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剑吧 关注:58,355贴子:406,297

汉剑的剑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我B站搬运过来的,关于汉式铁剑肤浅的探讨和整理,正文在楼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23 18:35回复
    本文旨在探讨汉式铁剑的剑条。首先看各部分名称,如图:剑条由剑茎和剑身组成,剑茎用木柄包裹之后就可以供人持握;剑身宽度方向称为腊,宽度就是腊广。剑身正中间有一条笔直的剑脊,两边的面称为从,到最外面就是剑刃(或者锷),有刃线将从和刃分隔开来;剑身最末端称为锋(或尖、末),剑茎与剑身交接处的转折部分称为肩。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0-23 18:39
    回复
      解释了基本的名词,接下来看看形制的特征。汉剑的形制发端于东周铜剑,并直接继承于秦、楚诸国铁剑,所以在形制特征上都能看出这些前辈的影响。观察出土铜剑,会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除了剑脊、两从、剑刃构成的所谓“八面”结构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收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0-23 18:41
      回复
        这让剑身有一种独特的曲线美,是大部分东周铜剑都有的特征。关于收腰的作用有很多解释。一说便于劈砍,因为收腰会让剑刃形成一段内弧的造型,类似镰刀的原理;还有说是便于更深地刺入人体,因为剑尖放宽的缘故会把伤口扩大,再往后剑身收窄,刺入就更容易。也有说这样会减轻重量,调整重心,强化结构等等,种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总之,东周铜剑作为一种运用于战争中的短兵器,能够把收腰这个特征作为一种成熟而普遍的形制保留下来,肯定是有合理性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0-23 18:44
        回复
          战国末期,诸国铁剑开始大放异彩。楚式铁剑一般尺寸不会太长,剑茎多为单手长度,剑身较宽,曲线变化和诸多细节比较接近东周铜剑,容易看出收腰等特征。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0-23 18:45
          回复
            而秦燕式铁剑一般剑茎更长,剑身则较窄,整体看上去很苗条。不过虽然这样划分,但楚铁剑和秦燕式铁剑并不是对立的事物,它们都属于同一个体系,很多细节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表现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不能完全分开来看。比如楚地也出土过少量又长又窄的剑,甚至有长达140厘米的楚铁剑,这种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0-23 18:46
            回复
              秦燕式铁剑由于没有保存较好的官方实物,所以不太方便探讨具体细节,但秦陵陪葬坑的铜剑却能提供很好的参考,这些铜剑应当与当时秦国的铁剑细节相似。和东周铜剑相比,秦俑铜剑除了更窄更长以外,剑身线条的变化规律和吴越铜剑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处理,并不是简单的把吴越铜剑拉长就行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0-23 18:47
              回复
                而汉代铁剑,总体上则继承了战国以来诸国铁剑所有的特征,有的甚至看上去和楚剑秦剑差不多,以至于只看剑条的话难以区分年代。总的来说,汉式铁剑普遍形态修长,也有收腰,只不过有些剑收腰幅度小,不太明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0-23 18:48
                回复
                  有比较极端的情况,比如狮子山汉墓出土的一把剑,除了小部分锈蚀因素,本身就是极其窄长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0-23 18:50
                  回复
                    还有的剑比较短比较宽,这两种极端也是存在的。大部分汉式铁剑都是所谓“八面”的形制,有中间的脊线和两侧刃线;极少部分没有中间的脊线,俗称“六面”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0-23 18:51
                    回复
                      我往期视频讲过,从目前出土的那些能看出原始状态的汉代长体铁剑来看,极少有那种没有刃线的“四面”剑,所以这种情况不做讨论。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0-23 18:52
                      回复
                        再稍微深入的话,首先看看尺寸和重量。汉铁剑的尺寸其实是各种各样的,短的比如有中山靖王的错金火焰纹铁剑。长体铁剑的话,总长度从八十厘米左右到接近一百五十厘米都有出土,最宽从三厘米以下到四厘米多都存在,并没有一个尺寸定值,像狮子山汉墓的武库里出土的好多铁剑都是尺寸不同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10-23 18:53
                        回复
                          同时,剑柄和剑身的比例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柄短但剑身长,有的柄和剑身都很长,也有柄和剑身都短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10-23 18:54
                          回复
                            这是由于当时的人们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寸,而且由于是工匠手工锻造,哪怕同一个工匠也不一定会制作出尺寸完全一样的剑,所以今天没有必要去过度纠结那些尺寸,东西是死的但使用它的人是活的,如果极端地认为古人一定只用多长多宽的剑,这种钻牛角尖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不过这并不代表各种尺寸可以随意搭配,这其中也有很多比例关系,可以去研究长宽厚的比例规律,而不是用僵化的数据禁锢自己的认知
                            虽然有记载说天子佩戴七尺剑,诸侯佩戴六尺,各个阶级都有其佩剑长度的规定,但从考古发现以及汉代画像砖的内容来看,这些规制在汉代并不一定会严格遵守,有的战场用剑长度能达到一米二,有些画像砖上的门吏或者普通武士也佩戴很长的剑。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0-23 18:57
                            回复
                              这就有点像《周礼•考工记》里面匠人营国的内容,规定是方九里旁三门,但实际上当时的国都基本没有按照周礼来做的,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同理,汉铁剑的长度也很可能会根据实际需求或者个人喜好来选取,例如《汉书•景十三王传》里记载,广川王看见荆轲佩长剑的画像,非常喜欢,就下令做了把七尺五寸的超长剑,接近今天一米八这么长,而且超过了天子的七尺,说明在当时可能并没有这么多顾忌了。所以综上来看,除非有明确的出土信息作为证据,又或者是类似南越王玉具剑的那种超长柄剑,一般情况下尺寸的长短不能作为判断是军队装备还是礼仪佩饰的依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10-23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