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昱吧 关注:26贴子:1,656
  • 6回复贴,共1

澄清司马昱形象,三观扭曲、娱乐至死党勿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1楼2021-10-23 21:07回复
    司马昱并不是被桓温控制的吉祥物。事实是司马昱活着的时候,能管住桓温。
    有这样一种观点,殷浩被废后,司马昱就被桓温架空了。《晋书桓温传》言,“自此(殷浩被废后)内外大权一归温矣。”事实上,殷浩被废一事的影响没有那么大。当时,司马昱以王述接任殷浩为扬州刺史,豫州和徐兖都督是忠于朝廷的谢尚和荀羡。
    桓温废立后,也根本没架空司马昱。桓温本来打算北伐前燕成功后求九锡,但是他打了败仗,又陷入和司马昱的交着状态。
    中枢的大臣忠于司马昱,扬州军也还在其手中。桓温自身又北伐战败,名实顿减,根本无力架空司马昱。
    司马昱即位后,桓温请杀武陵王(以试探司马昱),未成功,桓温控制不了司马昱。《建康实录》载:“
    《建康实录》:“既而,温寻又谋新蔡王晃反,与晞连结殷涓及太宰长史庾籍等同谋,收付廷尉。奏请诛二王,帝对之泣,不许。温固执之,帝手诏答温曰:‘若晋祚灵长,公便宜奉行前诏。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温览之,流汗变色,不复敢言。帝先历宰三世,温素敬惮。及帝即位,温欲上事自陈,帝引见,对之悲泣,温惧无色。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帝知而安慰之,寻大赦天下,以温为丞相,温不受。辛酉,温旋白石,因上镇姑孰……既还故孰,帝使侍中王坦之数征为相,辞不受。”
    “及行武陵王等诛不果,深恐。”他怕被司马昱控制起来,就离开建康。司马昱去世后,他才谋划发动政治篡位。
    《建康实录》:“二月,大司马桓温来朝,有簒夺之志,顿兵新亭,欲诛执政而废帝(孝武),召侍中王坦之、吏部尚书谢安,将害之。”
    南朝檀道鸾的史书《续晋阳秋》载:“帝性温深,雅有局镇。尝与太宰、武陵王晞,桓温同乘至板桥,温密敕令,无因而鸣角鼓噪,部伍并皆惊驰。温佯为骇异,而晞大震惊,急求下车,帝举止自若,音颜色不变,温每以此称其德量。故论者谓服惮之深,若假帝修年,则温篡逆之图绝矣。”
    而到了唐朝时,由于新时期的需要,把桓温定性成乱臣贼子,通过史料裁剪,渲染桓温的权势。
    《晋书桓温传》:“废主以立威,杀人以逞欲,曾弗知宝命不可以求得,神器不可以力征。岂不悖哉!岂不悖哉!斯宝斧铖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弃……”
    《晋书帝纪第九》:“温既仗文武之任,屡建大功,加以废立,威振内外。帝虽处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惧废黜。先是,荧惑入太微,寻而海西废。及帝登阼,荧惑又入太微,帝甚恶焉。时中书郎郗超在直,帝乃引入……帝谓之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吾不能以道匡卫,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咏庾阐诗云‘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遂泣下沾襟。帝虽神识恬畅,而无济世大略,故谢安称为惠帝之流,清谈差胜耳。沙门支道林尝言‘会稽有远体而无远神。谢灵运迹其行事,亦以为赧献之辈云。”
    南朝是这样。
    刘宋时刘谦之《晋纪》中载谢安为简文帝所作的谥议:“谨案《谥法》:一德不懈曰‘简,道德博闻曰‘文。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仪之景行,犹有仿佛。宜尊号曰‘太宗,谥曰‘简文。”
    《南史梁元本纪》:“(梁元)常自比诸葛亮、桓温,惟缵许之。”
    《搜神后记》写“温方谋问鼎,闻之怅然。故以戒惧,终守臣节。”


    IP属地:安徽7楼2021-11-11 21:15
    收起回复
      拜权恶心。如今拜权之况,华夏五千年未见。


      IP属地:安徽9楼2021-12-18 18:49
      回复
        等我状态好一点,再继续给简文澄清形象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3-30 09:54
        回复
          真不知道活在这个娱乐至死、拜权、充满谎言的世界,有什么意思?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7-31 1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