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吧 关注:492,011贴子:7,419,832
  • 11回复贴,共1

【半人马原创】从《星》到科幻哲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阿瑟 克拉克的短篇《星》,每一次阅读都会给人震撼。这篇小说巧妙地融合了科幻和哲学那看似难以共存的界限——科幻说到底还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而哲学的立足点则是人文社会学,尽管它们中的部分有点共同的,形而上的特质。深入地探讨了宇宙与文明之间的“大道德”,唤起了在绝对理性科幻中迷失之人们的慈悲心。
说是慈悲心其实也不尽然,且看这句话:“但……神啊!宇宙间有亿万恒星,为什么你偏选上这颗?你用大火断送了整个世界的人,就只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克拉克的慈悲,是慈悲人类自己。人类和那个被毁灭的文明在哲学上相同,都是心存星辰大海,都是机械飞升但还羸弱,都有沧桑感不可忘却……由此引申出宇宙“大道德”的现实目的,即思考当代人类与宇宙的关系。
科幻哲学这个门类,外壳为科幻,内核却是哲学。不过因为它有了科幻无拘无束的背景,展现的手法,思考的对象和广度,甚至如何思考和展现本身,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像我提到的《星》,还算思考对象比较单一的科哲作品。《2001太空漫游》就比《星》宽广一些。且不论1:4:9方碑所展现出来的工程哲学美感,也不管“星孩”最后毁灭(升华?)地球的壮丽,外星文明给那位宇航员留下的完美礼物,就值得我们思考和回味。1:4:9方碑是什么?是文明探索未知空间的导航吗?从木星方碑进入的无数个世界和无数个宇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科学意义上的无数个有待发现的“惊喜”(刘慈欣语)还是数学意义上100的500次方种宇宙之可能性?
除了无尽的思考,科幻哲学与科幻文学之间还有一道桥梁——科幻的“宗教感”。
“感受主的大,感受主的深,把这感觉写出来,给那些忙碌的人看,让他们和你有同样的感受,让他们也感受到主的大和深,那样的话,你、那些忙碌的人、中国科幻,都有福了。”这是刘慈欣草拟的所谓“SF教教义”。不难看出,《星》的宗教感不仅体现在细节方面(如主角的身份,文笔的《圣经》气质等等),还体现在内容方面。《星》是一篇四维的科幻小说——空间和时间的科幻小说。没有什么沧桑感能比“宇宙考古”的沧桑感更强了;也没有什么宗教感情能醇浓于“宇宙考古”所带来的强烈对比和心灵震颤流露出的宗教感情了。
数十年前,在科幻的黄金时代就已有质量如此高的科哲作品问世。今天的我们,有没有延续这项事业,重塑这个属于宇宙的梦想?让我们虔诚地祷告:
“ What was the need to give these people to the fire,that the symbol of their passing might shine above Bethlehem?”(宇宙间有亿万恒星,为什么你偏选上这颗?你用大火断送了整个世界的人,就只是为了照亮伯利恒的夜空?)
2021年6月6日


IP属地:浙江1楼2021-06-06 16:43回复


    IP属地:浙江2楼2021-06-06 16:50
    收起回复
      写的不错
      《星》这部短篇很深奥。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6-06 17:38
      回复
        不错。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6-06 18:44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6-06 19:19
          回复
            好,dd


            IP属地:陕西6楼2021-06-06 19:40
            回复
              预告,下一篇科幻小论文将在明天左右发出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6-26 22:27
              回复
                #(吃瓜)


                10楼2021-08-30 14:23
                回复


                  IP属地:浙江11楼2021-09-01 20:26
                  回复
                    #(吃瓜)


                    IP属地:浙江12楼2021-09-01 20: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