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吧 关注:3,548贴子:5,585
  • 2回复贴,共1

司马绍时代历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节:明帝继位
司马绍是司马睿长子,是司马睿妃鲜卑慕容部荀氏生,皇后虞氏养育,在司马睿继位后被立为太子。司马睿最喜欢次子司马裒,在王导等劝谏下才最终立司马绍为太子。司马睿积极北伐,司马裒都派往前线,司马绍在老师贺循、薛兼、温峤等辅佐下,逐渐成为在江南最有影响的皇子,他的日近长安远也让中原移民对他有感情。王敦对这个有鲜卑血统的太子不满,他举兵反刘隗和刁协是一个目的,另外也想废黜太子。司马睿早期制约王敦的谋略此时发挥作用,他派驻湘州的司马承有效地牵制了王敦两万军队,王敦只能帅万人东下,司马承派邓骞游说甘卓,让甘卓也不再支持王敦,让王敦兵变没有产生严重危机。司马睿在金城和宫苑有两万多军队,太子也有上万军队,加上援军总兵力都远超王敦军,虽然王敦突入石头城,但不敢进攻金城和宫苑,他的兵力人少,而且士兵也不愿攻天子,他只得下令劫掠百姓,让司马睿顾虑百姓受苦受难而下诏停战,司马绍知道王敦的目的,想帅自己的万人攻打王敦,被温峤劝阻。司马承牵制王敦主力两万保住了太子,要是王敦全军三万人来,肯定会去攻太子的万人,那战乱会更严重。王敦仅赶走了刘隗和刁协,杀害周顗和戴渊,他召集百官要求废黜太子,温峤带头反对,太子没有带兵同王敦交战让王敦没废黜口实,王敦仅万人也忌惮太子东宫万人,皇帝司马睿部下仍有两万六千,真翻脸王敦也打不过,江州后方又被甘卓和陶侃威胁,只能放弃废太子的目的而返回。王敦的首次兵变赶走了门下省和尚书省两位宰相,杀了尚书省的两位宰相,让王导兼尚书令,让王氏控制了中书省和尚书省,准备王氏专权。仅门下省邓攸、王彬、陈晷、荀邃被司马睿控制补充新的宰相接替刘隗,仍是皇帝直接控制,加上王导忠于皇帝,王敦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司马睿在这次兵变后不久去世,否则他的才略和能力会把这次兵变危害降到最小,也能制约王敦继续效忠,不会发生新的兵变,能推动北伐为主,司马睿在晋朝中兴时期做出巨大贡献,是值得尊敬学习的民族英雄。司马绍以太子继位,他任命自己的妻弟庾亮接替王导担任中书监,诸葛恢任中书令,让温峤为侍中,纪瞻、荀崧为尚书仆射,仅保留王导尚书令,新的宰相体系让王敦忌惮,他也只能向司马绍献玉玺表示忠心,但是又上奏让朝廷征召自己入朝,试探司马绍是否怕他,没想到司马绍真下诏让他入朝,搞得王敦很疑惑,就杀了反对自己的甘卓、柳纯等,称病不入朝。司马绍亲自秘密帅少量随从到王敦的驻地附近探查,被王敦发现后又巧妙脱离。王敦对王导效忠皇帝不满,把王导的扬州刺史自己兼任,控制扬州和江州两路州兵共六万多人,夺王导军权。让王导为司徒,同时举荐郗鉴任尚书令接替王导,想架空王导,但发现郗鉴也忠于皇帝,只好作罢。在晋朝内争时期,让异族分裂割据兴奋,巴氐攻打越嶲台登杀害司马玖,切断汉嘉和朱提,致使两郡沦陷。羯族也乘机杀被俘的邵续、段匹磾、段文鸯等,攻打黄河以南,不久后杀曹嶷占青州。匈奴也攻灭陈安,逼近凉州。司马绍派遣陈昣任幽州刺史,前往北方联合段末波和慕容廆等牵制羯族,代国内乱被羯族打败也是羯族敢于南下的重要原因。司马绍又让越嶲的斯叟出兵攻打巴氐,阻挡巴氐攻宁州西部,巴氐攻宁州东部越过泸水,被王逊派姚崇击败,巴氐兵伤亡惨重败回泸水以北。