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吧 关注:84,503贴子:712,424
  • 14回复贴,共1

排斥“泛化”不利于自闭症康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排斥“泛化”不利于自闭症康复
泛化、融合,是自闭症康复的必经途径和主要方法,也是自闭症儿童实现正常交流的主要目标。
有许多实例显示,单纯的康复教学,刻板模式化的家庭教育不仅不利于自闭症患儿的康复,反而会明显加重病情。有些家长,甚至专业人士,把这种刻板单一的康复引发的病情加重,解释为自闭症患儿个体生理阶段的必然反映,即“时增性加重”,这是十分错误的,其结果是不及时认知和纠正,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走进越康复越严重的死循环。
排斥泛化,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只接受自闭症患儿康复的单一模式。在教育中,只承认或片面强调孩子只是个自闭症,只有用自闭症的方式教育才能帮助患儿,因而阶段性或全部过程自觉不自觉排斥接受其他形式的教育影响,完全忽略或部分忽略自闭症孩子作为孩子应有的那部分共同属性,主观武断剥夺了属于自闭症患儿作为儿童应该享有和被尊重的那部分天性。换言之,一个不正常的孩子,就必须接受不正常的教育,才能最终实现正常。这是把单一康复模式作为“至宝”的理论基础。
二是固化孩子的行为认知,只让孩子接触或接受固有人群提供较为单一的认知指导。比如,有的自闭症患儿一旦被确诊,接触人群就会变得十分狭窄,原先较为自由广泛的交流接触渠道被人为切断。殊不知,自闭症主要是交流认知症候群,需要解决的恰恰是接触和交流问题,限制接触就等于切掉了电源。在实践中,有的家长不允许老师和自己以外的人随意逗自己的孩子玩,其他人与孩子接触都要有符合自闭症康复设计的一套固化模式,反模式者止步,有的甚至连家里的老人(爷爷奶奶)都不能自主接触患儿,理由是他们缺少自闭症患儿康复的知识,不能准确掌握自闭症患儿特定的交流认知和理解方式,会对孩子的认知造成干扰。这样的盲目排外,最终大多数会导致孩子在最需要的交流融合方面出现了逆生理性退步,甚至出现了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有的孩子只有个别老师和家长的话才听得懂,交流的圈子越来越小,限制了能力的提升。实际上,正常人类的认知来源于广泛的社会生活,这种缺乏泛化的康复是反科学的,是典型的“怕狼来”而狼终于来了的现象,是逆天性的必然结果。
三是过度评价和纠正孩子的行为,不能辩证区分孩子的问题行为和行为问题。有些自闭症家长育儿知识贫乏,尤其是患儿带来的巨大心理落差没有及时解决,把自己扭曲的认知和行为完全转移到患儿的康复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强迫性或较为典型的强迫症。即不顾孩子的情绪,照搬所谓的“理论”,特别是对某些顶级专家或以追求利润为主的商业康复机构有关“高强度”宣传缺乏准确的理解和分辨,持续对孩子超负荷、反情感教育。有的患儿吃饭,吃一口要说一个“吃”字,只有发音,才有“米粒”,历经数年,有的吃饭要永远固定在“自闭症餐桌”,让患儿不断循环着刻板的求生,效果非但不好,孩子不能理解这样吃饭是大人们苦心经营的“诱饵”,反倒觉得吃饭和吃饱饭喝足水何其艰难,是父母或老师在有意为难自己,反而影响了孩子的食欲,伤了脾胃,造成了人为的营养失衡,导致孩子半饥半饱很不健康,势必阻碍孩子认知的发展。有的家长则是反生理性康复,在孩子生病时也要上课,劳累了也要运动,完全不利于孩子健康发展。其次是表现为纠正和修理性。有些家长看孩子哪都不顺眼,举手投足都是自闭症,点点滴滴都是问题行为。比如,所有的哭都不予置理,哭死拉倒;所有的笑,都是呆笑,毫无意义;所有的反抗都没道理,哪怕是正常孩子都有的通过发泄表达诉求的行为,都一律冠以“问题行为”,想方设法进行纠正和修理,让孩子无所适从,根本无法形成准确的价值判断,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患儿情感冷漠,甚至演化为人格分裂,效果必将适得其反、南辕北辙,作为家长,完全忘了自己儿时也会有某些类似并不需要刻意纠正的“行为问题”。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深刻的。
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显示,自闭症患儿从生理和病理上并不具有先天的攻击性,他们同样具有与生俱来的各种快乐,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和程度的不同而已,个别患儿康复效果不好,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是长期情绪得不到舒缓、满足和康复强度压力过大、过激造成的。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尽量避免这样的事情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生。
四是唯康复论、急于功。作为患儿的生活内容只有两个字“康复”,作为所谓负“责任”的家长的主要任务除了“康复”还是康复。片面夸大康复的作用,导致个体性社会和家庭生活秩序混乱,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家庭、患儿、家长完全笼罩在康复的阴云之下,有些家长则完全成为没有灵魂的康复机器,目标只有一个:尽快脱帽,拥有正常的孩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唯有不断给孩子康复加码。事实上,一个缺乏自由,与世隔绝,完全被家长掌控,始终固化于康复模式中的孩子无论如何是无辜的、不幸的,也必然会不断失去自我,损伤内生动力,其社会交流的脚步一定会被束缚。这样的父母的所作所为,必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败多成少。
什么是泛化?怎样提高认知和交流能力,让孩子早日实现正常,顺利融入社会,最终具备完全自主或相对完全自主的能力和独立人格呢?其实很简单,这样做就是了。
一是不要忘了孩子还有正常孩子的诸多天性和成分,不要完全戴着有色眼镜,怎么看孩子都是自闭症,要承认和保留其合理的思考、要求和行为,即便是纠正问题行为也要讲“人道”,不要轻信某些人灌输的“狗不理高压高强度政策”,要多用正常孩子的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
二是不要排斥任何一种接触、交流和泛化融合的机会,要打开房门,走出家门,真诚欢迎大家来逗一逗孩子,要怀着感激之情接受愿意帮助和接触我们的人,让孩子尽可能多融入大千社会,让所有的能够接触到孩子的人都能接触到孩子,成为孩子不同特征的指路人,也让孩子能感知到不同人的关心和爱护,把这个社会不断地展现给他们,哪怕是形形色色的社会,也是他们迟早要接触到的,千万不要拒绝。在他们尚待开启的认知中,绝不能只有老师、家长、课堂。记住,康复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而且必须多元。
三是要尽量地爱他们、包容他们。包容可以让你客观对待一切,保持应有的理性。对患儿来说,家长的爱才是最好的康复良药,是孩子走向正常的真金白银,除此之外,没有第一。有多少爱,就有多少收获。离开爱,一切归零。简言之,少些冷漠歧视,多些爱的给予,你就会发现,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爱可以改变一切,让你更加接近合理的目标,给孩子更多的力量和安全感。
四是不要比较,要减负,不能让孩子背着负担负重康复。作为家长,决不能急于功、帮倒忙,敢于对国内某顶级专家的“高强度说”持怀疑态度,切记康复不要强度过大,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盲目加压,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在康复过程中,尽量不要主观设计孩子的未来,要给孩子相对独立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来放飞自我,激发孩子的自我转化能力,成为那颗幸福、幸运的“星星。(2021、4、15)


