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频道吧 关注:3,907贴子:105,666
  • 7回复贴,共1

【美文共赏】知道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

大概每一个新世纪的初期,总是差不离。
新旧更迭,波云诡谲,文化与思想各种打架。而民众,在混乱中摸爬滚打。所不同的,以前可能是肉身颠沛流离,如今是灵魂无家可归。
有些地方,2021年的环境,还不如1921年。
1921年的中国,一身洋装满肚子新文化的胡适,可以和拖着长辫子的辜鸿铭、一心保皇复古的林纾,在同一个礼堂里讲他们各自的东西。明明争执得要死,气得要死,但站起说话前,不忘互相作个揖。
一群学生被收买,说要搞臭陈独秀。举着横幅在北大校园游行,骂陈独秀是“伪君子”,陈独秀见了,笑着从横幅底下走来。一群毛小子,齐刷刷站成两列,弯腰鞠躬:陈先生好。陈先生笑笑,你们继续啊。学生们举起横幅继续骂。
保皇派的文化名人林纾,知道自己的门生出钱收买混混,搞小动作对付陈独秀。拍桌敲拐的骂:文化人之间的纷争,那是堂堂正正、光明正大。从不做下三滥的事!
在1921年,老师们都有雅量,把师德当成生命,骂一个老师“伪君子”,就是对名誉最严重的打击了。而学生们呢,即使有犯浑,骨子里依然纯朴,有礼有节。
写文章的环境,也是1921年更胜一筹。见解的对撞,观点的分歧,旧文化和新文化,大家都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探讨。
二、

什么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探讨呢?
是大家都有基本的认知和逻辑,都有开放的心态。
你说传统文化里有好东西,我们丢了就要捡起来。他说,传统文化那么好,清政府为什么被八国联军打得割地又赔款。你说西方社会的法制有可取之处,我们要借鉴。他说,美国冲击国会山、疫情大爆发,你瞎了吗?**那么好,怎么不移民?
根本不在一个语境和逻辑里。
这样的结果,是写完:春雨润如酥啊,还是江南。就必须再补上一段:各位,我不是说北方没有春雨,也不是说北方的春雨不酥。当然,西北、西南的春雨也温柔,只是江南的更缠绵。我就是随便一说。抱歉。
在一个手里只有锤子的人眼里,全世界任何东西都是钉子。他只有敲击一个动作。在一个为怼而怼的人眼里,他既听不懂别人真正在表达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表达观点,还是在发泄情绪。
自我封闭,就是这么来的。
三、

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少做判断,越少谈主张,他们喜欢从不同的角度做解释、听分析,看他人思考的过程。
评判是非对错,下标签,是省力的。但一点用没有。顶多也就瞬间的道德快感,对个人的成长,只有害处没好处。
“没有主张,只谈解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面对一个问题,不从现有的经验出发,不说脱口而出的观点,而是侧重听那些不一样的,关心那些不同的解释,好奇这件事能不能换一个角度看?
一个人思维的多元化,心智的成熟,全靠日常这样训练。
四、

人为什么需要多元化思维?
因为人世、人性,包括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人类全部的经验和知识,都是在尝试对“复杂”进行研究和解释。任何单一的角度、单一的思维模式,都是狭窄的、片面的,都有看不到的地方,都会发生现实的扭曲。
只有当你脑中的“思维模型”、“思维路径”越来越丰富,你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也只有你的角度越来越多,你手中的工具,才从锤子发展到工具箱。
读书、工作、投资、生活,都需要多元思维。
五、

多元化思维,在生活中发挥什么作用?
它是知道和做到之间的桥梁,是自我修正的粘合剂。
我知道,和我能做到,这两者之间,隔着鸿沟,隔着天堑。
从知道到做到,就是一个人修行的过程。我们懂了很多投资知识,但做不好投资。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
你脑子里,有一大堆绝对的原则、完美的道理,各种无懈可击的理论,但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和实践,道理、原则、理论,往往都是差了半码的鞋。你穿不进,你走不了,你膈应。为什么?
因为,现实里没有绝对和完美,现实里只有刚刚好的行动。
六、

要如何练就“刚刚好”的能力?
光认识世界还不够。要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现实里复杂的人。而理解的基础,就是关心那些不同角度的解释,并把这种多元、复杂、幽微的观察,练成一种肌肉反应,练成心头的敏锐,进而落实到自己的实践中。
练得多了,这主观和客观,知道和做到,就是脚和鞋对上号了。
七、

为什么成熟的人很少说主张、下评判?
因为面对一件复杂的事情,或者一种复杂的关系,作为局外人,评判太容易,不过把自己主观世界已经存在的锤子,拿出来挥舞一番。这很廉价,也那不会让人成长。真正让人成长的,是掀开表象看多面性,并观察别人是怎么掀开的。
我们所有的学习,人生所有的努力,归根结底,不是为了去评判他人,而是为了落实到自己的实践,过好自己的生活。
多元的视角和思维,是我们修正自己的“胶水”。以他人为镜,照自我狭隘。
八、

其实,一个人20岁之后,脑子里的主观世界就已基本建成了,什么道理他都懂。
但知道与做到之间的鸿沟,他天天摔。
什么是长大,就是摔一次,爬一次,碎一次,补一次。直到摔得渐少渐轻。直到在知道和做到之间,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
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容得下那些复杂的,多元的,难以名状的东西。
九、

我们余生的任务,无非是把20岁就明白的道理,实践于40岁以后的人生。
十、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偏见里,每看到自己的偏见,每修正一次,即重生一次。
与君共勉。

桃花潭李白

2020年3月14日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03-18 13:50回复
    原文源自桃花潭李白,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obsjrAcFN7I1xgMRVyDDQ


    IP属地:四川2楼2021-03-18 13:51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3-18 17:09
      回复
        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偏见里,每看到自己的偏见,每修正一次,即重生一次。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边走边修正,且行且珍惜。


        IP属地:四川5楼2021-03-19 20:58
        回复
          我们余生的任务,无非是把20岁就明白的道理,实践于40岁以后的人生。


          IP属地:四川6楼2021-03-19 22:1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3-22 1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