在中原仅李矩和郭诵、司马尚等坚守在洛阳、荥阳地区,魏该驻守在洛阳以西,也显得日益孤立。凉州的张茂在匈奴逼近凉州后,亲自出征,派遣陈珍帅一千百八兵,动员和招抚羌氐共同打击匈奴,收复南安等地,杀退匈奴,收复秦州大部。匈奴只能讨好张茂册封他凉王,遭到张茂拒绝。司马绍继位是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但是仍得到各方镇效忠,这是值得尊敬学习,慕容廆把羯族使臣送到建康,帅军攻打羯族,羯族诱使宇文部攻慕容廆,在同羯族战争中,慕容廆让裴嶷帅索头为右路,慕容仁为左翼,攻灭宇文部,沉重打击了羯族,让羯族不敢深远南下。司马绍是慕容部女子生的,和慕容部亲近,封慕容皝为平北将军、朝鲜公。凉州张茂打败匈奴,拒绝匈奴册封,在临终时仍嘱咐:“张氏世代忠孝,虽然华夏大乱,但是要谨守臣节,上欲不负晋室,下欲保全百姓。”张茂遗言称自己没得到朝廷直接任命,不要着朝服入殓,让用白布装殓。张茂的忠诚体现虽然司马睿去世,但晋朝各地晋人仍对司马绍收复失地抱有深切的希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29 10:28回复
    第三节:稳定中央
    司马绍继位后的晋朝虽然仍控制天下九成领土,但是在战略上是内忧外患时期,当时的气候环境恶劣,幽冀并大雪,羯族为了度荒对晋朝猛烈进攻,北方坚守的晋军饥荒也加重,形势困难;匈奴和陈安、杨难敌激战,也意图攻凉州;巴氐进攻也加剧,主要想南线发展,晋朝内部的王敦集团也准备叛乱,司马绍继位就面临这样的险境。即使在如此严酷的内外条件下,司马绍也没有被吓倒,他是贺循、薛兼、温峤等教育成长,得到贺氏、薛氏等江南士族拥护,在北方鲜卑中也有影响,温峤是刘琨集团和鲜卑拓跋部密切,司马绍本人是慕容部女子生的,北方鲜卑和江南士族多数都拥护他,加上他继位后又任用了庾亮、温峤、荀闿、诸葛恢等新人,重用王导、纪瞻、荀崧、邓攸、王彬、陈晷等父亲的元老,很快就巩固了朝廷的团结。派遣陈昣去担任幽州刺史都督段氏、慕容氏攻打羯族牵制其南下;匈奴也被陈安、杨难敌、凉州牵制;让王逊派姚崇打退巴氐,让斯叟帅叟人攻打巴氐,援助坚守在洛阳、荥阳地区的李矩、郭诵、司马尚等,基本上稳定了对外战争的局面。司马睿在稳定了全国大局后,连王敦都敬服,给他献玉玺表示效忠,他对司马绍的才能和智慧,尤其是抗击异族的功绩也表示推崇,对部下说现在上策是归附效忠司马绍,中策是退回武昌自守,对朝廷贡献不绝,下策是攻打朝廷图侥幸,王敦是希望他病死后部下都归附朝廷。但是钱凤等坚决要攻打朝廷,让王敦犹豫,他先灭周氏豪族,这是减少豪族中的异己,又害死皇帝亲信冉曾、公乘雄等,准备叛乱。司马绍在眼线被害后,派宰相陈晷以探病的借口侦查,而且亲自微服侦察王敦的军事部署,同时派沈桢去劝谏分化沈充集团。王含等以讨伐温峤为名发起叛乱,帅五万军队攻建康,司马绍一面阻止叛军进攻,一面调派苏峻、祖约、刘遐等增援。王敦病重让王含攻占京城后保护拥立东海王司马冲,王敦要废司马绍皇帝位,他说司马绍还没有郊祀不算正式皇帝,要立东海王司马冲,他没有准备立王才人生的武陵王司马晞和郑夫人生的琅琊王司马昱,想立石婕妤生的司马冲,这是想拉拢朝廷中原来东海王的旧部,但是朝廷中几乎没有响应,仅沈充帅万人私兵配合。司马绍帅军行动迅速,很快打败叛军,王含帅叛军要渡过秦淮河,被司马绍指挥打败,叛军溃散,王敦病死,王含被王舒沉江,周光斩钱凤,仅数天就平叛。