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吧 关注:39,499贴子:447,231
  • 15回复贴,共1

【21-12-04】News — 复盘一下马克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欧洲最早时,在戴高乐时期建立了煤钢共同体的框架,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当时东西两德分裂,而法国自身阿尔及利亚等殖民地闹独立。法国被迫改变殖民体系,以德法一体化的框架,利用德国帮助自己安定北非,建立了一套新殖民体系。
同时,法国政府不断扩展煤钢共同体的机制,开始部署欧洲一体化战略。然而随着苏联解体,两德统一。欧洲局势发生了巨变。统一后的德国在经济体量上彻底超越法国,并试图获得匹配于自身经济地位的政治地位。法德两强格局使欧盟框架逐渐貌合神离。
随着罗斯才尔德银行法案的确立,法国失去了国家金融主权。随后国家迅速陷入彻底的金融化,制造业企业经商环境不断劣化,法国人口失业率加剧。政府必须要加大福利开支解决社会问题,再课以高额重税,以解决本国内部矛盾。导致更大量的资本,因难以忍受高额税率逐渐外流。陷入经济上的恶性循环当中。萨科齐一刀切的激进改革和奥朗德的无所作为,使法国深陷经济泥潭当中。而德国方面,经济发展稳定,外贸出口加大,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了引导了欧洲的经济。
德国在一方面,利用欧洲经济一体化逐渐架空欧盟各国制造业外流,并利用欧元机制对各国放贷。一方面,想尽一切办法迟滞法国对欧洲的政治一体化。试图以自身的经济优势争取时间,从而彻底获得欧洲的主导权。法国方面也不甘落后,自知在经济上并非德国对手,且历史并不站在法国这边,所以唯有加剧欧洲一体化,才能扭转颓势。所以经常通过对俄出手的方式,调动沙俄造成俄欧紧张,以要挟美国及北约。尤其马克龙更是使劲浑身解数,给北约施加压力,试图赶走北约,以获取对欧洲的军事和政治主导权。站在法国的立场,在经济上法国没有优势,要使法国扭转当前地缘格局上的颓势,马克龙别无选择。
站在美国与北约的立场,他必须维持现状,使国际资本在各殖民地中攫取利益。但又不能与俄罗斯开战,使自己跳入火坑,又不能无所作为使欧洲尤其是法国和谋求独立的殖民地方面找到借口,攻击北约。故而必须在经济上扶持俄罗斯的“受害国”,并进行大幅度的军事演习,以表明态度。如此这般则陷入了一个不断烧钱,加大开支的恶性循环当中。所以欧洲局势从这个角度看,就是一个无解的局。
那么英法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因为默克尔的强势,使得英国脱离欧洲。这让法国有了危机感,因为这意味着在欧洲框架内,法国作为一个体量弱于德国的主权体,必须要独自面临与德国的竞争。所以马克龙在英国脱欧问题上展现了与德国截然不同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恳求英国,再到威胁施压英国,那用意几乎是写在脸上。
然而英国方面此刻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首先,英国必须维持自身作为美国战略前哨站的重要性,甚至要不遗余力的将美国的战略重心放在西边,以加深美国对自身的依赖,获得充足的支援。这也是为何英国喜欢挑战俄罗斯的根本原因。在对德法问题上,英国偶尔会在关键时刻帮助德国、在德国强势时亦会帮助法国,维持一贯的大陆均衡政策。
当前欧洲局势非常不妙,法国在北非问题上同时与意大利和土耳其交恶。欧洲制造业基本被德国搜刮了个干净,自身又与意大利产业高度重合“航空工业、造船业、奢侈品、第三产业”,荷兰基于德国的外贸出口属性,与德国利益高度绑定,匈牙利、罗马尼亚、奥地利作为德国的产业下游,对法国而言能够依赖的就唯有与荷兰存在贸易竞争关系的比利时以及与自身关系较好的西班牙。
