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吧 关注:525贴子:2,418
  • 9回复贴,共1

杨朱美学思想窥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 —朱光潜《谈美》


IP属地:上海1楼2021-12-04 16:33回复
    #从性而游#
    杨朱认为,生命顺性伸张会遭受来自“实在之物”、社会和主体生命本身等方面因素的牵累,即“物”、“名”、“欲”的牵累,因而在主体生命伸张的审美活动中,世界与“我”的牵累关系即物我关系、名我关系和欲我关系,是主体生命首先并且重点要“观照”的对象。
    “从性而游”的审美经验就是要正确处理主体生命“我”与“物”、“名”、“欲”三者的关系,去除来自这三个方面的累害,使得主体生命在“物”、“名”、“欲”三个方面都能顺性伸张,进而完成生命之“全”,实现生命之“真”。


    IP属地:上海2楼2021-12-04 16:37
    回复
      #物我关系# #物我无累、不逆万物#
      “不以物累形” ——《淮南子·氾论训》
      “万物所异者生也”
      “人者……必将资物以为养。”
      “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而去之。身固生之主,物亦养之主。虽全生,不可有其身;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有其物有其身,是横私天下之身,横私天下之物”
      ——《列子·杨朱篇》
      “夫水之性清,土者桕之,故不得清。人之性寿,物者桕(jiu)之,故不得寿。物也者,所以养性也,非所以性养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吕氏春秋·本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而勿正,心勿忘而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


      IP属地:上海3楼2021-12-04 16:44
      回复
        #名我关系# #名我无伤# #因名累实,实顺名归#
        “名者,伪而己矣”
        “名乃苦其身,燋其心”
        “名者实之宾”
        “一时之虚誉,死后之余荣”
        “名者,固非实之所取也”
        “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宾邪?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忧苦,犯性者也;逸乐,顺性者也。斯实之所系矣。名胡可去?名胡可宾?但恶夫守名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之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杨朱曰:“伯夷非亡欲,矜清之邮,以放饿死。展季非亡情,矜贞之邮,以放寡宗。清贞之误善之若此。”
        ——《列子·杨朱》
        “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名不与利期,而利归之;利不与争期,而争及之:故君子必慎为善”
        ——《列子·说符》
        ps:老庄之“名”我关系:
        老子:“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庄子:“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


        IP属地:上海5楼2021-12-04 16:54
        回复
          #欲我关系# #欲我无害# #欲有所适、欲以称情#
          “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
          “耳不乐声,目不乐色,口不甘味,与死无择”
          ——《吕氏春秋·情欲》
          “天全则神和矣,目明矣,耳聪矣,鼻臭矣,口敏矣,三百六十五节皆通利矣”
          “耳虽欲声,目虽欲色,鼻虽欲芬香,口虽欲滋味,害于生则止……耳目鼻口不得擅行,必有所制……此贵生之术也”
          “六欲皆得其宜。”
          ——《吕氏春秋·贵生》
          “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而不得听,谓之阏聪;目之所欲见者美色,而不得视,谓之阏明;鼻之所欲向者椒兰,而不得嗅,谓之阏颤;口之所欲道者是非,而不得言,谓之阏智;体之所欲安者美厚,而不得从,谓之阏适;意之所为者放逸,而不得行,谓之阏性。凡此诸阏,废虐之主。”
          “既生,则废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
          “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有此而求外者,无厌之性。无厌之性,阴阳之蠹也。”
          “若触情而动,耽于嗜欲,则性命危矣。”
          “原宪窭(jiu)于鲁,子贡殖于卫。原宪之窭损生,子贡之殖累身。”
          “然则窭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
          ——《列子·杨朱篇》


          IP属地:上海6楼2021-12-04 16:59
          回复
            #全性保真—重生命之“形”#
            “身固生之主”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苦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
            “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


            IP属地:上海8楼2021-12-04 17:03
            回复
              #全性保真之重现实生存#(战国攻伐、万人盈野)#
              “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虽然,贤愚、贵贱,非所能也,臭腐、消灭,亦非所能也。故生非所生,死非所死,贤非所贤,愚非所愚,贵非所贵,贱非所贱。然而万物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列子·杨朱》
              季梁“尽生顺之道”,杨“望其门而歌”
              随梧“生不幸而死”,杨“抚其尸而哭”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夫亏生则于其所尊者薄矣; 其亏弥甚, 则其尊弥薄。所谓死者, 无有所知而复其未生也, 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 皆获其所甚恶者, 辱莫大于不义, 不义者迫生也。故曰, 迫生不如死。”“道之真以持身”
              ——《吕氏春秋·贵生》


              IP属地:上海9楼2021-12-04 17:06
              回复
                #心折曲下,歧路亡羊~#


                IP属地:上海10楼2021-12-04 17:07
                回复
                  入门杨朱学派,选择是关键。循欲而生,却不能纵情,循善而生,不足见真我。可叹杨朱失其术。


                  IP属地:陕西11楼2022-08-06 13: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