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吧 关注:7,454贴子:55,819

隋书中帝纪和传记部分有很明显的贞观后修改痕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隋书分为两部分。其中五卷帝纪,五十卷列传的编纂始于贞观三年,同一时间段周齐梁陈四朝史书也在编纂中,它们与隋书合称五代史。贞观十年正月魏徵将五代史进呈给李世民。另外三十卷的志又称为五代史志(包括隋周齐梁陈),始于贞观十五年,显庆元年由监修长孙无忌上呈给李治。
负责隋书帝纪和列传部分的除了魏徵外,还有孔颖达,许敬宗,颜师古等。如果只根据史料记述,五代史的编修时间段只有贞观三年至贞观九年末。但实际上贞观十年后,已经完成的五代史仍然有被修改的可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2-08 23:37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08 23:40
    回复
      隋书中三十卷的志不是和帝纪传记等一起完成的。北宋天圣年间对隋书进行了整理校勘。据宋本跋记载“凡勒成十志三十卷。显庆元年五月己卯,太尉长孙无忌等诣朝堂上进,诏藏秘阁。后又编第入《隋书》”。所以在显庆元年长孙无忌呈上五代史志后,隋书应该至少还有一次重新誊抄的过程,这期间会不会有修改?
      另外北宋人在他们所看到的隋书版本中发现书中所留撰写人的官职(比如魏徵和许敬宗)与他们在编写《隋书》时的职位不一致。他们怀疑是后人增加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2-08 23:45
      回复
        旧唐书 高宗本纪
        (贞观二十三年)六月…辛巳改民部尚书为户部尚书
        ———————
        李治改民部称呼为户部就是为了避李世民的名讳。【世】和【民】都是需要避讳的。这点在隋书中就有体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2-09 20:01
        回复
          长孙晟传
          突厥突利可汗本名染干,在归附隋朝后被封为启民可汗。此人在隋书中出现时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被称为【染干】或者【启民】可汗。此人在隋书中只有5处被称为【启人】可汗。其中3处都出现在长孙晟的传记中,1处出现在开皇十九年本纪中(冬十月甲午,以突厥利可汗为启人可汗,筑大利城处其部落。)另一处在高丽传中(炀帝嗣位,天下全盛,高昌王、突厥启人可汗并亲诣阙贡献,于是征元入朝)
          将【启民】写为【启人】应该就是为了避讳。但是在隋书中【启民】这个称呼相对于【启人】占绝对数量优势。出现【启民】的地方是贞观年间的编写的内容,而出现的几处【启人】的称呼应该就是贞观后修改的成果。
          在长孙晟的传记中启民可汗的事所占的比例也是很大的,但是通篇没有出现一次【启民】的称呼,要么是【启人】,要么是【染干】。相比于其它涉及到启民可汗的传记,长孙晟传记中这种写法显得很怪异。所以这篇传记很大可能完全是后来才加上的,时间是在李治登基之后。此时长孙无忌主管五代史志的编修,在朝廷中也是大权独揽,所以动用权利为其父增加一片超长传记是很有可能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2-09 20:13
          收起回复
            隋朝占世界经济百分之七十有出处吗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2-11 09:27
            收起回复
              将民部写为户部的地方
              隋书中帝纪和传记中【户部】出现了三次。分别在卷五十一长孙炽传,卷七十一冯慈明传,七十三卷梁文谦传。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2-11 16:04
              回复
                隋书 卷五十一 列传第十六 长孙炽传
