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吧 关注:2,993贴子:411,258
  • 4回复贴,共1

伪靖批抄袭俞辑本之实证(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伪靖批抄袭俞辑本之实证(下)
除了抄袭俞辑本之外,伪靖批当中还有不少独有批语,向来被官方红学会尤其是拥林派红学家所器重,认为是体现了伪靖批如同“红学瑰宝”一般的珍贵价值。但既然已知伪靖批实属现代人造假,这些所谓的“红学瑰宝”则很容易被看穿是刻意迎合当时的红学主流观念,特别是捧林诬钗、“反封建”等观念而捏造出来的。下面也举四个实例加以说明: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1-04-08 08:56回复
    第一,“宝卿心机”VS“黛玉心机”。
    自1954年红学大批判以来,金钏之死、柳湘莲出家二公案,向来是官方红学会,尤其是拥林派红学家诬蔑、诋毁宝钗的重要借口,不是痛诋宝钗“内心冷酷”,就是大骂宝钗“心机世故”。伪靖批的制造者大约也不例外。于是,针对第67回中宝钗议论柳湘莲出家一事,就出现了这样的一条伪靖批:
    宝卿不以为怪虽慰此言以其母不然亦知何为口口口口宝卿心机余已此又是口口。
    这里的重点是“宝卿心机”四字。伪靖批的制造者显然是想迎合当时盛行的捧林诬钗观点,盗用脂砚斋的名义,坐实拥林派红学诬蔑、诋毁宝钗“心机世故”的说辞。但这个立场显然是跟脂砚斋本人完全相反的。
    事实上,脂批中从未出现过“宝卿心机”这类文字,脂砚斋也从不认为宝钗具有拥林派红学所说的那种“心机世故”。顶破天只是脂砚斋针对宝钗的“金蝉脱壳”一事,赞美过宝钗的“机变”和“急智”:
    闺中弱女机变,如此之便,如此之急。(甲戌本第27回侧批)
    池边戏蝶,偶尔适兴;亭外急智脱壳。明写宝钗非拘拘然一女夫子。(甲戌本第27回回末总评)
    ——很明显,脂砚斋赞美的是宝钗具有随机应变、急中生智的“机变”和“急智”。这与伪靖批所诬蔑的“宝卿心机”云云,完全是天差地别的两回事!
    至于宝钗愤世嫉俗、淡泊出世的高尚品格,脂批也屡有提及,并多次加以盛赞:
    ……然后知宝钗、袭人等行为,并非一味蠢拙古板以女夫子自居,当绣幕灯前、绿窗月下,亦颇有或调或妒、轻俏艳丽等说,不过一时取乐买笑耳,非切切一味妒才嫉贤也,是以高诸人百倍。不然,宝玉何甘心受屈于二女夫子哉?看过后文则知矣。……(庚辰本第20回双行夹批)
    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纤巧流荡之词,绮靡秾艳之语,一洗皆尽,非不能也,屑而不为也。最恨近日小说中一百美人诗词语气只得一个艳稿。(庚辰第37回双行夹批)
    ——在脂砚斋看来,宝钗乃是愤世嫉俗之人,勇于“讽刺时事”,且“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这样高尚正直的宝钗形象,就更是跟拥林派红学的那些诋毁之词更完全是判若云泥、形同冰炭了。
    更进一步,脂砚斋不仅认为宝钗“只以品行为先”、“高诸人百倍”,完全没有拥林派所说的那种“心机”,而且还再三提醒读者要注意“黛玉心机”:
    写黛玉自幼之心机。(甲戌本第3回侧批)
    黛玉之心机眼力。(甲戌本第3回侧批)
    “……小耗道:‘我虽年小身弱,却是法术无边,口齿伶俐,机谋深远。【庚辰双行夹批:凡三句,暗为黛玉作评,讽得妙!】此去管比他们偷的还巧呢。’众耗忙问:‘如何比他们巧呢?’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庚辰侧批:不直偷,可畏可怕。】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香芋,滚在香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听不见,却暗暗的用分身法搬运,【庚辰侧批:可怕可畏。】渐渐的就搬运尽了。岂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庚辰双行夹批:果然巧,而且最毒。直偷者可防,此法不能防矣。可惜这样才情这样学术却只一耗耳。】……”(第19回,贾宝玉语)
