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吧 关注:2,994贴子:29,061

浅谈李恪墓位置猜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08-03 23:43回复
    网络的
    李恪的墓一直没有被专家和学者确认,现在最疑似李恪之墓的地方位于陕西西安长安区的锅杜镇羊元村附近,在这里发现了李恪的墓志铭。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8-03 23:47
    回复
      这里楼主想说
      墓志与墓碑不同。墓碑在地面上的,因为时间或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墓碑与墓分开而位置不一致。
      墓志放于墓主人墓里,一般出现在墓中甬道两侧。墓志是验证墓主人身份最有力的证据。
      所以,在这里发现的墓志大概李恪的墓就在此。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08-03 23:56
      回复
        网上资料
        但是因为附近正在进行基础建设,这座陵墓破坏十分严重,要确定这里究竟是不是李恪的陵墓,需要经过详细的勘察和研究之后才能得出结论。另外关于被发现的李恪墓志,是由青石构成的,志盖的形状为覆斗型,上面用篆书雕刻了“大唐故李君之墓志铭”几个大字,周围有纹饰,品相还不错。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08-04 00:01
        回复
          虽然墓志内容是古代当时的人泼的脏水,但从墓志的形状,样式上可以说是按其身份雕刻的。墓志如此讲究,其墓的规格应该不会差。2005年出土的墓志铭,16年了,希望能早日看到李恪墓的考古报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08-04 01:28
          回复
            个人想法,李恪肯定被迁葬过。
            开始被赐死时候,和李元景高阳巴陵两位公主葬在高阳原,皇室罪人都葬在那里,李建成安乐公主等。
            后面,被平反,以及子孙争气,给李恪正名,也恢复了吴王的爵位了。
            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祖先,被葬在罪人的地方。连李承乾都被孙子迁葬到昭陵了。他们混得比李适之强多了。
            所以,我觉得李恪会不会被迁葬到昭陵。而且李恪和李承乾不同,李承乾被李世民彻底废掉断绝父子关系。
            李世民,在安排昭陵陪葬位置,的时候肯定不会考虑李承乾李泰这些人的。李泰确实也没葬到昭陵,李承乾是没葬到昭陵主墓群。葬到很偏远的地方,离主墓群好几里呢。
            李世民会根据长幼尊卑安排陪葬位置的。李恪的位置应该是最接近李世民的,是子女中最好的。


            IP属地:广东8楼2021-08-04 10:42
            收起回复
              楼上朋友说的,李世民或许是想给李恪留位置的,还是个好位置。可以有这个可能的。或许这也是约定俗成的,自己子女陪葬在昭陵。参考李福的墓。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08-04 12:50
              收起回复
                你发图好美啊,好有质感。
                那种悲剧凄凉美。


                IP属地:广东13楼2021-08-04 16:01
                收起回复
                  纠正一下,陪葬墓有封土的明显标志的墓,也有土洞墓,还有挖在山洞里的墓。
                  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李愔陪葬昭陵,而今没有发现,有几个原因。
                  第一,大量陪葬墓被盗毁,能验证其身份的墓志等遗物找不到。
                  第二,有可能是土洞墓,山洞墓形式,导致还没有发现。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04 22:54
                  回复
                    李恪发现墓志的地方损毁严重的墓陵,没有发现其他人的遗物。
                    大致猜测这里不是高阳原。应该是迁葬后的地方。
                    至于后来还有没有迁到昭陵,史书没有记载。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8-04 23:01
                    回复
                      670年李治唐朝廷恢复李愔的爵位和封地,赠益州大都督,让他陪葬昭陵,谥号“悼”。同母的哥哥李恪,李治却没有在同一时间让其陪葬昭陵。说明李治心虚。
                      李恪初平反显庆五年(659年),在长孙无忌获罪之后,李恪被唐王朝追封为郁林郡王,并得以立庙祭祀。(百科)
                      追封郁林郡王?李治扣扣搜搜,他对李恪没有情绪,我都不信。
                      但是,高宗作为这场冤案的施害者之一,毕竟难以完全否定自身的作为,所以并未在第一时间赦免李恪的四个儿子。(百科)
                      所有在李治时期,我断定李恪没有入昭陵。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8-04 23:11
                      收起回复
                        光宅元年(684年),李荣获罪,而李恪四子此时得以赦免,这才让其长子李仁承袭父亲的爵位。
                        李旦时期也等于武则天时期了,让李仁承袭李恪爵位应是武则天的意思了。参考后期武则天很喜欢李仁。就很有意思。
                        如果这是权利的筹码,要给李恪子孙的甜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李家皇族也不会支持武则天登基的。
                        所以在武则天准备登基时期,李恪不可能迁到昭陵的,因为这无疑在朝中又增加了一份李家势力,武则天也是不允许的。
                        在武则天当皇帝后更不可能了,大周啊,李恪怎么可能迁葬给前朝的皇帝陪葬呢。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1-08-04 23:28
                        回复
                          神龙元年(705年)二月,中宗复国号唐。为了振兴李唐皇族,就在这一年,中宗大量封爵皇族,李恪长子李千里(李仁)被封为正一品的“成王”。神龙初,在永徽四年与李恪同时获罪的荆王李元景被追复爵位与封地,次年,李恪之孙、李琨次子李祗被封为“嗣吴王”,可知,李恪被追赠司空、并重新以亲王礼改葬在神龙元年(705年)年末;而他的亲王爵位和封地被恢复应在神龙二年(706年)。至此,李恪才被彻底的昭雪平反。
                          这时期是李恪迁葬到昭陵的可能时期。但为什么史书记载如此彻底的昭雪平反。还是没有记载李恪陪葬昭陵呢?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1-08-04 23:32
                          回复
                            至于后期李恪有没有入昭陵,只能说史书残缺没记载,或就是没有进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8-04 23:38
                            回复
                              无论是发现墓志那座疑似二次葬的陵墓,还是可能尚未发现的昭陵陪葬。李恪墓里面一定会有还原真相补充史书的遗物。就像李密两个墓志一样。
                              相信真相会大白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1-08-04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