                炽字仲光,上党文宣王稚之曾孙也。祖裕,魏太常卿、冀州刺史。父兕,周开府仪同三司、熊绛二州刺史、平原侯。炽性敏慧,美姿仪,颇涉群书,兼长武艺。建德初,武帝尚道法,尤好玄言,求学兼经史、善于谈论者,为通道馆学士。炽应其选,与英俊并游,通涉弥博。建德二年,授雍州仓城令,寻转盩啡令。频宰二邑,考绩连最,迁崤郡守。入为御正上士。高祖作相,擢为丞相府功曹参军,加大都督,封阳平县子,邑二百户。迁稍伯下大夫。其年王谦反,炽从信州总管王长述溯江而上。以炽为前军,破谦一镇,定楚、合等五州,擒伪总管荆山公元振,以功拜仪同三司。及高祖受禅,炽率官属先入清宫,即日授内史舍人、上仪同三司。寻以本官摄判东宫右庶子,出入两宫,甚被委遇。加以处事周密,高祖每称美之。授左领军长史,持节,使于东南道三十六州,废置州郡,巡省风俗。还授太子仆,加谏议大夫,摄 长安令。与大兴令梁毗俱为称职。然毗以严正闻,炽以宽平显,为政不同,部内各化。寻领右常平监,迁雍州赞治,改封饶良县子。迁鸿胪少卿。后数岁,转太常少卿,进位开府仪同三司。复持节为河南道二十八州巡省大使,于路授吏部侍郎。大业元年,迁大理卿,复为西南道大使,巡省风俗。【擢拜户部尚书】。吐谷浑寇张掖,令炽率精骑五千击走之,追至青海而还,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六年,幸江都宫,留炽于东都居守,仍摄左候卫将军事。其年卒官,时年六十二。谥曰静。子安世,通事谒者。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2-11 16:13
                回复
                  长孙炽传中【擢拜户部尚书】这句话肯定是在李治时期才写的。但是不能确定长孙炽的传记是否完全是李治时期增加的。不过升为正三品的民部尚书是履历里的大事,如果贞观年间的隋书就有长孙炽传,那么应该不可能不写其为民部尚书的事,如果写了的话,就应该写为【擢拜民部尚书】。所以与长孙晟传处于同一卷的长孙炽传很有可能也是李治时期增加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2-11 16:25
                  回复
                    卷七十一 列传第三十六
                    冯慈明,字无佚,信都长乐人也。父子琮,仕齐官至尚书右仆射。慈明在齐,以戚属之故,年十四,为淮阳王开府参军事。寻补司州主簿,进除中书舍人。周武平齐,授帅都督。高祖受禅,开三府官,除司空司仓参军事。累迁行台礼部侍郎。晋王广为并州总管,盛选僚属,以慈明为司士。后历吏部员外郎,兼内史舍人。炀帝即位,以母忧去职。帝以慈明始事藩邸,后更在台,意甚衔之,至是谪为伊吾镇副。未之官,转交阯郡丞。大业九年,被征入朝。时兵部侍郎斛斯政亡奔高丽,帝见慈明,深慰勉之。俄拜尚书兵曹郎,加位朝请大夫。十三年,摄江都郡丞事。李密之逼东都也,诏令慈明安集氵廛、洛,追兵击密。至鄢陵,为密党崔枢所执。密延慈明于坐,劳苦之,因而谓曰:"隋祚已尽,区宇沸腾,吾躬率义兵,所向无敌,东都危急,计日将下。今欲率四方之众,问罪于江都,卿以为何如?"慈明答曰:"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密不悦,冀其后改,厚加礼焉。慈明潜使人奉表江都,及致书东都留守,论贼形势。密知其状,又义而释之。出至营门,贼帅翟让怒曰:"尔为使人,为我所执,魏公相待至厚,曾无感戴,宁有畏乎?"慈明勃然曰:"天子使我来,正欲除尔辈,不图为贼党所获。我岂从汝求活耶?欲杀但杀,何须骂詈!"因谓群贼曰:"汝等本无恶心,因饥馑逐食至此。官军至,早为身计。"让益怒,于是乱刀斩之。时年六十八。梁郡通守杨汪上状,帝叹惜之,赠银青光禄大夫。拜其二子惇、怦俱为尚书承务郎。
                    【王充】推越王侗为主,重赠柱国、【户部尚书】、昌黎郡公,谥曰壮武。长子忱,先在东都,【王充】破李密,忱亦在军中,遂遣奴负父尸柩诣东都,身不自送。未几,又盛花烛纳室。时论丑之。
                    ————————
                    冯慈明传中最后一部分除了出现了【户部】这个贞观后词汇,【王充】也是明显的避讳写法。个人感觉冯慈明传中只是最后一部分是李治时期增加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2-13 16:56
                    回复
                      卷七十三 列传第三十八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子文谦嗣。
                      文谦弘雅有父风,以上柱国嫡子,例授仪同。开皇十五年,拜上州刺史。炀帝即位,转饶州刺史。岁余,为鄱阳太守,称为天下之最。【征拜户部侍郎】。辽东之役,领武贲郎将,寻以本官兼检校太府、卫尉二少卿。明年,又领武贲郎将,为卢龙道军副。会杨玄感作乱,其弟武贲郎将玄纵先隶文谦,玄感反问未至而玄纵逃走,文谦不之觉,坐是配防桂林而卒,时年五十六。
                      少子文让,初封阳城县公,后为鹰扬郎将。从卫玄击杨玄感于东都,力战而死,赠通议大夫。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2-13 19:39
                      回复
                        资料详实,给楼主点赞加精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1-12-14 10:30