德国通过碳中和、卡北溪二号天然气等手段,持续打击欧洲各国的工业能力,其中西班牙受挫非常严重,今年10月西班牙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说个题外话,我当时与某些爱好者聊过这个问题,大致是8月份预言西班牙通膨,建议他去买期货,结果9月没有发生通膨,我以为我失算了,结果10月份发生了。因为当时不够贪婪,所以没有继续持有到10月,而为友人诟病。不过,历史证明我的眼光并没有发生偏差,西班牙通货膨胀还是发生了。
那么,如今法国的局势是非常困难的,在这种环境下,马克龙只能在不断推进欧洲一体化这条道路上越走越黑。他的举动最终引来了德国的反击。德国于今年9月通过限制天然气管道,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后续利用欧盟委员会推进碳中和,使波兰这个工业增长国感受到了莫名的威胁。
故而,波兰选择退出欧洲宪法,以反对欧洲一体化。默克尔成功的利用了波兰,迟滞了法国方面试图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计划。法国方面自然不会善罢甘休,没过几日,马克龙开始制造俄乌问题,以及白俄问题。站在后面大喊大叫,乌克兰心领神会对美碰瓷,一场美俄矛盾的大戏一触即发。白俄方面,卢卡申科担忧被俄罗斯吞并,同时又遭到欧盟制裁不堪重负,为减轻自身压力,对波兰释放大量难民。这即是卢卡申科为何敢于一己之力,以攻促谈的根本原因。目的是以配合马克龙方面要挟波兰方面,解除对自己的制裁,从而解决悬而未决的欧洲宪法问题。
那么德国此刻悍然出手,他必须要稳住波兰,不能使波兰彻底向法国屈服。同时建立了一个所谓管理委员会,自说自话提出切断北溪二号,破坏欧洲能源供应以给波兰、法国等国施压。马克龙随后与卢卡申科与波兰表示提出和谈,美其名曰在欧盟框架内解决问题。后又找到意大利,提出与意大利合作压制德国。用意明显。然而目前来看,会谈是陷入了僵局,德国方面死不松手。整个欧洲乱成了一锅粥。默克尔提出对美合作,美不制裁北溪二号,自身则助美压制法国使北约不受波及。
英国一路上先是跟着法国制裁白俄,又挑动乌克兰局势,在这个当口英国却不再帮助法国继续玩下去。马卡龙大骂约翰逊小丑,正缘于此。如今英国的目的已经达成,他确实是搅乱了欧洲,同时又刷了一波存在感。这个当口美国方面亦不会希望英国继续添乱,定然希望英国与自己的根本利益站在一边,止息干戈,以解决被乌克兰演员骗钱和法鸡碰瓷的问题。
不过这也间接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明面上白俄是释放难民的。那么法国无法取得预期目的,自然会利用欧盟框架加大对白俄压制,第五轮制裁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催生的。白俄吃到制裁定会加大难民输出。同时英美加等国会因为政治正确跟进对白俄的制裁,不过英美加的制裁是否具有实际效益还是走个过场这是可以预见的,态度大于实际,远不如欧盟的五轮制裁有杀伤力。当然这个过程这会迫使白俄在这轮博弈中继续向俄罗斯靠拢。这也是为何卢卡申科说了那句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话:“制裁措施只会给欧盟和白俄罗斯的关系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是的,制裁不能迫使白俄停止释放难民,反而会加剧白俄与俄罗斯的一体化。这场闹剧,谁是胜利者?我想,应当是沙皇与俄罗斯。真就是什么都没干,把想办的事都办了。
我经常说欧盟蛇鼠之性。不论法国、德国、还是意大利、荷兰、比利时、都是难成大器的。这里我漏了波兰的海三国,最近这三国的一些举动,亦与这些事有关。不过解读这三国,你们懂得,按照群规是不允许的。所以此处略过。