    ——显而易见,在曹、脂心目中真正心机多端、机谋深远的恰恰是黛玉,而不是拥林派红学所说的宝钗!假如伪靖批当真是出自脂砚斋之手,脂砚斋又怎么可能突然放弃她一贯盛赞宝钗“只以品行为先”且批判“黛玉心机”的立场,转而去大谈原本脂批中子虚乌有的“宝卿心机”?所以,伪靖批很明显是出自一位现代人之手。伪靖批的制造者也跟很多后世拥林派评家一样,惯于将黛玉身上真实存在的心机世故、重名重利等阴暗面推卸、栽赃给宝钗。殊不知曹雪芹、脂砚斋的真实立场却是尊钗抑黛!如果将这些捧林诬钗的伪批拿去跟真脂批一对照,其思想立场上的处处相左,就马上会使之现出原形!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1-04-08 08:58
    回复
      第二,“证前缘回”VS“以顽石、草木为偶”。
      拥林派红学向来认为贾宝玉是神瑛转世、林黛玉是绛珠转世,因此所谓的“宝黛爱情”乃是前世有约、今生结缘。林黛玉虽然短命夭亡,但等到贾宝玉返回太虚幻境,二玉还能够再续前缘。正是为了迎合这种观念,第79回伪靖批中又出现了“证前缘回”一说:
      观此知虽诔晴雯,实乃诔诛黛玉也。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便知。
      此条伪靖批的前半部分,显然是从庚辰本第79回的一条脂批脱化而来:
      ……一篇诔文总因此二句而有,又当知虽诔晴雯而又实诔黛玉也。……(庚辰本第79回双行夹批)
      伪靖批后半部分所谓“证前缘回”,则是其夹带的私货。从伪靖批的文意来看,无非是要暗示读者,脂本在黛玉逝后还有一个“证前缘回”,二玉终将在天上重会。但这个观点显然也完全不符合曹、脂的真实立场。
      按,根据曹雪芹最终所确定的“以假混真”的神话框架,贾宝玉根本就不是神瑛转世,而是顽石的后身。真正的神瑛乃是甄宝玉。顽石在癞僧、跛道及警幻仙姑的帮助下,窃取了神瑛的形貌,下凡以后错误地跟作为绛珠后身的林黛玉结缘,这就形成了一种阴差阳错的讹缘。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所以,严格说起来,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其实是根本没有什么“前缘”的。对此,脂批说的很清楚:
      以顽石、草木为偶,实历尽风月波澜,尝遍情缘滋味,至无可如何,始结此木石因果,以泄胸中悒郁。古人之“一花一石如有意,不语不笑能留人”,此之谓耶?(甲戌本第1回眉批)
      ——脂砚斋说的很明确,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根本不是神瑛与绛珠的关系,而是“以顽石、草木为偶”的讹缘!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曹雪芹将贾宝玉(顽石)对林黛玉(绛珠)的一度痴迷,斥责为贾宝玉的“终身误”,认为他终有一天会幡然醒悟,“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转而移爱于宝钗。而宝钗呢,正是顽石创造者女娲的后身。故此,贾宝玉(顽石)最终也只有在薛宝钗(女娲)的引导下悟道出家,复返大荒山,才能跳出情迷的困局,从而获得情悟。事实上,脂砚斋之所以特意强调“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曹雪芹之所以要告诫读者:“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也都是建立在贾宝玉系顽石后身,他与作为女娲后身的宝钗之间才真正拥有“前缘”这个基本的神话设定之上!
      这样来看伪靖批所臆想出的“证前缘回”,完全是跟脂评本原著中二玉实“以顽石、草木为偶”的基础设定相悖的东西,又怎么可能存在于脂评本后三十回佚稿之中呢?所以,跟第67回伪靖批将脂批所强调的“黛玉心机”强行翻转为“宝卿心机”一样,第79回的这个“证前缘回”也不过是现代人造假的产物!
