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吧 关注:21,923贴子:463,674
  • 4回复贴,共1

转贴(说话的气息运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朋友们,你们接触了很多关于练声的知识,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练气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说话。
——当然!那,为了说话怎么样?——为了说话更好。——那什么叫做更好呢?——想大声就大声,想小声就小声,想高声就高声,想低语就低语,想长就长,想短就短。
——那这叫什么?这叫用气自由灵活。
怎么样才能灵活自由呢?
记住这个控制度:9-7-5。
什么意思?
假设,你的气吸满是 “10” ,就像你吃饭吃到撑是 “10” ,吃撑的感觉好受?应该不好受。所以说话用声在吸气的时候,不是吸满了之后再说,而是吸到9分或者8分,够用就行。“9” 就是适度地吸气,不过满。
那“5”是什么意思?
说话就是一个呼气过程,你要说挺长一句话,说着说着气不够了,已经开始有点憋得慌了,但还在坚持,把自己逼到了5度的窘境。
就像你饿到前胸贴后背,你难受不难受?
所以气息的运用要及时补气,不够就补,不够就补,这个就是灵活,就是“7”所代表的平衡舒适。
总结一下就是:不用吸得太满,不必用到尽头,过犹不及。记住9-7-5,及时地补,灵活地补。
那怎么才能控制好呢?
如果 9-7-5 是使用原则的话,那么吸气怎么控制,就是刻意训练来实现的事情。
01
先说吸气
我们生来就会呼吸,你观察身边的人,在放松状态下的呼吸,特别是摊在沙发或者床上的时候,吸气的时候,肩膀都没有耸起来的状态,主要是腹部起伏变化。
这就是很很很自然放松又深沉的吸气了。
记住关键词:身体放松,双肩不耸立。
02
再说呼气
我们说话吐字的过程就是呼气的过程,我们把说话呼气控制训练,简化成“长si音”(俗称自行车漏气)。
这个练习,标准:呼出来的气息,均匀稳定,集中有力。
这就要求小腹要有控制力,俗称小腹着力。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
就是当你吸气后,别一气儿撒完。就像拔河,是一股很有控制的力,一点点地往后拉,而不是忽然松手,四脚朝天。
03
最后说换气
有的朋友说话能说到脖颈上的脉紧绷起来,因为憋着一口气——在那里倔强地坚持。
换气呀!
气息不够用了就换。
没有人要求你哪句话一定是得一口气说完的,也没有人规定必须在哪里停,哪里连,而是根据意思来说,根据意思的停连灵活地换气。
有的朋友为了缓解紧张,会刻意在某个字词之后停顿。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腔调习惯,一定程度上造成语流不连贯,语意被切断的情况。
比如: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
有人会是:我 /常常 /遗憾 /我家门前 /那块丑石。有人会是:我常常 /遗憾我家门前 /那块丑石。有人会是:我常常 /遗憾 /我家门前 /那块 /丑石。……
注意,我们说换气自由灵活,是根据意思说内容,在意思通顺的情况下自由灵活。
不憋着,也别太稀碎。
那有朋友可能想问,既然别憋着,有些练习要一口气说完的意义何在呢?比如:绕口令。
憋,意味着你已无余力,可能当前需要你用更长的气息支撑,但是你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能靠憋。
某些一口气说完才算好的练习,正是在训练这种持久的控制力,是让声音均匀稳定又持久的控制力。正是为了服务于说话需要长气息支撑去储备的一种能力。
想想看,你能灵活,又能持久,不就实现了用气自由嘛,这样更好啊!
