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吧 关注:17,531贴子:181,547
  • 21回复贴,共1

这套绝版的红楼梦小人书,终于被我找着了  少读红楼20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夕四少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5-19 19:49回复
    我对于红楼梦最早的认知,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87版红楼梦,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有台17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每年暑假都会放红楼梦。那时候看不懂,就记得总是有个男孩追着一个女孩说话,背后是一个大花园,后来才知道是贾宝玉和林黛玉,那个大花园就是大观园。
    另一个认知,则来自小人书,这是我们那时候的叫法,专业的叫法是连环画。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不说,买得起也找不到地方买。后来不知从哪里捡到一本红楼梦的小人书,就看的入了迷,但是只有一本,不过瘾,后来就到处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了。
    这也成了我心中的一大憾事,我在此后的很多年,一直按照记忆中的小人书的模样,去各种旧书市场、书店、书展上搜寻,却一无所获,直到最近,我才偶然间看到了这套被我寻寻觅觅很多年的连环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5-19 19:50
    收起回复
      这套书原来一共有19本,当年我读的只是其中的一本。它之所以吸引我,当初是因为它的画画的好,那时的我,识字不多,但只看画竟然也能看明白什么意思。当时不懂什么线条,什么著名画家,现在看来,功力不一样的人,画出的东西也相差很远。
      现在市面上红楼梦连环画一搜一大堆,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不少印刷都很粗糙,都是一些无良书商为了谋利随意拼凑的,我在今年的上海书展上看了不少版本的红楼梦连环画,最终一套都没买,因为看不上,它们都不是我想要的。
      直到看到这套小人书,看到董天野、张令涛、胡若佛、刘旦宅等人的名字,我才惊讶起来,我要找的就是这套书。经常看小人书的连环画迷,对他们的名字应该不陌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5-19 19:51
      回复
        董天野是画家张大千的学生,他一生画过《红楼梦》《穆桂英挂帅》《孔雀东南飞》等多套连环画;张令涛则从是画家刘海粟创办的学校毕业的,他跟被称为“仇十洲第二”的胡若佛是黄金搭档,后者擅长画仕女画,二人合作过多部古典文学连环画作品,除《红楼梦》外,还有《东周列国志》《西游记》《聊斋》《杨家将》《三国演义》等。刘旦宅就更不用说,他是以画《红楼梦》出名的,曾绘《红楼梦十二金钗》邮票,《石头记人物画册》等。
        但现在想买这些大师的正版作品,就要画大价钱了,如果你对旧书市场或连环画稍有了解就知道,一套绝版的连环画,或初版初印的书籍,那可都是天价,都上万甚至数十万的,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自己家财万贯了,哈哈。
        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连环画迷来说,我们买书很多时候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阅读,欣赏由这些大师操刀的红楼梦连环画,就是一种艺术享受,是一场视觉盛宴。遗憾的是,这些大师已相继离世,我们唯一可以向大师致敬的,就是从他们的作品里,去品味和感受,他们当初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创作红楼梦连环画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5-19 19:52
        回复
          这套连环画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不仅仅是因为它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更因为它是红楼梦连环画,而我对一切跟红楼梦有关的影音书籍,只要价格合理,我都毫无抵抗力,最终都是要收入囊中的。
          红楼梦我已经读了很多遍,相关的红楼梦人物画,比如孙温、戴敦邦等人画的红楼梦人物书籍,我也都到处搜罗了来,买它们不是要等着升值,而是纯粹的喜欢,喜欢那种色彩美,线条美,让人爱不释手。不信你仔细悄悄这些充满童年回忆的小画,真的是美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5-19 19:53
          回复
            我小时候看连环画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喜欢从不同角度去看一幅画,总也猜不透,为什么大师们简洁的几笔线条,就勾勒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画出一个家族的盛衰场面,画出大观园的亭台楼阁,花鸟虫鱼,画出红楼梦的美和悲……简直就是神笔马良。
            看着这些让人心生欢喜的小画,我常常发呆,好像每一幅画都是一个世界的入口,看久了,你就能被吸进那个世界里,然后人物开始动起来,一切都开始运转起来,没人会发现你,而你会看到他们的一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5-19 19:54
            回复
              这套红楼梦连环画,一共19册,选取了红楼梦里的十九个故事片段,从贾雨村乱判葫芦案开始,一直到宝玉出走,中间讲述了宝黛初会、元春省亲、黛玉葬花、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鸳鸯抗婚、宝玉瞒赃、晴雯之死、黛玉焚稿等经典情节,一共近2000幅画,对于喜欢红楼梦的小伙伴来说,可以过足眼瘾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5-19 19:54
              回复
                自1954年7月至1955年6月这一年间出版,60开本,有“三民版”12册、新美术版6册,此套画册为连环画名家张令涛、胡若佛、董天野、刘锡永等人联袂创作绘画。数年前市场价格一套达到15万元;也因此,《红楼梦》绘画作品一直成为古籍拍卖专场的亮点。