                        回复
                          隋书中有【王世充】和【王充】两种写法。
                          【王世充】在帝纪和传记中出现在:
                          炀帝本纪,恭帝本纪
                          列传第八 河间王杨弘子杨庆传
                          列传第十一 长孙平子长孙师孝传
                          列传第二十一 张衡传,杨汪传
                          列传第二十二 薛道衡之侄薛迈传
                          列传第二十四 杨昭子杨侗传
                          列传第二十七 王韶子王士隆传
                          列传第二十九 王辩传
                          列传第三十五 刘元进传,李密传,裴仁基传
                          列传第四十一 祖君彦传
                          列传第四十九 突厥传
                          ——————
                          【王充】出现于
                          列传第六 苏威传
                          列传第三十六 冯慈明传,元文都传,卢楚传
                          列传第五十 王世充传,段达传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2-15 19:44
                          回复
                            隋书王世充传除了传前的人名写的是王世充,整个传记从头至尾都用的都是【王充】的写法,应该是贞观后完全新增的一篇传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12-15 20:06
                            回复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 段达
                              段达,武威姑臧人也。父严,周朔州刺史。达在周,年始三岁,袭爵襄垣县公。及长,身长八尺,美须髯,便弓马。高祖为丞相,以大都督领亲信兵,常置左右。及践阼,为左直斋,累迁车骑将军,兼晋王参军。高智惠、李积等之作乱也,达率众一万,击定方、滁二州,赐缣千段,迁进仪同。又破汪文进等于宣州,加开府,赐奴婢五十口,绵绢四千段。仁寿初,太子左卫副率。大业初,以蕃邸之旧,拜左翊卫将军。征吐谷浑,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帝征辽东,百姓苦役,平原祁孝德、清河张金称等并聚众为群盗,攻陷城邑,郡县不能御。帝令达击之,数为金称等所挫,亡失甚多。诸贼轻之,号为段姥。后用鄃令杨善会之计,更与贼战,方致克捷。还京师,以公事坐免。明年,帝征辽东,以达留守涿郡。俄复拜左翊卫将军。高阳魏刀儿聚众十余万,自号历山飞,寇掠燕赵。达率涿郡通守郭绚击败之。于时盗贼既多,官军恶战,达不能因机决胜,唯持重自守,顿兵馈粮,多无克获,时皆谓之为怯芃。十二年,帝幸江都宫,诏达与太府卿元文都留守东都。李密据洛口,纵兵侵掠城下,达与监门郎将庞玉、武牙郎将霍举率内兵出御之。颇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
                              【王充】之败也,密复进据北芒,来至上春门,达与判左丞郭文懿、尚书韦津出兵拒之。达见贼盗,不阵而走,为密所乘,军大溃,津没于阵。由是贼势日盛。及帝崩于江都,达与元文都等推越王侗为主,署开府仪同三司,兼纳言,封陈国公。元文都等谋诛【王充】也,达阴告【充】,为之内应。及事发,越王侗执文都于【充】,【充】甚德于达,特见崇重。既破李密,达等劝越王加【充】九锡备物,寻讽令禅让。【充】僣尊号,以达为司徒。及东都平,坐诛,妻子籍没。
                              ——————
                              列传第五十专门记载乱臣贼子,段达传既然在这一卷,说明其投靠王世充的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而传记中这一部分都以【王充】称呼王世充,因此段达传应该也是李治时期完全新增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12-15 2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