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吧 关注:7,454贴子:55,819
  • 4回复贴,共1

【隋文帝对突厥的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策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北方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民族集团的统称,其族源说法众多。5世纪中突厥归附于柔然,为其煅奴。6世纪中叶,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及铁勒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木杆可汗(553—572年)在位时期,突厥消灭柔然,“西破囐哒、东走契丹、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西魏恭帝三年九月(556年),木杆可汗借道凉州(治今甘肃武威),并与凉州刺史史宁分兵进攻吐谷浑,皆破之。此后的北齐、北周鉴于突厥强大,争相以厚礼重币与之联姻。周武帝保定三至五年(563—565年),北周先后十多次派遣使节,向突厥“纳币”求婚。保定五年(565年)二月,北周使者在俟斤牙帐迎娶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之女之时,北齐使者亦至突厥,亦“甘言重币”欲与突厥结姻亲之好。572年,木杆可汗之弟佗钵可汗继位后,北周仍与其和亲。史称:“朝廷既与和亲,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者,常以千数。齐人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他(佗)钵弥复骄傲,至乃率其徒属曰:‘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子孝顺,何忧无物邪?’”两儿即指北周、北齐,可见佗钵之骄横。大象二年(580年)夏六月,北周将千金公主嫁给突厥佗钵可汗。次年,佗钵可汗死,其侄摄图继位,号沙钵略可汗。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1-08-24 21:42回复
    千金公主不甘心北周被隋朝取代,一再鼓动沙钵略可汗南下攻隋。开皇二年(582年)五月,沙钵略可汗与阿波可汗等各领兵40万突入长城,分路攻掠北方要地。十二月,“(突厥)纵兵自木硖、石门两道入寇,武威、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畜咸尽”。在周槃(弘化界内)之战中,由于隋军顽强抗击沙钵略主力,突厥达头可汗不愿继续南进,引兵自去。沙钵略恐其后方生变,遂撤兵北返。
    面对突厥的一再南侵,隋文帝改变了北周、北齐“厚敛兆庶,多惠豺狼”的做法。他认为周、齐皇帝争事突厥有违王道,并在开皇三年(583年)的“清边制胜”诏中表明了对突厥的立场:
    往者魏道衰敝,祸难相寻,周、齐抗衡,分割诸夏。突厥之虏,俱通二国。周人东虑,恐齐好之深,齐氏西虞,惧周交之厚。谓虏意轻重,国逐安危,非徒并有大敌之忧,思减一边之防。竭生民之力,供其来往,倾府库之财,弃于沙漠,华夏之地,实为劳扰。犹复劫剥烽戍,杀害吏民,无岁月而不有也。恶积祸盈,非止今日。朕受天明命,子育万方,愍臣下之劳,除既往之弊。以为厚敛兆庶,多惠豺狼,未尝感恩,资而为贼,违天地之意,非帝王之道。节之以礼,不为虚费,省徭薄赋,国用有余。因入贼之物,加赐将士,息道路之民,务于耕织。清边制胜,成策在心。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1-08-24 21:43
    回复
      为“清边制胜”,隋文帝命卫王杨爽等为行军元帅,率隋军主力分道反击突厥。其中,隋将窦荣定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道,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与突厥阿波可汗发生激战,多次击败阿波可汗军。
      为进一步反击突厥,隋文帝采纳了大臣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长孙晟认为突厥内部矛盾重重,尤其摄图、玷厥、阿波、突利等各统强兵,皆称可汗。他们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同,难以力征,易可离间”。于是向隋文帝上书,详细陈述了对突厥的策略。他说:
      诸夏虽安,戎场尚梗。兴师致讨,未是其时;弃于度外,又相侵扰。故宜密运筹策,渐以攘之。……臣于周末,忝充外使,匈奴倚伏,实所具知。玷厥之于摄图,兵强而位下,外名相属,内隙已彰,鼓动其情,必将自战。又处罗侯者,摄图之弟,奸多而势弱,曲取于众心,国人爱之,因为摄图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迹示弥缝,实怀疑惧。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间,颇畏摄图,受其牵率,唯强是与,未有定心。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1-08-24 21:43
      回复
        隋文帝看到奏书后非常高兴,遂根据长孙晟的建议,分别结好东、西两面的处罗侯(沙钵略之弟)和达头可汗(玷厥),争取阿波可汗归隋,以孤立、分化削弱沙钵略(摄图)势力,并派遣太仆卿元晖出使伊吾道,赐达头可汗狼头纛。在接见突厥使者时,文帝又特意将达头可汗使臣位居沙钵略使节之上,“反间既行,果相猜贰”。沙钵略与阿波等相互攻战不止。后来,达头可汗联合阿波、贪汗地勤察等部,公开反对沙钵略可汗,并宣布成立西突厥。开皇四年(584年)春,达头可汗降服于隋。同年秋,沙钵略因屡为隋军所败,又不断遭到阿波攻击,被迫向隋求和:“皇帝是妇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儿例。两境虽殊,情义是一。”于是,隋文帝积极支持沙钵略,使他轻易消灭了阿波,并承认隋朝统治。沙钵略乃上表云:“窃以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伏惟大隋皇帝,真皇帝也。岂敢阻兵恃险,偷窃名号,今便感慕淳风,归心有道,屈膝稽颡,永为藩附。”隋文帝在诏书中也明确指出:“沙钵略称雄漠北,多历世年,百蛮之大,莫过于此。往虽与和,犹是二国,今作君臣,便成一体。情深义厚,朕甚嘉之。荷天之休,海外有截,岂朕德薄所能致此。”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1-08-24 21:44
        回复
          但是,隋文帝的离间之策并未因东、西突厥的臣属而终止。开皇七年(587年)沙钵略死,继位的处罗侯(叶护可汗)不久也在与阿波可汗的争夺中战死。各部遂拥戴沙钵略可汗之子雍虞闾为都蓝可汗。为削弱都蓝可汗的势力和影响,隋朝转而扶持统治东突厥北部的突利可汗。开皇十九年(599年)都蓝与达头可汗结盟,进攻突利可汗。突利大败,逃入隋朝。文帝派高颎、杨素击退追兵,封突利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在隋朝的支持下,启明可汗打败了西突厥达头可汗,平定了东突厥的内乱。此后,东突厥完全臣服于隋朝,减轻了隋朝北部边境的压力。西突厥联盟也在仁寿三年(603年)分化瓦解,达头所属各部族纷纷投奔启民,达头无法控制局势,逃入吐谷浑。
          “远交近攻”是隋朝为应对突厥进攻而采取的一种策略。隋朝准确把握当时的主要矛盾,并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逐步完善,因而成为有隋一代处理东、西突厥及西域关系的指导方针,并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唐朝初期对西突厥的关系。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1-08-24 21: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