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吧 关注:3,944贴子:4,131
  • 2回复贴,共1

落枕后扳颈椎放血,是疗愈还是加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进入冬季,来工作室解决落枕问题的人多了起来,这之中笔者发现一个现象,在来调理落枕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之前做过扳颈椎、拔罐、放血等操作,做后立马就有明显缓解,但几天后又开始疼痛,有的疼痛位置没变,有的疼痛位置发生了变化。

落枕,最常见的解决方法即是扳颈椎、拔罐、放血等,但其实,这些对解决问题来说不仅是不必要的,甚至可能制造伤害。
一个良好的颈椎,是三个力共同决定的。首先是由足弓骨盆而上的走向,这个是由骨头的关节面直接连贯堆叠上来的力;其次是是由连接头骨、颈椎到胸廓以及手臂上的肌肉张力;最后是胸腔内来自脏腑的张力。前两个力和颈椎的旋扭相关,最后一个力和颈椎的曲度相关。

在生活中很多人应该都见过歪头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面部不对称、双肩不等高,通常鼻子也会向一侧偏斜。这些不对称,都是因由头、颈接到胸廓不对称的肌肉张力,长期塑形而成。这些不对称不止于我们看得见的结构,包括面颅内我们看不见的结构,也会被这些张力影响而失衡。像一些久治不愈的中耳炎患者,通常都伴随着骨盆歪斜,胸颈椎可动性很低,脖子肌肉僵紧的体征,将骨架复正,颈部肌肉变软变松后,症状多会大为改善。除了中耳炎,像颞下颌关节紊乱、单侧鼻不通气、单侧头痛、甚至一些耳鸣、眩晕等问题,都是脖子两侧肌肉张力不均,造成头颅内部筋膜错乱形成的。这些都必须从整体的张力调整起,单独调理头颈部效果是不佳的。

落枕也是如此,颈部部分肌群张力增大,使得肌群活动受限,进而使得颈部活动受限。我们都知道,肌群一般是跨关节的两个附着点,肌群的张力增大,一定是其中一个附着点异位,造成肌群旋扭。而这种异位,通常不会发生在颈椎和颅骨这端(如果是这端会伴随头晕、恶心等症状出现),而是手臂和胸腔这端。因此落枕常见的斜角肌、斜方肌、提肩胛肌、胸锁乳突肌紧张,都是因为下面胸廓结构发生改变而牵拉住乳突骨或颈椎,尤其是站立位时,胸廓和手臂因重力而下沉,使得乳突或颈椎看起来歪斜,所以通常直接就调整颈椎,试图解决问题。
也有对斜方肌等拔罐(重罐)放血试图改善其高张状态来调理落枕的,这其实是一种加害受害者的方式,肌群因胸廓或手臂的附着点跑掉而疼痛,拔罐放血只是加速了身体的代偿,让肌群在旋扭的情况下放松,实际上是让身体适应这种落枕的旋扭模式。

亦即并不是恢复了落枕前的身体状态,而是适应了落枕后的身体状态,从之前的假错位,变成了真错位。颈肩可能不疼,但一些诸如僵硬、卡顿、头晕头痛等次生问题逐渐显现。

找出问题的根源,方能彻底解决,如只是不加分析地头痛治头、脚痛医脚,那与《治驼者说》的故事又有何异呢?
转自公众号:身体疗愈


IP属地:四川1楼2021-03-19 22:36回复
    这个要看具体情况


    2楼2022-09-23 13:53
    回复
      睡觉姿势要正确,枕头也不要太高


      3楼2022-09-23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