司马绍平叛后的朝廷以司马羕为太尉、太宰,他代表移民集团势力,以王导为司徒、太保,他代表北方门阀,以庾亮为护军将军、中书监,他是司马绍的妻弟,温峤为中书令、丹杨尹,诸葛恢任侍中,邓攸、荀崧调任尚书仆射,卞壶接替郗鉴任尚书令,郗鉴为车骑将军,陆晔为领军将军,司马绍赦免了周抚、邓岳等人,重新提拔任用。司马绍把广州刺史陶侃调任荆州刺史,作为北伐的重臣,司马绍准备在平定叛乱后不久就北伐,同时进行全民族的动员,司马绍为激发华夏民族团结,增强华夏抗击异族的凝聚力下诏寻找周汉后裔,重新册封宾恪,并且祭祀北方故土的五岳和名山大川,这实际是号召收复旧疆,结束分裂,复兴统一。同时司马绍也重视联合团结鲜卑族等拥护晋朝的兄弟民族,他册封了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皝担任平北将军、朝鲜公,这时代国的贺傉也亲政,他继续称代王尊晋,对司马绍也保持效忠,没有僭越自立。在中原的羯族也晋朝南北夹击下也没敢僭越称皇帝,甚至连天王都没称,羯族在朝廷中把文官都用忠晋的晋人,仅兵权都由羯族控制,竭力向中央表示缓和。匈奴攻凉州被张茂和陈珍打败,而且和羯族矛盾加剧,匈奴和羯族在攻打晋朝中央遇挫后,都开始把对方作为攻掠的对象。司马绍时代的晋朝中央军队的战斗力增强很多,很多像温峤、陶侃、毛宝等著名统帅将领都成长被重用,向民族复兴迈出一大步。从全国形式看,鲜卑各部都继续效忠晋朝中央,羯族没有僭越称皇帝,仅称王比天王都低,表面尊晋仍是特区、自治区性质,巴氐虽然称皇帝,也是在尊晋和叛乱间摇摆,是不稳定的自治区,匈奴称皇帝且叛乱,日益不得民心也越来越孤立,和羯族的交战同时,也遭到晋人的内外攻击,逐渐走向末路。司马绍统治的时期是晋朝国家调整防御的为主,虽然没有攻取大量领土,但是守住了主要防线,打退了异族的凶猛进攻,让异族放弃了把晋朝中央作为主要进攻方向的战略,稳定了晋朝中央的地位,这时的晋朝已经看到复兴的曙光,司马绍受到全国各民族尊敬效忠。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29 10:30
    回复
      第四节:北伐勇将
      司马绍在非常困难的环境下,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对北伐仍是积极推进和支持,在司马绍时代仍有很多杰出的北伐勇将。司马绍提拔重用的陶侃是晋朝杰出的北伐统帅,他不忘收复中原,在广州搬砖锻炼的典故非常著名。司马绍的老师温峤也是著名统帅,他重用的毛宝和邓岳、周抚等都是杰出勇将。老臣纪瞻曾指挥打退羯族对江淮的威胁,司马绍重用他也是为鼓舞人心和士气,为了震慑羯族。在北方洛阳和荥阳地区坚守的李矩、郭诵、司马尚、魏该等同样对北伐做出重要贡献,受到人民尊敬。西南的王逊领导姚崇等抗击巴氐,也取得很多胜利,尤其是堂狼之战,打败巴氐,仅淹死在泸水的就有上千。斯叟是忠于晋朝的兄弟民族叟人的首领,他抗击巴氐数年也有力地支援了反分裂战争。在兖州的檀斌担任兖州刺史,与羯族战斗中牺牲,在幽州的段末波去世后,段牙接替领导段氏对羯族作战。辽东的慕容廆和慕容皝父子也是牵制羯族的重要力量。在西北的凉州集团中,抗击异族的杰出将领陈珍、谢艾等已经被任用,张骏领导凉州集团后,以朝廷黄门侍郎史淑为特使,册拜张骏为大将军。司马绍即使患病都告诫群臣,“大耻未雪,百姓涂炭”,有所感慨;王逊在姚崇获胜后未能穷追收复失地而痛责众将,气愤得怒发冲冠,连冠帽都破裂,因此而发愤去世,就像当年张肃听闻长安沦陷,悲愤去世那样,晋朝人是不忘收复中原的初心,不忘国耻,那些司马绍提拔的众将,都是在卧薪尝胆,积极准备北伐。