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520,900贴子:72,674,394
  • 8回复贴,共1

为什么老师一讲就会,自己做题就不会(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我做学习策略研究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学生跟我反映,老师讲课的时候明明能听懂,但是做起题来却不会做了。
这种情况很常见,但是一般人不了解其中的原理,也不知道解决的方法。这篇干货长文做一个系统的解释,并提供几种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大家依照此进行理解和练习,会有不少帮助。
上篇:原因分析——潜藏在水下的真实原因,与表层现象相去甚远
下篇:解决方案——多种方法解决一个问题,总有一款适合你
上篇:原因分析
1、从模拟的单一思维路径,到真实的复杂决策路径。
对于某个知识点,某道题目,老师讲的时候听得懂,但自己做题不会,为什么?因为你听课时学到的,是模拟的单一思维路径;而做题时候遇到,是真实的复杂决策路径。这种反差决定了,不会做是很正常的。
什么是模拟的单一思维路径?什么是真实的复杂决策路径?用图形来举一个直观的例子:
图片
A点,代表一个题目(知识点)的答案、结果;
B点,代表一个题目(知识点)的条件、起点;
从B到A的路径,代表我们解题时候的思考路径、思维过程。
我们可以把从B到A的思维路径,理解成在一条路上开车。
在老师讲课,我们听的时候,是一条模拟的单一思维路径。你看,在这条路径上,开车是非常简单的,就像上图所示,全程一条路走完,没有分叉,基本不用费脑子想——要拐弯吗?要走哪条路?都不需要考虑,一条路走到黑就好了。
对应到实际场景上来说就是:
老师讲一道题的时候先说,第二步是函数变换,要用换元法,听懂了吗?我们当然听懂了,我们知道什么叫做换元法;老师又说,第三步求三角形面积,要用余弦定理,听懂了吗?我们也听懂了,因为余弦定理的公式我们还记得。
就这样,这道题做完了,我们以为自己听懂了。
而当我们自己做题的时候,面临的是真实的复杂决策路径。这个时候我们经常发现,实际情况根本不上第一幅图那样的,而是这样的:
图片
正确的路,还是那一条主路不变,可是我们会碰到很多个岔路口,一路上不断的走走停停,这个路口往哪里拐,向左还是向右?怎么又有一个路口,我是不是越错越远了?
对应到现实场景上来说,就是我们自己做一道题的时候,会想:
咦,第二步是要直接化简计算还是要用换元法呢?要是直接计算就可以的话,换元法会不会越换越麻烦了?如果要换元法的话,是第二步就换元,还是到第三步再换呢?……唉,这个三角形面积,到底该怎么求啊?已经换元法计算出一个式子了,是该用余弦定理呢,还是直接用底乘高来求呢?又或者是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加起来?……唉,这么复杂,是不是越错越远了啊?靠,我估计第二步就不应该用换元法吧!……算了,再重新开始试一下……
一路上,不断的有分岔路,不断的有多重可能性,我们就这样在前行的时候不断的怀疑,思维的步伐还没迈开几步,就已经在怀疑中崩溃了——我们的思路中断了,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大脑中一片空白。
将上面两种情况一对比,你就明白其中的区别了。老师讲课的时候,只讲那条当下正确的主路,却没有将其他可能的分岔路;老师只讲,这个地方要用换元法,却没有讲为什么是用换元法,为什么是这一步而不是下一步用?
老师只讲了单一路径,我们却要面临复杂决策,于是思维崩溃了。
2、从短小的逻辑环节,到漫长的逻辑链条。
另外一个导致我们听得懂却不会做题的原因,是我们听得懂短小的逻辑环节,却不明白漫长的逻辑链条。
比如说,一道题的逻辑全链条是这样的:
A是最基本的条件,推导到B,在推导到C,然后一直推导到F。
老师讲课的时候,当然先讲A如何推导到B,讲完了问,你们听懂了吗?我们当然说听懂了。
然后讲B如何推导到C,讲完了问,你们听懂了吗?我们也说听懂了。
接着C到D,听懂了吗?听懂了。
如此类推直到F,最后问,听懂了吗?听懂了。全部听懂了吗?全部听懂了。
可是我们真的听懂了吗?
我们所听懂的,是A到B,B到C,以及E到F,是一个个短小的逻辑环节,由此,我们产生了一种已经听懂了的感觉。然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把这个漫长的逻辑链条串联起来。也就是说,当实际做题的时候——需要完整的逻辑链条的时候,我们是不会做的。
再举个例子。中国象棋,很多人都懂得基本的规则,炮打隔山马跳日,很简单对不对?未完待续……#学习方法##高三##高考学习策略#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5-17 15: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