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吧 关注:143贴子:3,307
  • 9回复贴,共1

【陈氏中国】才发现,长平之战中秦卒“伤亡过半”是不存在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7-15 22:52回复
    秦大破赵于长平之时,白起不觉得秦军损失浩大,一个劲地催促秦王继续增粮灭赵。然后在邯郸之战进行时,白起反而以之前长平役中秦卒伤亡为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7-15 22:56
    回复
      如此前后矛盾,显然不合常理。所以,我忽然换了一个思路,所谓长平之战“秦卒死者过半”应该是捏造的。
      而在我意外检阅《战国策》记载时突然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7-15 23:02
      回复
        《战国策·中山策》: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07-15 23:03
        回复
          这两段文字颇相类似,我终于恍然大悟!原来长平之战中士卒死伤过半的不是秦卒而是赵卒!
          “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之七、八】”,不就是《史记》所言的“死者过半”么?
          【其国虚弱】极近于《史记》言“国内空”
          观《战国策》的记载,不难看出,所谓士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其实是赵军方面的损失。司马迁乌龙谓秦,实属张冠李戴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07-15 23:07
          回复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长平战役秦军被打得亡死过半能够成立,那么这究竟当属谁人的杰作?廉颇还是赵括?
            如果廉颇已经打得秦军亡死过半,那么赵军被坑杀四十五万降卒的惨祸大约就不会发生,因为爱惜名声的白起会提前拒将。咱都已经被歼灭过半的兵力,那还打个屁啊?于是长平战役提前结束。
            更重要的是,秦更大规模的征兵是在赵括代将之后。一整场战役下来,能够有条件创造这个局面的(如果有的话)也只能是赵括而绝非廉颇。
            所以,《史记》这莫名其妙的话,就成为了括吹的不二法宝。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7-31 17:58
            回复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於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後,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史记》很明确地记载廉颇对阵秦军的真实战绩【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廉颇要真的打得秦军“死者国半”,估计早该乘胜追击了,事实却恰恰相反【秦数挑战,赵兵不出】。秦国在长平之战最大的兵力投入是在赵括代廉颇将之后【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赵括率军更是直接被秦军包了饺子,说赵括歼灭秦军过半的兵力可信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06 07:08
              回复
                发现很多人只认史记,一说战国策就说战国策只是小说,不知道史记何德何能能代表战国最权威记载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史记和战国策有多少同源文字(史记有没有抄战国策不知道,但是肯定抄了和战国策来源相同的东西),怎么史记用相同文字描述就比战国策更权威了,这种笑话相当于用明史否认更早的明实录,用新旧唐书否认通典,怎么,二十四史就是比其他来源相同的断代史书更权威吗,可以垄断一切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8-29 04:36
                回复
                  国虚民饥是指后勤供应,而非兵员伤亡。兵员伤亡更不可能在一二年内短期恢复,至少要十几、二十年。而且白起还想着乘胜灭赵呢,显然当时的白起丝毫不认为秦军损失浩大从而影响到了伐赵,并且还欲一举灭之,这完全否定了《史记》“白起”之言的事实基础。如若《史记》记载属实,秦军“死者过半”必然是不小的损失,谁能造成?首先廉颇根本没这个机会,因为以廉颇对阵秦军的时候秦国的兵力投入,整场战役下来,也很难达到“秦卒死者过半”的战果,从而被秦将白起提起;长平之战秦国最大的兵力投入是在赵括代廉颇将之后,“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赵括也不可能。以长平后期秦军的投入规模来看“秦卒死者过半”必然撕开很大的缺口,赵括如果有这个能耐,早就突围而出,却被秦军死死困住,落得“皆内阴相杀食”的地步,怎么想都不可能吧?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0-29 11:55
                  回复
                    白起并不是自始至终都反对,恰恰相反,一开始提出要继续进攻赵国的就是白起,当时秦昭王以粮草不济拒绝,然后准备了一年时间,秦昭王才打算再次发动进攻,白起则认为良机已失,赵已有备,诸侯也不会坐视不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2-04 1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