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13,254贴子:104,449,785

扬州 苏州 南京到底谁是古代文化中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一直很奇怪,每个有着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戏曲曲艺,比如苏州有昆曲、苏剧、评弹,扬州有扬剧、扬州评话、扬州弹词、扬州清曲,南京却几乎没有(好像有个曲艺品种叫白局,但恐怕大部分南京人都不知道),南京虽然有全省最多的文艺团体,但那都是沾的省会的光,属于行政命令强制组建而成的。最有成就的南京市越剧团,越剧竺派创始人竺水招创建,但搞笑的是当年竺水招的剧团落户南京居然是为了解决事业编制,与上海、浙江的越剧如日中天相比,南京市越剧团已是奄奄一息,竺小招一去,大概也就可有可无了。
扬州在中国戏曲曲艺发展史上的地位无人能及。苏州创造出昆曲,但先在扬州唱红,并经过扬州的加工整理和提高,北上进京而风行全国。扬州有个苏唱街,就是当年苏州昆曲艺人聚居之地。四大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与汉剧、秦腔等融合形成京剧,四大徽班中三个班来自扬州,所以京剧的诞生扬州居功至伟。扬州清曲甚至影响到了四川、云贵一带的民歌创作。而苏州评弹竟然形成了近二十种唱腔流派,实在是个奇迹。
再来看看琴棋书画。古琴,江苏境内有四大琴派,常熟的虞山派、扬州的广陵派、南通的梅庵派和南京的金陵派,但金陵派的说法并未得到广泛承认,在中国古琴界的通常说法中并无金陵派,将金陵派单列恐怕也是一家之言或者一厢情愿。但虞山派和广陵派却位列全国重要流派第,曾有全国四大琴派的说法。
江苏的书画艺术有着辉煌的历史,但南京的地位同样尴尬。苏州的明四家,基本可以认为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最后一个高峰,进入清朝后,常熟四王的虞山画派可以说是传统书画艺术的垂死挣扎,以四王为标志,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已经走向了高度完善而无法继续发展的境界,只能泥古而无法出新。这时出现了扬州八怪,扬州八怪的历史贡献在于为中国传统书画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途径,而避免了走向衰亡。这一新途径始于晚明的徐渭和石涛、八大等人,但以扬州八怪的出现而正式成形,并开启了后来的海派画风。反观南京,清初有过以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但其艺术成就实在不是太高。建国后傅抱石、钱松岩、宋文治、亚明齐集江苏省国画院,创造出江南山水画风,形成了著名的新金陵画派,但这仍然是因为省会的原因。
再来看看工艺美术。南京真正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云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成都蜀锦号称三大名锦。但是苏州还有位列四大名绣的苏绣,还有苏州缂丝,还有位列四大年画的桃花坞年画,还有苏州玉器。扬州则有位列四大漆器的扬州螺钿漆器,扬州玉器则有“和田玉,扬州工”的说法,其玉雕艺术成就独步天下。扬州剪纸艺术是南方剪纸艺术的代表,扬州八刻、扬州刺绣也是成就斐然。
集中国传统文化大成的古典园林艺术,苏州园林和扬州园林位列三大园林艺术流派。五大盆景流派中,扬派和苏派又各占一席。
再来看看学术研究。清朝的乾嘉学派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集大成者,主要分为吴派、皖派和扬派。吴派最专,皖派最精,扬派最通,其中又以扬派成就最著。乾隆修《四库全书》,共印七部,在全国建七阁以藏,南方有三阁,分别是扬州文汇阁、镇江文淙阁、杭州文澜阁,这七阁相当于国家图书馆,却没有选南京,这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疑问。私家藏书方面,扬州“二马”的小玲珑山馆和“二吴”的测海楼藏书冠绝东南,苏州的私家藏书也是规模宏大,但南京却鲜有提及。
所以说,光谈历史,南京可能更强,因为是六朝古都。但谈到传统文化,苏州和扬州是胜于南京的。当然,现在的南京因为是地区政治中心的原因,其文化学术机构远远超过了苏扬。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4-22 13:17回复
    苏州从春秋末期一直到明清才和扬州具有可比性,扬州从隋到明前都是大的省会存在,苏州明清一个巡抚还有两江和漕运和扬州盐运司相互牵制抗衡,所以苏州把吴文化吹上天就是笑话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4-22 14:21
    收起回复
      让你妈妈巴开花 ,
      开花就开喇叭花 。
      大妈二妈三四妈 ,
      这块辣块全是妈 。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4-22 14:31
      回复
        按你的说法,扬州从西汉开始辉煌,但必须搞清楚,那时的扬州不是现在的扬州市。
        扬州是古九州之一,范围比现今的扬州市大得多。


        IP属地:浙江14楼2021-04-22 14:38
        收起回复
          清明时节雨纷纷,
          李白打的欲断魂。
          借问牧童哪有酒,
          李白滴滴杏花村。
          扬虚子 消停点吧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4-22 14: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