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吧 关注:195贴子:910
  • 0回复贴,共1

春天,路边的野蘑菇不要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天来了,降雨增加,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菌类疯狂生长,而久居都市的人五谷不分,更遑论蘑菇了,不少毒蘑菇魅惑了人类的眼睛,导致大量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蘑菇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所以,路边的野蘑菇不要采!
毒蘑菇的无解之毒
关于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所以,奉劝春游的宝爸宝妈们,一定要看好自己的宝宝,拒绝采食野蘑菇。
更可怕的是,野外毒蘑菇的毒复杂:
1、难以辨别,许多野生的毒蘑菇有着极具欺骗性的人畜无害外表,若非专业人员采用专业鉴别仪器设备,无法肉眼、气味精准辨别,导致误食、中毒。
2、沾染毒物,一般野外环境复杂,侥幸躲过了野生毒蘑菇,也可能遇到沾染毒蘑菇菌丝或依附有毒植物的无毒蘑菇而中毒。
为了家人的生命安全,远离一切野生蘑菇,并避免购买来路不明的蘑菇,避免不必要的中毒风险,度过一个快乐的春游小假期!
毒蘑菇误食紧急救治
面对尚无特效疗法的毒蘑菇中毒情况,应当尽快催吐减少毒素吸收,降低中毒症状进一步加剧,争取前往医院救治的时间,并携带剩余蘑菇样品接受正规医院治疗,便于医生快速明确诊断以及当地卫生部门采取公共预防措施。
而且,不同毒蘑菇的中毒症状表现不同,为了确保中毒危险解除和生命安全,一般严格听从医生治疗建议,避免胃肠症状缓解甚至消失,而毒素进入肝脏等内脏器官,导致1~2天后病情迅速恶化,积极接受治疗,直到病情稳定好再出院。
毒蘑菇谣言不可信
人类有着一种可怕的从众习惯,一旦乌合之众效应出现,势必带来可怕后果,当然,野生毒蘑菇的辨别谣言也不例外:
谣言
001
妖艳的蘑菇有毒
人不可貌相,蘑菇也一样不可貌相,外表的美丑并不等于毒性的标准,如毒蝇伞造型漂亮、色泽鲜艳,也的确有毒,而肉褐麟小伞、秋盔孢伞等外表不佳又极毒,纯白无瑕、朴实无华的白毒伞也是毒蘑菇。也有一些美貌与美味并重的食用菌,如拥有鲜橙黄色的菌盖和菌柄的橙盖鹅膏。
谣言
002
虫蚁不食毒蘑菇
人的智能程度和生活经验不足以识别毒物,更不用说普通的低智商动物了,人类可是经常用诱饵毒杀居住环境的小动物,包括蚂蚁、蟑螂等,它们无法精确识别毒物的证据太明显了,而且,一种动物的“砒霜”可能是另一种动物的“蜜糖”,如豹斑鹅膏是蛞蝓的美味佳肴。
谣言
003
毒蘑菇致同煮银器、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变色
在现代电视剧有不少“银针验毒”的情节,让观众误以为银可以检验所有有毒物质,而“银针验毒”是古法提炼的低纯度砒霜伴有少量硫和硫化物遇到银生成黑色的硫化银,然而,所有毒蘑菇不含硫或硫化物,也不会出现银器变黑的效果,大蒜、大米或灯芯草变色也是无稽之谈,误导大众。
谣言
004
毒蘑菇惧怕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
为了吃货的味蕾,广大谣言家们使出浑身解数,完全不顾生命安危了,可是,热稳定强的毒物不惧高温烹煮,如白毒伞毒性成分毒伞肽,煮沸也无法破坏毒素毒性,人体也无法分解,一旦入口没有任何解药,而大蒜具有一定杀菌作用,却对毒蘑菇完全无能为力。
谣言
005
毒蘑菇受伤变色或流汁液
作为一位“唯物辩证法”的受益人,一定会对绝对的判断表示怀疑,如美味的松乳菇、红汁乳菇是受伤、乳汁变蓝绿色的食用菌。
谣言
006
有鳞片、粘液、菌托和菌环是毒蘑菇
在编制谣言的过程中,一旦加入细节、术语就更容易迷惑受众,更有鹅膏属的不少品种符合这一标准,如毒蝇鹅膏,然而,这会产生一些漏网之鱼,如没有菌托、菌环和鳞片的亚稀褶黑菇,可以导致溶血症状,甚至器官衰竭致死,也会误伤一些食用菌,如有菌环的大球盖菇、有菌托的草菇、有毛和鳞片的香菇。


1楼2021-03-19 17: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