IP属地:浙江1楼2021-12-05 00:34回复
    默克尔的强势,圣母姿态是怎么起来的,还不是因为美英法做事没本事,擦不了屁股,只有默克尔才能帮他们擦。
    但问题这屁股太大太脏,怎么擦得干净?


    3楼2021-12-05 23:34
    回复
      我不是很赞成德国想保留北约的说法,因为有个明证,德国的军事开支很少,
      这也是导致董王心生不满的一个原因,甚至因此拒绝和默克尔握手!


      5楼2021-12-05 23:52
      收起回复
        懂王才是最不屑保留北约的那个人,懂王一直鼓吹“战略收缩”。


        IP属地:浙江6楼2021-12-06 01:06
        收起回复
          还有,马克龙和奥朗德并非一个派系,而且马克龙和奥朗德之间存在巨大的仇恨和分歧,具体的可参考奥朗德的回忆录,在奥朗德的书中,马克龙就是一个一步步架空他,拐走他的人,从事金融银行工作,对工作三心二意,骗取他信任把他糊弄在鼓掌里的马屁精。奥朗德在政见上和马克龙是截然不同的立场和观点。马克龙立场上是偏右的,并不左。戴高乐主义大搞凯恩斯,光谱上不论如何都是左不到哪里去的。只不过没有勒庞右罢了。如果要说的委婉点,马克龙只能算偏右。


          IP属地:浙江9楼2021-12-06 01:23
          收起回复
            包括数次奥朗德都公开反对马克龙的政策。历史是有记忆的。


            IP属地:浙江10楼2021-12-06 01:23
            收起回复
              萨科齐的作为,他本质上砍了公共事业,又给私企加税,等于是两头得罪。至于中东那些操作,我说真的这并没有什么。如果要按照当时的情况看,首先,北非是法国的基本盘,法国必须要为北非东西,没有任何选择。如果我是法国的领导人我也会那么干。
              其次,当时世界格局苏联解体没多久,美国一家独大。法国在那种历史条件下追随美国,是有历史的局限性在里面的。这和以色列不以色列的没有任何关系。
              关于萨科齐的审判现在也已经很清楚了,萨科齐当时就是收了卡大佐贿赂,办不成事杀人灭口。卡大佐亲戚侄子、儿子的陈诉目前就是如此,这起案件也在调查。
              动辄犹太、以色列,这就是有严重的文明冲突论视角、


              IP属地:浙江11楼2021-12-06 01:27
              回复
                德国人从不迷恋北约,然而在现实面前,北约是可以利用的对象。如果德国和北约存在的是绝对的非黑即白的不合作,那么试问为何每次马克龙喊北约脑死亡的时候,每次马克龙对着俄罗斯搞事碰瓷试图乘美国削弱的时候,德国都会跳出来为北约说话呢?你可以去寻找历次德国外长马斯河国防部长冯德莱恩的陈诉,这些都是有记忆的。
                德国存在俾斯麦困境,军工不完备,但自身存在发展的主动权。德国也确实架空了欧洲制造业,而且1992年马约事件至今,德法关系就是貌合神离,甚至一样欧洲银行行长都要反复提名博弈。这样的情况又如何解释呢?
                如果德国推行欧洲一体化,赶走北约,试问对德国这个国家来说,他为何要冒着风险去独自面对沙皇呢?为何要跳出来呢?为何要和一个军工产业比自己发达的法国争夺政治和军事一体化的主导权呢?
                让法国衰落,此消彼长,到时候自己崛起,一家独吞欧洲难道不好吗?如果北约太早解体,对德国没有好处,解体是要解体的。但是矛盾分主次,利益也分主次,德国在历史机遇站在自己这边的前提,他为什么要和愣头青一样不利用北约这根杠杆呢?
                还有,一个发展下去必死无疑的法国,站在德国立场为什么要给他喘息的时间呢?法国推行欧洲一体化,这种虚无缥缈的政治正确,德国难道不该进行阻拦吗?这是国家利益,只有操作,没有感情。


                IP属地:浙江12楼2021-12-06 01: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