司马绍时代基层基本不再有南渡前期的无所事事和悠闲怠慢的风气。陶侃在准备北伐的时期,种植树木,打造战船,把木屑保留用来冬天铺路,亲自责罚无聊毁坏庄稼的人,严禁士兵享乐赌博,加强荆州军的建设,后来荆州兵能仅用万人就平定蜀中,是陶侃时期建设锻炼的基础。司马绍任命的慕容皝也是对晋朝忠诚,曾在后来对朝廷的执政劝谏称自己受司马绍的任命,努力为收复中原战斗,批评执政不积极北伐。北方这时期用《晋书》五行志记载是严重的暴雪和灾害,南方是霜冻灾害,和现代研究气候发现的四世纪冰河期是相符的,南北都是缺少粮食,只是晋朝中央是“以军国饥乏,调刺史以下米各有差。”晋朝国家有储备,能调运方镇的储备粮应急。羯族是因为灾害而拼命进攻扩展地盘劫掠,但在晋军阻击、夹攻下,无力南下,开始和匈奴争夺中原人口和粮食,攻入关中地区。羯族的目的和策略是显而易见,羯族称王尊晋,不像匈奴称帝让晋人仇视,攻打匈奴容易得到晋人配合,抢掠异族游牧的牲畜更方便羯族主要的生产方式,也不会让晋朝中央干预。这点是比较有远见,不久羯族灭匈奴中确实得到晋人帮助,也没有遭晋朝中央阻挡。全国的形势原本是有利于北伐,司马氏的宗室中,支持北伐的也是占多数,任太宰的司马羕担任太尉,是最积极北伐收复失地的移民集团的首领,执掌兵权,帅领的郗鉴、毛宝、苏峻、祖约、刘遐等移民多数都是在最前线抗击异族。元老重臣王导、温峤等都是积极北伐。司马绍的妻弟庾氏兄弟也都是积极主张北伐的杰出人才,晋朝的几次重要北伐都是庾氏兄弟发起的。司马绍为北伐殚精竭虑地准备,可惜患病不能亲征,司马绍和父亲司马睿都是杰出的战略家和领袖,受到人民拥护,若是能生命长久都能短期内平定乱世,司马绍若是长寿也能在十年内平定天下,也不会是二十年后才统一复兴。司马绍在病重期间对朝廷辅政和托孤大臣进行了安排:太宰、太尉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车骑将军郗鉴、中书监庾亮、中书令温峤、领军将军陆晔共七人成为顾命大臣,同时任命荀崧为光禄大夫、录尚书事,让邓攸接替荀崧任尚书左仆射。司马绍希望任命的顾命大臣中还有阮孚,他和温峤同是司马绍的太子中庶子,在司马绍继位后任宰相侍中,在和温峤前往托孤时自动退出。阮孚的退出是因为他觉得主幼政繁,庾氏声望浅,会有内乱。司马绍在病重时确实应该任命自己的弟弟继任皇帝,不该让年幼的儿子继位,阮孚评价的主幼时艰是客观的,要是能让司马昱等兄弟继任,也能避免后来的内部冲突。司马绍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在晋朝历史上仍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庙号肃祖,被晋朝臣民评价非常高,也增强了司马氏在天下的声望,让天下臣民对晋朝和司马氏更加忠诚。司马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任用了大批贤臣勇将,为晋朝复兴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不仅是晋朝的贤君,也是华夏民族的英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1-29 10: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