汉字为载体。不论是原文还是译文用小篆、金文、楷书书写都是可以的。而对于“释读”,一般是将古代不易明白的文字用现代汉字写出来。我们过去读过的一些释读金文的书,书名也叫“金文选释”,而不是叫“金文选译”。另外博物馆、艺术馆可见一些青铜铭文、印章等,旁边会写有“释文”,若是长篇的铭文,可能还附有“译文”。
下面以利簋的铭文来说明释文和译文的区别。

释文:珷(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闻)夙又(有)商,辛未,王在阑𠂤(师),易(赐)有事利金,用乍(作)檀公宝尊彝。
译文: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张政烺)


IP属地:上海1楼2021-01-14 23:13回复
    释文错三字。译文在搞笑。


    IP属地:广东2楼2021-07-21 23: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