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慕尼黑吧 关注:2,739,165贴子:49,899,035
  • 8回复贴,共1

国明带你走遍中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祭天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2-19 22:19回复
    英文名: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
    区域: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国家:中国
    坐标:30°24′N 120°00′E
    类型:已毁
    认证:世界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19 22:22
    收起回复
      概述
      良渚遗址(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及周边地区,是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心的遗址群,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遗址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是良渚文化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遗址。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在家乡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良渚遗址。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将良渚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这属于当时中国最早命名的史前考古学文化之一。1980年代中期以后,这里又先后发现了反山王陵、瑶山和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后来证明,这些大型建筑设施和珍贵玉器等的使用者和拥有者,很可能是良渚古国的国王或贵族。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先被发现:这是个人工堆筑的土丘,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瑶山遗址在反山东北约5公里,1987年发掘出12座墓葬,还有一座祭坛;汇观山东距反山约3公里,发现-座完整的祭坛和四座大墓,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其重大价值的不断揭示,已经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并将继续丰富人们对中国文明史的认识。1994年良渚遗址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7月6日,良渚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2-19 22:36
      回复
        英文别称:Yinxu
        国家:中国
        坐标:36°07′17″N ,114°19′01″E
        认证:世界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2-20 02:07
        回复
          概述
          殷墟是商朝晚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 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共同组成。
          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 今安阳市),改“北蒙”为“殷”。自盘庚迁殷后,殷- -直是商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商朝晚期灿烂的青铜文明,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1961年3月4日,殷墟成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安阳市政府先后投入15亿多元,全面治理殷墟周边环境,探索遗址的展示方法,建造了殷墟博物馆,集中收藏、保护、展示殷墟出土可移动文物。2006年7月13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0年,列入国家首批12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1月17日,殷墟正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2-20 02:09
          回复
            英文名:The Great Wall
            区域: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国家:中国
            坐标:40°41′N 117°14′E
            类型:现存
            认证: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2-22 17:15
            回复
              概述
              长城,是中国古代修筑的军事工程,其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15个省市自治区,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
              长城的构筑,以"因地形,据险制塞"”为基本法则。“因地形”,即指根据地形条件而构筑工程,和充分利用在地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据险制塞",主要是指利用地理天险御敌。此原则有利于防守,也可以节省建筑材料。长城从来就不是一道孤立的城墙,而是由大量建筑组成的严密体系。越到后期,长城体系就越完善、越严密,整体防御能力不断增强。长城体系主要由关隘、城墙与楼台、烽燧三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其他附属设施。城墙与楼台又可以分为城门、城楼和城墙三部分。1961年起,-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产包含有八达岭长城、山海关、嘉峪关3个区域。
              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 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2-22 17: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