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吧 关注:42,934贴子:803,642

怎样打造过硬的传谣队伍——运用支持者与马甲的艺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苹果手机6系列发售后几天,有网民造谣称:苹果升级iOS 8操作系统后,可以获得一个新功能,就是放进微波炉,用微波快速充电,仅用一分半钟就能充满。这个谣言在推特上被迅速传播,于是真有人上当去试了,这些人在用微波炉给自己的苹果手机”充电“后,手机起火爆炸,现场惨不忍睹。


IP属地:江苏1楼2021-08-07 10:34回复
    可问题来了:如此愚蠢的谣言,骗子是怎样让他们相信的呢?
    莫非他们很傻?这话没信息量,只是将“受骗上当的人”重定义成了“傻瓜”而已。既然人家用的是高端的iPhone,赚钱能力多半在平均水准以上,看上去不像傻瓜啊。
    那骗子到底做了什么?它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仿照苹果公司的字体和设计,给“手机能用微波炉充电”的新功能做了张精美的广告海报,编造了少量“微波无线充电”理论。二是用多个马甲转发这张海报,它们纷纷跳出来佐证说,自己的确成功地使用微波炉给iPhone充了电。
    手法平平无奇,效果却不错。在这里,制作高仿苹果公司的精美海报,附上各类专业信息,使用的手段是“诉诸权威”和“诉诸专业壁垒”,以极小的成本增强了信息看上去的可信度。马甲互证则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骗子的舆论环境。假如骗子影响力很大,支持者够多,他还可以通过与广大支持者或支持者的马甲互动,甚至动用传统媒体帮助宣传,进一步提升效果。


    IP属地:江苏2楼2021-08-07 10:37
    收起回复
      推特是个拥有上亿用户的超大网站,为何几十个帐号,背后的控号者也许仅有几人,就可以营造舆论环境?因为网站总体人数虽多,但这些人会被分摊到大量狭窄的议题上,而对于单个议题,既愿意深度调查,关注议题,又能够制造有效信息的用户,数量是极其有限的,绝大多数传播者是跟风而动。例如讨论专业议题时,具备相应知识的人极少,你想找个无线充电专家,几十万人里才有一个,而且一般不参与业余辩论。而讨论生活议题时,当事人寥寥无几,若有人能证明自己在热点事件现场,掌握各类细节,就可以引领媒体,攫取话语权。
      把控舆论环境的关键,不在于支持者的多少,而是看你能否赶在舆论窗口期内,动员舆论资源,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传播渠道内,制造出足够的有效信息并覆盖大众。所谓“公共舆论”,并非公众在自然状态下的言论,而是其思维背景(通常来自教材加上媒体长期灌输)与短期信息轰炸后的某种混合效果。
      那如何运用马甲、支持者、支持者的马甲,来营造有利于己的舆论环境呢?老网民想必都见识过论坛掐架。两群人在吵架,原本势均力敌。很快其中一拨人从站外呼朋唤友,不停注册马甲帮腔捣乱人身攻击,于是另一群人就败下阵来。但这类粗放管理的论坛即便做大,也会很快在各类写手、水军与炒作推手的主导下被迅速污染,谣言遍地,难以辨识有效信息,导致高端用户出走。但凡健康发展的超大网站,一般具备大媒体-小意见领袖-普通网民的层级结构。即便马甲再多,若仅靠争吵掐架获得场面上的辉煌胜利,是无法撼动舆论的中坚,即意见领袖的。
      在这类站点,要营造舆论环境,便需要做更多细致工作,了解舆论环境的要素:议题控制、观点传播、讨论氛围以及材料互证。


