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养殖吧 关注:289贴子:612
  • 0回复贴,共1

海马养殖急需解决“肠炎”问题!从日常管理入手,做好这几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海马是一种小型海洋鱼类,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但在海马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是制约养殖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肠炎病是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死亡率有时甚至可以达到90%以上。所以如何防治肠炎病是目前海马养殖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海马肠炎病的主要症状
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此病的发病期在每年的3~10月,高峰期在7~10月。一般水温在18℃以上就可发生,25~30℃时为高发期。海马患肠炎病后,活力明显下降,反应迟钝,常独自离群漫游或长时间静止于养殖池底或附着物上,严重时侧躺于池底或无力地漂浮于水面。食欲下降,摄食能力也明显降低,身体消瘦。病情较轻的海马肛门发白,微微突出,尾端轻微红肿。病情严重的海马肛门突出明显, 呈乳白色或血红色并伴有黏液和血污,有些个体腹部肿胀,轻轻按压有黄色黏液或脓血从肛门流出。剖开海马腹部会发现有大量积液,肠内无食物,肠道发炎充血呈红色,后肠肿胀明显,并可能伴有白色结节。
本照片由福建养殖老板提供,特此感谢
海马肠炎病的预防措施
1、水温、水质控制
海马养殖用海水首先要经过24小时初沉淀,然后再通过蛋白质分离器除去水体中的固体悬浮物,之后再由紫外灯杀死水体中的细菌和病毒。使养殖水体温度尽量维持在25℃以下,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海马肠炎病的发生。
2、饵料消毒
投喂饵料之前要消毒处理,一般用1毫克/升的20%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1小时以上再进行投喂。成年海马投喂的冰冻糠虾块,其中也掺杂有一些已经腐败的糠虾,所以投喂前需要尽量清理掉变质糠虾,另外,糠虾投喂前也需要用2毫克/升20%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浸泡半小时以上,以杀死致病细菌。
3、饵料投喂
海马肠道短而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胃,消化快而吸收较差,所以需要大量进食以保证生长能量供应。因此,饵料投喂要遵循“少量多次”和“定时定 量”的原则。投喂时间分别在每天的7:30、11:00、14: 30 和17:30。海马幼苗期桡足类饵料密度一般控制在10 个/毫升左右,成年海马的糠虾饵料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宜。
4、放养密度
在海马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控制放养密度,1~3厘米的幼苗密度应控制在200~250尾/m³水体, 3~6厘米幼苗密度可控制在100~150尾/m³,6~10厘米 幼苗或成体密度在40~80尾/m³为宜。
5、日常管理
保持水质鲜活嫩爽,每次投喂后2~ 3小时及时清理残饵和粪便,防止饵料变质和粪便堆积引起的病菌致死。每天早晚定时换水(早上投喂前换水30%左右,晚上残饵清理后换水100%)。养殖池、养殖桶、捞网和吸污管等设施工具定期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杀死有害的细菌、水生植物等。
肠炎病的治疗措施
海马是中药材,养殖过程中建议不要使用抗菌药,以免药物残留影响海马质量。可以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做好预防,或者采用中草药进行防治。
1、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又称益生菌、活菌剂,主要有芽孢杆菌制剂、乳酸菌制剂、酵母菌制剂等,能够维持宿主的微生态平衡,具有调节微生态失衡和提高机体免疫等功能。海马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细菌素和有机酸等物质,对致病菌有生物拮抗作用,抑制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枯草芽孢杆菌浸浴含菌量大约为6×109个/毫升,每天1次,连用3~5天;口服法用量为2×108个/千克,每天1次,连用3~5天。
2、中草药制剂
中草药中含有生物碱、多聚糖、黄酮、甾醇、有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可以抑制和杀灭致病菌,另外,中草药还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营养、增强 免疫功能、抗应激、抗微生物、双向调节等作用)、无抗 药性、毒副残留性小等特点,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海马养殖过程中使用的中草药制剂可以选用龙昌幸福100,主要成分杜仲叶提取物,一般拌料服用,用量为3~5克/千克,每天1次,连用5~7天;对于常流水也可以采取挂瓶,一方水2克。
肠炎病作为海马养殖过程中的高发病症,做好投喂前饵料的消毒等预防工作非常重要,从根本上解决海马肠炎病频发问题。


1楼2021-07-27 14: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