1楼2021-04-16 06:11回复
    说的很好,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一定是综合干预,调整生理基础缺陷差距,在特殊教育心理学指导下,开展行为训练。事半功倍。


    IP属地:上海2楼2021-04-16 08:21
    收起回复
      很难的,跨学科的学习就是一道难题,主流大一统的训练,神经科学的发展落后。


      IP属地:上海3楼2021-04-17 09:03
      回复
        现在自闭症康复理论上的泛化定义虽不能说错误,但是狭隘的,依然没有跳出课堂的概念,还仅局限在作业式、从学校到家庭成员三五人机械操作的泛化,比方说,学校老师今天教孩子把苹果拿给我,回家也要求家长重复把苹果拿给我,这就是泛化了,久而久之,除了老师和家长,孩子就不和别人互动了,只听少数人指令,只认老师或家长教的那点事,这样的简单限制性泛化,不仅帮不到孩子,反而限制了孩子的认知互动,把孩子搞得更自闭,有的孩子花了几年,还没有进步,反而退步,就是这个道理。更可怕的是,家长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可救药了,最可怕的是觉得自己康复的力度强度还不够,于是花更多的钱,找更多的机构,不断地赶康复的场子,最后得到了什么,只有上帝知道,只有孩子承受。
        我说的泛化是什么,绝不是机构的、三五人机械重复的泛化,而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健康的心态下,让孩子自由接触社会,给他自己的空间,辅助他尽情的泛化,让他的想象、认知在不断地观察中体会、获得,这样来的孩子,就会克服只听一两个人的指令,就会学会更多的生活能力了,还不用花很多不必要的冤枉钱


        7楼2021-04-20 08:27
        回复
          现在我们国家的自闭症康复市场十分的混乱,鱼龙混杂,就是权威的机构、权威的专家,也不敢承诺,也不可能承诺你一定有怎样的疗效,因为他也没有研究明白,而能不断地、挖空心思地告诉你:你的孩子有问题很严重、死死地吓唬你、推介这个机构好那个机构好、高强度康复等,还有大量的宣传,就是不能告诉你怎么能好,结果是让家长在绝望中奔波,有的机构康复一个月下来要几万元,一小节课收费几百元,有的家长要赶几个康复班,正常人都会看出是扯淡,是打着康复大旗,没有任何规范的“高级骗”“低级坑”,在绝望和说教的双重压迫下导致家长带着孩子飞蛾扑火般的纷纷往坑里跳:希望在哪里?!


          8楼2021-04-20 08:36
          回复
            天价康复费合理吗?有效吗?效果和支出能成正比吗?不能,那是什么?
            需要家长清醒,需要国家出手,需要专家良知,尤其是老百姓信服的邹小兵们,你们应该凭着医者的良心,说句公道话了,给全国自闭症绝望的家长上上心理健康公开课了!也要少尽量少诊断几个自闭症了!


            9楼2021-04-20 08:40
            回复
              救救孩子,国家应该果断出手,整顿市场,打击高价!


              10楼2021-04-20 08:40
              回复
                疗伤家长心理是目前自闭症救治的最大课题


                11楼2021-04-20 08:43
                回复
                  反对ABA的吧里乌压压一大片,反对在生活中进行泛化的应该一个都没有吧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1-04-20 08:44
                  收起回复
                    康复自闭症在很大程度存在骗局


                    13楼2021-04-20 08:44
                    回复
                      你好,你家外孙现在恢复怎么样了?盼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2-10-18 02: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