                《红楼梦》连环画存在多种版本,其中以1954年三民图书公司版本最为珍贵,该版本由刘旦宅、江南春、钱笑呆、胡若佛等名家精心绘制而成。
                一部《红楼梦》,也成了仕女画创作的极好题材,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并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名画家。《红楼梦》邮票原图作者刘旦宅,是公认的当代《红楼梦》绘画大家,他作的《红楼梦》人物,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被收藏者视为珍宝。
                刘锡永创作的《鸳鸯截发》、江栋樑的《黛玉焚稿》和李成勋、朱元红的《元春省亲》,戴敦邦的《红楼梦》插图等作品,在当年都风靡一时,至今为人称道,收藏为快。
                董天野于1910年出生在浙江慈溪,笔名叶风、晋初。早年跟随国画家方涛习画,1945年拜著名张大千为师。创作题材是工笔重彩人物画,主要作品有《文成公主》、《古漪园》。董先生的连环画作品具有技法纯熟、笔致工整、人物生动传神、手法新颖脱俗的特点,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8年含冤去世。
                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美社连创室人才济济、流派纷呈,集中了在沪所有的连环画大家,号称“一百零八将”,张令涛、胡若佛就是其中的二位,由于他们多次合作,人称“黄金搭挡”。他俩以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连环画爱好者们,并一直被读者津津乐道。
                一部文学经典造就一种绵绵不绝的收藏现象,世界范围内也是个独一无二的社会奇观。
                从收藏界的角度来看,《红楼梦》各种版本的书籍,邮票邮品,美术作品,特种纪念币,连环画,电影、戏剧海报,电话磁卡,年历卡,电影海报等,都属“红楼”藏品。
                红楼梦故事描写细腻婉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一场生死恋情为主线,架构出贾、王、史、薛四大家庭的兴衰史,也凸现《红楼梦》一反传统大团圆结局的悲剧美学价值。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等,其各种文学版本理所当然成为“红楼”藏品之首选。其它被看重的“红楼”藏品,仅在南京,公认的就有这么几种:
                一是南京火柴厂的《红楼梦》火花,它创下了单套枚数最多的《红楼梦》收藏品纪录。
                二是1995年南京市邮电部门发行的两组《金陵十二钗》电话卡,每组各12枚,面值分别为20元、30元、50元,发行量2万枚,同时,还发行了《红楼梦组画》电话磁卡,四枚一套,画面为黛玉葬花等图案。
                三是南京卷烟厂的《金陵十二钗》烟标,全套12枚,共有5种版别,集诗、画和书法于一体,完美地再现了金陵十二钗。
                四是配合《红楼梦》邮票的发行,南京市邮政部门发行了“红楼”首日封、原地封、极限片等邮品,这都是集邮爱好者一生都难以割舍的珍品。
                 上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美术出版界曾出版发行了一套连环画《红楼梦》,董天野、刘旦宅、叶之浩、张令涛、胡若佛、刘锡永、江栋良、于濂元、王靖渊等10位连坛大师的精心绘制,可谓妙笔生花,画坛一绝。
                往事如烟,流水岁月。自1954年7月至1955年6月这一年间出版,60开本,有“三民版”12册、新美术版6册,此套画册为连环画名家张令涛、胡若佛、董天野、刘锡永等人联袂创作绘画。数年前市场价格一套达到15万元;也因此,《红楼梦》绘画作品一直成为古籍拍卖专场的亮点。
                《红楼梦》连环画存在多种版本,其中以1954年三民图书公司版本最为珍贵,该版本由刘旦宅、江南春、钱笑呆、胡若佛等名家精心绘制而成。
                一部《红楼梦》,也成了仕女画创作的极好题材,数百年来长盛不衰,并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名画家。《红楼梦》邮票原图作者刘旦宅,是公认的当代《红楼梦》绘画大家,他作的《红楼梦》人物,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被收藏者视为珍宝。
                刘锡永创作的《鸳鸯截发》、江栋樑的《黛玉焚稿》和李成勋、朱元红的《元春省亲》,戴敦邦的《红楼梦》插图等作品,在当年都风靡一时,至今为人称道,收藏为快。
                董天野于1910年出生在浙江慈溪,笔名叶风、晋初。早年跟随国画家方涛习画,1945年拜著名张大千为师。创作题材是工笔重彩人物画,主要作品有《文成公主》、《古漪园》。董先生的连环画作品具有技法纯熟、笔致工整、人物生动传神、手法新颖脱俗的特点,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8年含冤去世。
                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美社连创室人才济济、流派纷呈,集中了在沪所有的连环画大家,号称“一百零八将”,张令涛、胡若佛就是其中的二位,由于他们多次合作,人称“黄金搭挡”。他俩以熟练流畅的传统技法,精心刻画的人物造型,华丽多彩的画面,独树一帜的画风,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连环画爱好者们,并一直被读者津津乐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5-19 19:58
                回复
                  经典也需要传播媒介。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5-19 21:09
                  回复
                    很珍贵的文物。
                    值得好好珍藏。


                    IP属地:广东10楼2021-05-20 00:21
                    回复
                      应该还有一套上海的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5-20 11: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