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丐帮吧 关注:21,540贴子:875,743

《黄帝内经》抄录续贴让我们一起为健康而学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续上一帖子如此便好《内经》全文抄录转帖
内经前几篇内容请点击链接移步,需要继续阅读后面章节的从本贴我会继续更新。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4-21 14:27回复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帝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在动,一吸脉亦在动,呼吸定吸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
    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
    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平人之常气稟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青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
    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
    脏真散于肝,有藏筋膜之气也。
    夏胃微钓,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
    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
    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
    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
    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
    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
    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肺真高于肺,以行营卫阴阳也。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
    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
    脸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盛喘数绝者,则病在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寸口脉沉而喘,曰寒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4-26 09:35
    回复
      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曰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脉急者,曰疝瘕,少腹痛;脉滑,曰风;脉涩,曰痹;缓而滑,曰热中;盛而紧,曰胀。
      脉顺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
      臂多青脉,曰脱血。
      尺脉缓涩,谓之懈亦,安卧;脉盛谓之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辶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4-26 09:45
      回复
        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者死。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内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日黃者,曰黄疸。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脉有逆从,四时未有脏形,春夏而脉瘦,秋冬而脉浮大,命曰逆四时也。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命曰反四时也。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所谓脉不得胃气者,肝不弦肾不石也。
        太阳脉至,洪大以长,少阳脉至,乍数乍疏,乍短乍长;阳明脉至,浮大而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4-27 09:46
        回复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玕,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病心脉来,喘喘连属,其中微曲,曰心病;死心脉来,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日心死。
          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秋以胃气为本。
          病肺脉来,不上不下,如循鸡羽,曰肺病;死肺脉来,如物之浮,如风吹毛,曰肺死。
          平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春以胃气为本。
          病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死肝脉来,急益劲,如新张弓弦,曰肝死。
          平脾脉来,和柔相离,曰脾平,长夏以胃气为本。
          病脾脉来,实而盈数如鸡举足,曰脾病。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曰肾平,冬以胃气为本。
          病肾脉来,如引葛,按之益坚,曰肾病;死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4-27 10:15
          回复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皇帝问曰:春脉如弦,何如而弦?岐伯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来,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实而强,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春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肚满。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以伯曰: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盛,去亦盛,生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胀痛,为浸淫;其不及,则令人烦心,上见咳唾,下为气泄。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全也,万物之所以收成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毛而中央坚,两旁虚,此谓太过,病在外,其气来毛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现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歧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合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日荣,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岐伯曰:其气来如弹石者,此谓太过,病在外;其去如数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懈亦,脊脉痛而少气,不欲言;其不及,则令人心悬如病饥,月少中清,脊中痛,少腹满,小便变。帝曰:善。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4-28 09:56
            回复
              怎么看起来比周易还难理解


              IP属地:辽宁7楼2021-04-28 12:17
              收起回复
                帝曰:四时之序,逆从之变异也,然脾脉独何主?
                岐伯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旁者也。
                帝曰:然则脾善恶可得见之乎?岐伯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
                帝曰:恶者如何可见?岐伯曰:其来如水之流者,此为太过,病在外;如乌之喙者,此谓不及,病在中。
                帝曰:夫子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其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岐伯曰: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名曰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脾受气于肺,传辶于肾,气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气于肾,传辶于肝,气舍于脾,至心而死;肾受气于肝,传之于心气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幕也。
                黄帝曰: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
                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
                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
                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
                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以咳上气。
                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是时,可按若刺耳。
                弗治,所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可治。
                弗治,脾传之于肾,病名曰疝癖,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满十日,法当死。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4-30 10:53
                回复
                  五一小长假结束了,我这也在家忙活着陪了儿子五天,虽然哪都没去,但孩子好不容易放假回来,这当爹的不好好说教一番,万一以后孩子走上不归路,今生我就妄为人父了,不求孩子能出人头地只图将来能自力更生,知遇而安。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5-06 21:49
                  回复
                    肾因传之心,心即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法当三岁死。生病之次也。
                    然其猝发者,不必治其传。
                    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05-06 22:24
                    回复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胭,真脏见,十日内死。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肩髓内消,动作益衰,真脏来见,期一岁死,见其真脏,乃予之期日。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腹内痛,心中不便,肩项身热,破窘脱肉,目眶陷,真脏见,目不见人,立死,其见人者,至其所不胜之时则死。
                      急虚,身中猝至,五脏绝闭,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于堕溺,不可为期。
                      其脉绝不来,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脱,真脏虽不见,犹死也。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羽毛中人肤,色赤白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09 09:31
                      回复
                        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岐伯曰:五脏者,皆稟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脏气者,不能自致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脏各以其时,自为而至于手太阴也。故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脏之气独现,独现者,病胜脏也,故曰死。帝曰善。
                        黄帝曰:凡治病,察其形气色泽,脉之盛衰,病之新故,乃治之,无后其时。
                        形气相得,谓之可治;色泽以浮,谓之易已;脉从四时,谓之可治;脉弱以滑,是有胃气,命曰易治,取之以时。
                        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色夭不泽,谓之难已;脉实以坚,谓之益甚;脉逆四时,为不可治。必察四难,而明告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05-09 09:56
                        回复
                          所谓逆四时者,春得肺脉,夏得肾脉,秋得心脉,冬得脾脉,其至皆悬绝沉涩者,命曰逆四时。
                          未有脏形,于春夏而脉沉涩,秋冬而脉浮大,名曰逆四时。
                          病热脉静,泄而洪大,脱血而脉实,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太难治。
                          皇帝曰:余闻虚实以决死生,愿闻其情。岐伯曰:五实死,五虚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岐伯曰: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悗瞀,此谓五实。
                          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谓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自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5-13 14:58
                          回复
                            《三部九候篇第二十》
                            黄帝曰:余闻九针子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
                            令今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冬阴夏阳,以人应之奈何?愿闻其方。岐伯对曰:妙乎哉问也!比天地之至数。
                            帝曰:愿闻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血气,通决死生,为之奈何?
                            岐伯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
                            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者,三三者九,以应九野。
                            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
                            帝曰:何谓三部?岐伯曰: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部各有三候。三候者,有天,有地,有人也。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5-13 15:14
                            回复
                              上部天,两额之动脉;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上部人,耳前之动脉。
                              中部天,手太阴也;中部地,手阳明也;中部人,手少阴也。
                              下部天,足厥阴也;下部地,足少阴也;下部人,足太阴也;
                              故下部之天以侯肝,地以侯肾,人以侯脾胃之气。
                              帝曰:中部之候奈何?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候肺,地以侯胸中,人以候心。
                              帝曰:上部以何侯之?岐伯曰:亦有天,亦有地,亦有人。天以侯头角之气,地以侯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
                              三部者,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
                              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
                              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
                              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
                              帝曰:以候奈何?岐伯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必先去其血脉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5-14 21: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