      IP属地:江苏3楼2021-08-07 10:37
      回复
        议题控制指大家讨论什么问题,很多时候,议题本身决定讨论结果。话语权战争章节里有个例子:假如有人试图诽谤我,将舆论议题定为“破桥考试有没有作弊?”,此时无论诽谤者说服5%的观众,还是20%,对他们来说都是净赚,因为该议题天然对我不利。他们只要组织支持者或注册马甲,不停围绕该议题散播耸人听闻的消息即可。而我的自辩同样会助长议题传播,导致受骗人数同比例增加,我说服的人数,往往抵不上议题传播后新增的受骗者。即便强势政府在议题已定时也很难扭转舆论,有经验的应对是保持沉默或挑选另一热点炒作,来让已有的不利议题降温。传统媒体也会在某些目标的驱动下,使用类似手法如相对温和的“议程设置”。
        组织支持者接力进行观点传播是传统舆论手法,它利用了公众的从众心理。媒体也会使用诸如“读者来信”或筛选街头采访播出的方式,给予普通用户“我方支持者众多”的假象。但这对意见领袖效果较弱,合格的意见领袖心智坚定,清楚支持者的多寡与观点正误并无关系。
        也有些舆论要素,如讨论氛围,纯由人数多寡决定。若你的目的是想把大家搞糊涂,那拼命搅浑水,诱导集体站队和人身攻击,效果显著。反之则需尽力维护讨论秩序。然而,尽管捣乱能成功模糊议题,但这有代价,会损伤自身形象,影响长远利益。因此,假设你是个有头有脸的公众人物,辩不过对方,必须搞小动作,比如想披露对手的电话号码,鼓动支持者去骚扰,让他闭嘴或疲于应付,又不愿自身形象损失过大,那该怎么做?


        IP属地:江苏4楼2021-08-07 10:38
        回复
          支持者的马甲:破桥居然公然支持XXX,他已经下作到极点了。
          支持者:破桥这家伙手段如此卑劣,公布他在家洗澡做爱的视频都不为过!
          马甲:这样不好,还是略施薄惩,只披露他家电话吧。
          主号:好,破桥的电话是123456789,大家有兴趣可以拨打,和他当面“理性探讨”。
          简单与支持者唱和,为的是让讨论者们得到这样一个印象:讨论该问题时,大部分人认可某个更低的道德底线。从而瓦解他们的心理防线,诱导支持者们集体恶化讨论氛围。此时,披露电话,号召人身攻击,不再是辩论失利后的卑劣手段,而成了响应“群众呼声”的正义之举。讨论一旦变成口水仗和派系斗争,人群将在相互仇视中分为两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无意义的垃圾话和造谣传谣,无法将精力聚焦到问题上,从而永远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但以上三点并非支持者和马甲战术最重要的功能,它的正规用法是材料互证。针对意见领袖,集中投放断章取义或恶意剪裁后的污染材料,让他们自行“思考”后得出操控者想要的结论,比直接宣传结论更有效。
          《战国策》里有个故事,叫“曾参杀人”:


          IP属地:江苏5楼2021-08-07 10:38
          回复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翻译一下: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品学兼优。某天,有个和他同名的人在外头杀了人。一个乡亲跑到曾参家里来,对他母亲喊:曾参杀人啦。他母亲正在织布,镇定地说:我儿子不可能杀人。很快,第二个乡亲跑来说了同样的话,她继续织布:我相信儿子。等第三个乡亲跑来重复时,曾参母亲吓得扔下手中的织布工具,爬墙逃走了。
            你看,厉害吧,谣言只要说三遍,母亲就连自己儿子都不信了。为什么呢?
            曾参母亲收到了三个乡亲提供的信息。她认为,这是三个独立的信息源。单个信息源叫孤证,可靠性很差,多个独立信息源叫互证,可靠性大大提高。
            然而,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三个乡亲,根本没亲眼看见曾参杀人,而是从同一个八卦爱好者口中听到了这个谣言。他们并不是独立的信息源,只是这个大污染源的下游传播者。


            IP属地:江苏6楼2021-08-07 10:39
            回复
              想在短时间内搞清一堆信息的传播路径,无论对普通人还是意见领袖而言,都不可能。你要有一定舆论水平,并花费大量时间(也许几个月)梳理每个信息源的信誉和它们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行。查证之难,令水军互证有了很高的可行性。现代社会,每人每天都会在传媒上接触无数信息,却难以花费精力辨识其中任何一条。在各个领域都是如此:
              1.科学问题。
              绝大多数人并不具备专业知识,无法判断对错,只能在信息源中选择看起来靠谱的。因此,动员足够人手或媒体,集体表达对某信息源的信任,他们就会在从众心理下跟着信。如果有权威专家来唱反调怎么办?这有点难办,但“谁是权威”这个信息,依然需要经历传播过程才能到达大众。因此同样可以通过支持者互证,制造出一群“伪专家”与之抗衡。
              在中国,医疗信息污染严重。你上网搜索,可能九成以上的医学、保健、饮食知识,是虚假的,这些假信息相互抄袭又相互佐证,每个网站都这么说,谎言重复几遍就成了真理。大家现在都骂搜索引擎,但污染严重到了这个地步,搜索引擎算法再好,人手分配再多,也分不清真假。那听专家的行不行?可国内不但有假专家、假医生、假药,连假医院都有。有时医院是真,里头的科室是假,为了赚钱外包出去的。


