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3吧 关注:244,501贴子:3,708,744
  • 3回复贴,共1

与仇结亲的陆逊和厚颜无耻的陆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县人士。本名陆议,(他家)世代都是江东的名门望族。
根据《陆氏世颂》记载:陆逊祖父陆纡,字叔盘,头脑敏捷、品性温良、兼有才思与学识,(官职是)守护城门的校尉。陆逊父亲陆骏,字季才,淳朴而有美德、守信并且宽厚,为邦国宗族所怀念,官做到九江都尉。
陆逊从小便父母双亡,跟随叔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官任处(一起生活)。袁术与陆康有嫌隙,企图攻打陆康,陆康将陆逊及众亲属家眷遣送回吴县老家。陆逊比陆康的儿子陆绩还要年长四岁,于是代替他管理家业。
根据《后汉书》与《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的记载:袁术屯兵寿春,准备攻打徐州,军中缺粮,士兵饥饿,便向陆康索要三万斛米。陆康认为袁术是反贼,关闭城门不与之来往,在城内整修战备以便抵抗,袁术听闻大怒。当时屈身于袁术的孙策曾经去拜访过陆康,陆康并未亲自会见,而是派主簿接待,孙策一直怀恨在心。于是袁术命令孙策攻打陆康,将庐江重重包围。陆康坚守到第二年,城池才陷落。之后一个多月,陆康便病逝了,享年七十岁。
陆逊二十一岁开始在孙权的将军府中供职,历任东、西曹令史,后外放为海昌县屯田都尉,并兼任县长。正逢县内连年干旱,陆逊开仓放粮、救助贫民,并亲自劝勉督促农耕与蚕桑的工作,百姓受益匪浅。当时,吴、会稽、丹杨三郡都有许多百姓因逃避税赋而藏匿山中,陆逊大力宣传屯田的好处,恳请逃民顺应招募。会稽山贼首脑潘临,长期为害乡里,历任县官都束手无策。陆逊召集人马,入山讨伐,终于降服了潘临,手下兵士也增加到了两千多名。鄱阳县山贼头目尤突造反,陆逊将之讨灭,因功升任定威校尉,在利浦驻军。孙权自此对陆逊青眼有加,并将兄长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他。
孙策挟私报复,曾间接逼死了陆康;陆逊忍辱负重,不得不迎娶仇人之女。而那个比堂侄年纪还小的陆绩,白生了一副好皮囊,人品却不怎么样。
陆绩六岁时(公元193年),于九江拜访袁术(袁术称帝前四年,此时他与陆康尚未交恶)。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陆绩却偷偷在怀里藏了三颗。临行,他向袁术行礼辞别,不料橘子跌落在地。袁术责问他做客别家,为何连吃带拿。陆绩吓得跪倒在地,辩称“拿回家孝敬母亲”,袁术大为惊奇(怎会有如此表脸滴淫)。尽孝本来光明正大,何不事先禀明主人,不问自取是为贼也!以贼赃侍母,母肯安食否?可见“孝亲”只是陆绩掩盖其贪婪脾性之借口。先行鬼蜮之事,后称狡诈之言,既图小利,又贪美名,可谓“贱man”模板。(估计袁术和陆康的梁子便由此结下;袁术心说:汝今日盗吾橘,吾早晚爆汝菊!)
注:194年,孙策投袁术;195年,孙策脱离袁术;其间讨伐陆康。《后汉书》原文“受敌二年,城陷”中的“二年”应指围城之战跨年(194年某月-195年某月),算来必不足两年。如此,孙策逼死了威武不屈、嫉恶如仇的陆康;50年后,孙权逼死了忠心耿耿、屡立大功的陆逊。


IP属地:河南1楼2021-12-26 18:01回复
    陆逊那是孙权为拉拢士族而采取的政治手段。而且孙权让结姻,陆逊和孙氏也没资格说不吧。但是孙氏确实是运气好,嫁给仇人还能过得那么幸福,丈夫是国之栋梁,儿子也是国之栋梁


    IP属地:意大利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2-26 23:49
    收起回复
      陆绩偷橘还有一点好玩的是在演义里被诸葛亮嘲笑。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2-30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