      具有讽刺性的是,2008年出现的伪何初本(即伪癸酉本、伪吴祖本、伪吴氏石头记,被网友讥讽为“鬼本”),也同样属于现代拥林派制造的伪本。而此一伪本为了冒充原稿、真本,又恰恰抬出了伪靖批来给自己辩护,拼命强调其第99回“林黛玉还魂证前缘”即是“证前缘回”,能够与伪靖批相照应。其文略曰:
      “这里透露一个回目,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试观证前缘回黛玉逝后诸文’,‘证前缘回’!没有人想到这一回吧。看看吴祖本回目‘第九十九回,林黛玉还魂证前缘,贾宝玉展裘触旧情’,没有其他版本抄本谈到这个回目,也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前缘,怎么来‘证’这个前缘了,我也本来不知,但我看了吴祖本文字:‘黛玉道:你我前生缘定。我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之绛珠仙草,君则天界赤瑕宫神瑛侍者。你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用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你,以偿还君之灌溉之情、甘露之惠。既然吾泪还尽,前缘已证,我还怎么再拖着哥哥为我挂虑,你叫妹妹又用什么报答你的厚爱?宝玉听了,如雷灌顶,不觉哭道:你我何分彼此!没有妹妹我活着又有何趣,谈什么报答不报答的。’吴祖本的这个回目,让靖本从此就不是孤立的说辞情节,更展开了靖本的这个批语内涵,当然,靖本所言的‘证前缘’令人不解的情节,在吴祖本中出现,那么,吴祖本也得到了靖本的还护。通过吴祖本情节与靖本批语的互证关系,我们不得不承认,靖本是存在过的,吴祖本是不可动摇的。”(见护主塔主《“靖本”、“吴本”<石头记>的互证》)
      ——伪何初本自认其第99回“林黛玉还魂证前缘”也就是伪靖批所谓的“证前缘回”。而如今伪靖批已经被证明是现代人在俞辑本的基础上所进行的抄袭、造假,那么,“通过吴祖本情节与靖本批语的互证关系”,伪何初本又抄袭了伪靖批,实属更为晚出的现代伪本,则是其无所遁逃的事实了!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1-04-08 08:58
      回复
        第三,“瓜州渡口”VS“终须一个土馒头”。
        为迎合“反封建”论,第41回伪靖批对妙玉结局发挥了一系列的想象:
        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口口口。
        其文意当是说妙玉日后将流落“瓜州渡口”,且“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被迫嫁给了冢中枯骨似的某个老男人。周汝昌、刘心武在伪靖批的这个提示下,甚至设想了妙玉与忠顺王发生纠葛,并与之同归于尽的情节。但伪靖批所谓“瓜州渡口”、“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云云,亦完全不符合曹雪芹对妙玉结局的设定。
        首先是地点不合。实际上,在贾府败落后,妙玉的终老之地应该是水月庵,而不是什么遥远的“瓜州渡口”。书中写明妙玉平生最喜欢的一句古诗就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水月庵因其馒头做的好,有一个别名便叫做“馒头庵”,恰与贾府家庙铁槛寺相对。据第13回秦可卿托梦的提示,贾府抄没以后,贾氏诸人不能不依靠家庙和祭田生活。贾宝玉亦当在铁槛寺居住过一段时间。妙玉哪怕是为了守望宝玉,也会选择到水月庵(馒头庵)中居住。伪靖批随口一张,便将妙玉支到了遥远的扬州。殊不知,曹雪芹给妙玉安排的终老之地,恰恰近在咫尺。
        其二是情节也不合。妙玉根本不会存在“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而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在水月庵失去了供养人之后,妙玉沦为了一名尼 娼 。从《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所谓“香篆销金鼎,脂冰腻玉盆,箫增嫠妇泣,衾倩侍儿温”,以及“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等提示来看,妙玉在沦为尼娼之后,仍然暗恋宝玉。只是这时候宝玉只与宝钗夫妻恩爱,并不怎么理会妙玉,这让妙玉十分孤寂、痛心。在宝钗引导宝玉悟道出家以后,妙玉则索性闭门谢客,以宝玉之“嫠妇”自居,自说自话地宣布为宝玉“守节”。在一般人看来,女尼无夫、 娼 妓 无节。妙玉的怪诞行为只能越发遭人鄙夷。但妙玉并不理会,依然我行我素地要将其怪诞进行到底!这就是所谓“风尘偏作嫠妇泣”是也!这里面哪里有“屈从枯骨”什么事呢?伪靖批的想象,显然跟妙玉自己诗词所预示的未来命运全然相左。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1-04-08 08:59