              IP属地:江苏7楼2021-08-07 10:40
              回复
                旁观者根本无法分辨这些指控的真假,只能将信将疑。因为公众平常并不会,也没有渠道去真正了解私人琐事。构陷某个个人时,各种传播手段就有了大显身手的空间。
                使用水军进行材料互证的手段花样繁多:
                1.对谣言的总结和不断重复。
                本文总结了网友们上个月齐心协力挖出的曾参杀人的二十大证据,请大家过目。
                2.捏造权威。
                大家好,我们是鲁国五大衙门的捕快,对曾参的杀人嫌疑发表如下专业看法。
                3.挂起受骗上当的,或天然站在己方的,有一定话语权的教授学者,壮声势。
                鲁国大夫少正卯公开声讨杀人犯曾参和他的背后推手孔丘。欢迎少正大夫加入到我们的正义行列里来,还鲁国一个朗朗乾坤。
                4.不断捏造周边谣言。
                曾参小时候曾经偷看隔壁丫头洗澡,被邻居王二叔追打到半死,很可能诱发心灵扭曲,导致暴力倾向。
                5.用造谣的结果来论证原因。
                曾参肯定杀了人,否则他母亲怎么会畏罪跳墙逃跑?
                6.提出新谣言,延续话题并转移视线。
                曾参的母亲是杀人同谋。他儿子杀人时,母亲在旁边放风。她回到家的时候我看见了,衣服上还带着血迹呢。
                7.以谣言作为前提展开讨论。
                杀人犯曾参是不是鲁国的耻辱?有人说,曾参品学兼优,杀人也可以从轻,但我认为,这种心灵阴暗,借机杀人的优等生,才是对鲁国下一代青年的最大危害!
                8.结论早已在议题中定下,讨论只是幌子,污蔑才是目标。
                提问:怎样看待曾参母亲这位中年猥琐妇女谎称儿子没有杀人?


                IP属地:江苏8楼2021-08-07 10:41
                回复
                  用花样繁多地手法运营被污染的材料,形成谣言窝,不断制造谣言又与其它谣言互证。一开始,圈内只有大污染源的铁杆粉丝和支持者,但随舆论炒作,不停制造材料并互证,将骗到第一批重要用户。即不熟悉网络舆论,没有思维能力,却拥有一定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如某些教授学者)。此时便可将他们拉入“互证”队伍,减少马甲使用,谣言“上了层次”,显得更加真实可靠,以此骗到更聪明的意见领袖或严肃媒体。这些人会像滚雪球一样加入到谣言大合唱里来,人数越多,谣言的蛊惑性越强,信的人越多。这是种典型的传销现象。


                  IP属地:江苏9楼2021-08-07 10:42
                  回复
                    人工智能的训练方式,和人脑有一定的相似性。
                    人脑也是从小就开始进行训练,通过接受信息,处理信息,总结出一些生存法则,进而建立完善的思考模型。
                    人活在这世界上,其实就像一个一直在接受训练的AI。
                    过去,人一生能接收到的信息是极为有限的,这些信息不但数量少,而且存在大量重复。
                    人拥有大量的时间来思考,反复处理脑内积累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探索更本质的规律,还有大量同类型事件给你试验之前得出的结论对不对,可以反复矫正自己的答案。
                    又因为物理空间的限制,人想要寻找“知己”、“同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让人不得不活在复杂的信息空间中,对自己的世界建模进行不断调整。
                    即使如此,在严格封闭的空间内依然会导致人变得越来越固执,就好像数百年前很多人不管怎么解释都不能理解世界是圆的一样,因为他的大脑经过几十年的模型训练,已经有一套自我运转完善的世界观,你颠覆他的世界观,等于让他重新训练模型,这个成本太大了,人会本能的抵触。
                    但是在现代,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异:
                    信息时代带来了过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一刻不停的冲刷着我们的大脑,让我们没有时间进行深度思考。
                    这些过量的浅层信息大量出现,而人必须要从这些浅层信息中找到一套应对策略,不然就没有办法生活下去。
                    这时候,如果对某一件事,进行长期的、仔细的观察确认,去和人好好沟通,从多个角度分析一件事情的真相再给出结论,这效率太低了,根本应对不了这个信息暴增的时代。


