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739贴子:2,971,856

《老子》是不是一人一时所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子》一书,是春秋末年老聃所做,《史记》有明确的记载,本来不是一个问题的问题。
但到了清末和民国时期,一些学者开始质疑:五千言并非一人一时之作。


1楼2021-01-29 08:45回复
    当代研究国学的所谓的“大师”,没几个能拿得上台面。
    台湾学者陈鼓应,在研究老庄方面,算得上出类拔萃。
    陈鼓应认为:《老子》一书,应该是春秋末年老聃一人之作。


    2楼2021-01-29 08:48
    回复
      第一,史记并没有明确记载:老聃,即不是名,也不是姓,很可能是官职,或者泛称如:图书馆长、老先生、大博士之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1-29 08:50
      回复
        第二,史记离《五千言》形成最少有四五百年了,这其间的时空跨越,使得史记的记载也只能是”道听途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1-29 08:53
        回复


          5楼2021-01-29 08:53
          回复


            6楼2021-01-29 08:55
            回复
              第三,既使有明确记载的,由于当时条件的局限,错误彼彼皆是,难以作为凭证。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1-29 08:56
              回复


                8楼2021-01-29 08:57
                回复
                  是不是一人所作,楼主大可不必搬去什么“大家”的观点,你只要基于事实就行了?什么是事实?一是文本本身;二是历史环境。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29 08:59
                  收起回复


                    10楼2021-01-29 08:59
                    回复
                      第一,文本本身。老子文有两条主线,一个核心。两条主线就是;天道与人道;一个核心就是:治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1-29 09:01
                      回复
                        二位,二位。
                        能不能一个一个地说,我这儿现在有点乱。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1-29 09:04
                        回复
                          天道与人道,天道,道生万物均为自然;人道,仁义智巧与天道相反。但老子文,并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并没有确立道的概念,而只是罗列和片面地反人道。所以逻辑难以统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1-29 09:05
                          回复
                            梁启超找了书中的“战国因素”的用词:王侯、万乘之君、取天下。陈鼓应找了些证据,予以反驳,但都没有切中要害。


                            14楼2021-01-29 09:06
                            回复
                              至于,治国,显然老子文更象是一介书生的演讲,远不如十六字真言讲的透彻:道心惟微、民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才是帝王之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1-29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