        回复
          第四,“遗簪更衣诸文”VS“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
          关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第13回伪靖批为迎合官方红学会的某些低级趣味,也夹带进了私货: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
          此批显然是抄袭甲戌本第13回的一条回末总评: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的是安富尊荣坐享人不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甲戌本第13回回末总评)
          两相比较,伪靖批多出了一个“遗簪更衣诸文”。“遗簪”大约是说贾珍与秦可卿在天香楼发生不伦关系时,秦可卿的簪子遗留到了贾珍头上,以至于后来被尤氏发现。87版电视剧《红楼梦》即采用了此说。“更衣”在古文中有两种含义,一种就是换衣服,一种是上厕所的委婉说辞。本来畸笏叟已经指明秦可卿的结局是“淫丧天香楼”,然后他命曹雪芹删去了这一段。伪靖批又在笏评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弄出了“遗簪”、“更衣”等情节,大约是觉得写得越 暧 昧 香 艳,越活灵活现,就越容易让读者相信批语为真吧。但伪靖批却忽略了天香楼是什么地方。实际上,天香楼是一处很开阔的院落。在贾敬生辰时,曾被用作戏台:
          说话之间,已来到了天香楼的后门,见宝玉和一群丫头们在那里玩呢。凤姐儿说道:“宝兄弟,别忒淘气了。”有一个丫头说道:“太太们都在楼上坐着呢,请奶奶就从这边上去罢。”凤姐儿听了,款步提衣上了楼,见尤氏已在楼梯口等着呢。尤氏笑说道:“你们娘儿两个忒好了,见了面总舍不得来了。你明日搬来和他住着罢。你坐下,我先敬你一钟。”于是凤姐儿在邢、王二夫人前告了坐,又在尤氏的母亲前周旋了一遍,仍同尤氏坐在一桌上吃酒听戏。(庚辰本第11回)
          此外,在秦可卿死后,天香楼又被用于设立祭坛:
          这四十九日,单请一百单八众禅僧在大厅上拜大悲忏,超度前亡后化诸魂,以免亡者之罪;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是九十九位全真道士,打四十九日解冤洗业醮。(甲戌本第13回,“天香楼”伪靖批改为“西帆楼”)
          有婚丧、喜庆等事时,天香楼人声鼎沸,而平日则很可能安静冷寂。贾珍、秦可卿在此幽会,以至于意外被人撞破,导致秦可卿羞愤自尽,这是完全可能的。然而,如此开阔的院落,秦可卿又怎么会专门来此“更衣”?不管是上厕所,还是换衣服,都肯定不会选择在此开阔冷寂之所。所以,伪靖批的“更衣”一说纯属自作聪明!可能也正是因为发现了此处漏洞,毛国瑶索性把“另设一坛于天香楼上”也改成了“另设一坛于西帆楼上”。这样倒是消除了天香楼被用于设立祭坛的描写,但前面天香楼被用于戏台的描写,毛国瑶却忘了也改过来。故此,依旧不能消除情节上的矛盾。
          综上所述,伪靖批由于是现代人造假,唯恐别人不信其为真,乃拼命迎合、讨好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拥林派观念。怎奈自打清道光中期拥林派夺占评红主流地位之后,红学发展就走偏了路,差不多是沿着反原著、反曹脂的方向越滑越远。比如,在宝钗、黛玉等主要女性人物的评判上,拥林派评家的看法几乎每一处都与曹雪芹、脂砚斋的真实立场构成截然相反的两极。在这种背景之下,伪靖批越是卖力迎合、讨好主流红学,也就与《红楼梦》自身相隔越远!纵观拥林派在近几十年间制造的一系列现代伪书,不论是伪靖批,还是伪庚寅本,抑或是伪本《金玉缘》、伪何初本,全都逃不出这样的宿命。这就是所谓的“人算不如天算”吧。所以,笔者早就告诫过那些“一林障目而不见红楼”的拥林派读者:偏爱林黛玉可以,只要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的爱憎跟作者相反就是了,可千万不要盗用曹、脂的名义说谎造假。否则,主观上越是要自证其真,就越是可能在不经意间露出致命破绽,从而在客观上形成自曝其丑的局面!


          IP属地:四川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21-04-08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