                    IP属地:江苏10楼2021-08-08 12:01
                    回复
                      这时候,人们就会选择预设一大堆结论,通过这些结论来处理问题。
                      只要看到了一些关键点,就立刻在脑中调出相关的结论,然后按照处理这个结论的流程来处理问题。
                      你觉得这像什么?
                      人肉AI。
                      这就是现在互联网上经常出现一些看到某话题就激动的出来演复读机,以至于被人嘲讽是AI的人的原因。
                      因为他们真的就像是一个被训练好了的AI一样,在按照关键字检索呼出脑内的解决方案。
                      放弃了沟通,将一切简单化,标签化,流程化,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只会对关键词起反应的机器。
                      这就是现代人面对信息时代演化出的新应对策略。
                      这种现象早就已经有苗头,那就是所谓的饭圈。
                      这几年大家应该都有种感觉,就是饭圈越来越多了,万物皆可饭圈。
                      这不是一种错觉,因为饭圈的本质,就是一种信息茧房。


                      IP属地:江苏11楼2021-08-08 12:02
                      回复
                        "愚蠢根本不服从理性。假如事实与一己的偏见相左,那就不去相信事实,假如那些事实无法否认,那就可以把它们干脆作为例外推开不理。" "蠢人可能常常十分顽固,但我们切不可因此而误认为他很有独立性。人们多多少少会感到,尤其是在同蠢人谈话时会感觉到,简直不可能同他本人谈话,不可能同他进行肝胆相照的交谈。同他谈话时,你碰到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一连串标语口号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这些东西有力地控制他。"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08-10 16:11
                        回复
                          在这种无尽的诛心攻击中,一个人除非不说话,只要说话就得被迫积极站队自证清白。但实际上任何人都无法自证清白,因为在诛心的诘问中,“自证清白”同样可以被质疑为你原本就不清白,否则你干嘛要这么积极自证啊?还有那个不说话的,你凭什么不说话啊?是不是你心虚,怕说话就露出狐狸尾巴呀?所有的解释都只不过会越描越黑,整体的社会氛围急剧毒化。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8-12 16:39
                          回复
                            “那些声称所有文化一律平等的人从未解释过,为何这些文化的后果却是如此的不平等。”“多年来,教育水平下滑的一个可怕迹象是,太多的人无法提出条理清晰的论点。他们会发泄情绪、质疑别人的动机、做出大胆的断言、重复宣传口号,除了运用理性,他们什么都会。”“理解人类的局限性,是智慧的开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程度,需要有相当程度的知识。”“如果你认为人类总是理性的,那么,至少一半的历史是无法解释的。”
                            “当错误的代价由别人承担时,犯错是很容易的,坚持错误也是很容易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08-13 14:33
                            回复
                              不仅是数量,从质量到题材,从故事到主旨,整个华语电影都处于极度缩水状况。环境也不同了,从歇斯底里的“大乃教”到所过之处寸草不生的“三观党”,在这个《红楼梦》《钢琴课》《乱世佳人》《泰坦尼克号》等经典都被挥舞着道德大棒大加伐挞、对言情文要求“双处双洁”的时代,“正确”成为主流呼声,原本负有扩展乃至改变既定视野与观念功能,对人性洞察理解与悲悯的文艺作品的处境愈发艰难了,而一身正气、积极向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三好学生,才是这届观众的最爱。那些世间百态,那些旁逸斜出的人生与情感不再为时代所需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08-17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