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易数研究吧 关注:1,005贴子:1,948
  • 0回复贴,共1

腊八节,俗称“腊八”,旧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与中国古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腊八节,俗称“腊八”,旧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与中国古代祭祀有关,汉族传统节日,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腊八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
“冬不推,腊不轧”是百姓深谙的一句民谚。意思是说,冬至日这天,不能推磨;腊月初八当日,不能上碾轧谷米。其实,传统意义上的“推年磨”(旧时指为过年准备米面而推磨),早在十月,各家早已完成。
旧时,石磨、石碾属白虎、青龙之列,民间忌讳在冬至、腊八祭来推磨轧碾,出于星辰信仰。老人们说,磨的上扇为乾,下扇为坤;碾的碾砣为乾,碾盘为坤。乾,又谓之阳,天也;坤又谓之阴,地也。先民们在冬至、腊八、年头岁尾等重大节日里,深恐天地交会,又忌讳阴阳磨合,故有此说。
旧时,民间还有“躲腊八”的习俗。腊八节,新媳妇不能呆在婆家。腊月初七下午,新媳妇就得动身,要么奔着姨家去,要么去姑姑家。但等腊月初八这天过去,便可返回婆家。这一民俗现象,民间习称“躲腊八”。究其原由,说法不一。一说,新媳妇为躲避听到铲子与铁锅的撞击声;一说,为了不让新媳妇看到婆家无米下锅的窘境,如今,这一习俗在当地已绝迹。
腊八节是农历腊月里最重大的一个节日。旧时的百姓对此节日非常重视。可以说,从腊八节开始,许多人家便开始忙年了,打豆腐、杀年猪、宰公鸡、打冻儿、蒸饽饽、置办各种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起来。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1-10 12:5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