就像你有钱,日常正常花,有大宗消费需求的时候,有能力花。全看需要,全凭实力。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11 23:30回复
    以上内容为一般人提高说话能力,关于气息运用方面的阐述。对于他们来说,能出气就能发声,能发声就是在出气,发出声音没有难度,这是他们的根本能力。他们练习运用气息,只不过是为了形成更好更标准的声音效果。
    对你来说存在难发音,甚至一些容易说的字词在某些场合也会变得难发。因为你的付出为了对付萦绕在你思维中的难题而偏离了形成声音这个根本,所以你的状态不能形成声音过程,这就是你口吃的根源。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12 09:17
    回复
      有效的发声就是有效的出气,有效的出气就是呼吸系统能够正常展开,说话过程的时时刻刻都是呼吸系统功能在正常展开。你那种能说感觉所代表的状态,替代呼吸系统去形成声音过程,没办法正常出气去纠结的形成一个能够出气的过程,就是没办法正常说话让当前说话感觉所代表的状态自我坍塌勉强出气形成声音过程。干嘛不好好出气儿?干嘛不轻松自由饱满响亮的形成声音效果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7-12 09:28
      回复
        你的关注点就是你的实现点,别人关注声音效果,形成声音过程,你关注所要表述过程中某个节点变化的可实现性,那么实现说话的相关部位必然随着对未来节点实现能力的的关注而处于工作状态。
        现在担心今后的细节,现在解决今后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是实现过程,所以过程不可进行。
        以往解决问题占用了相关资源,现在没办法运用相关资源实现过程。
        形成声音效果很简单,你认为有难度就一定有难度。不解决面临的问题,就没办法实现过程。解决面临的问题,就会陷入上述时空错乱的纠缠中。
        你的初始感觉是在让自己有能力解决你所关注的问题,并不是在展现最终你所要的声音效果。和形成声音效果无关的付出越多,说出来的困难越大,无关体感较轻时虽然能说,却需要时刻抗拒无形的难度;无关体感主导状态时,只能在发声点哑口无言寸步难行,也就是所谓的卡壳儿。
        你说话的难度和当前能够有效形成声音过程无关存在的多少成正比。
        关注即将表述语言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度,难度不解决就会惶恐不安,就没有心理能力行为能力去展现所要表述的语句。在关注中相关说话部位形成感觉,这种可以解决问题的感觉让你心安,这就是口吃者不自觉的会有所准备的根源。但是这种准备不是为了形成所要的声音效果过程,有了这样的准备感受反而形成不了要表述字词语句的声效过程。都知道不能提前准备,却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提前准备。在说话前刻意的不关注说话本身,脑袋空灵凭借本能展开说话过程,可是在说话过程中,难免在心慌中停止,保持着根本去调整。你所保持的根本基本上都是那种应对难题的状态,比如保持对口舌动作的可操纵。因为你一不小心就脱离呼吸系统这个特性,形成一个让人心安的能说感觉,可这种感觉所代表的说话状态特性替代了呼吸系统的主导地位,结果就是当前的呼吸系统要配合当前的说话特性去展开。一不小心就不能自由呼吸了,一不小心就不能正常说话了。
        自由发声的过程就是自由出气的过程,这个自由出气的感觉就是持续发声表现语音的感觉。气息接近枯竭感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是释放气息的行为、当前的说话形式说话感觉接近坚持不下去了。开始换气不再有释放气息的状态,当然也就不再存在说话的形式发声的感觉了。
        口吃者以解决说话中的难题为切入点所形成的说话状态,和一般人那种能够自由出气为根本的特性展开,有本质上的不同。别人说话的动态,是整体以呼吸特性为根本的自由释放形成声音的出气过程,所以发声的过程,就是以呼吸系统特性为根本正常自由出气的过程,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述也是正常自由的。如果你在对口舌能动性的关注中形成整体要说的感觉,那么口舌的能动性就成为了当前说话状态的根本。以口舌的能动性为根本,当然实现不了别人那种以肺腑特性为根本的能够正常出气形成声音的过程。
        进入到从根本特性上就没有能力正常出气形成声音变化的口吃状态,我们要在能够形成动作变化的过程,兼顾性的整体努力以一种整体自我坍塌的形式挤压气息,勉强形成一个出气发出声音的效果。坍塌过程中的姿态变化能够表现声音变化,配合坍塌过程挤压形成的气息释放发出声音,拼凑出外在的字词声音效果。这种脱离呼吸特性勉强挤压形成的发声效果,就是只有在口吃者身上才会出现的特有的口吃方式的能说模式。
        这种说话方式可以称之为歪门邪道,为了能说出来不择手段,导致这种歪门邪道成为一种常规方式。当能够说出来的这种歪门邪道方式成为常规操作时,你说话的本能特性就是标准的口吃特性,本能的要说话的特性和肺腑功能正常展开能够出气的特性完全就是两码事儿,下意识显现出来的说话感觉实质上就是口吃的开始。你在以口舌能动为根本形成说话状态,但口舌能动本身还要参与整体性的实现气息挤压释放出声音效果,行为动作和声音过程本身相互没有共性但相互之间却要掣肘牵制并强制性的揉捏到一块儿去同步进行,导致相互之间进行下去都很困难。
        别人不再发声了也就是不再出气了,没有了出气的形式感觉,也就是没有了说话的姿态感受。但口吃状态并不是以正常出气为根本,整体性的勉强自我坍塌形成一个出气发声效果,气息没了,整体的姿态用力反而达到了巅峰值,说话姿态到位力感十足,就是没气儿说不下去了。结果某些人就幻想能够有个用之不竭的巨大肺活量,如何提高肺活量就成为了这些聪明人解决口吃的突破口。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7-12 23:13
        回复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楼主把口吃原理分析的很透彻。答案就在分析里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9-23 15: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