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吧 关注:3,049贴子:25,950

吴大帝——孙权军事思想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在汉室倾危、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的东汉末年,孙权猝然受命统御东吴,以固据江南、图谋天下的远大抱负,正确处理富国与强兵、政治与军事、守成与进取、安内与拓外、进攻与防御、联盟与对抗等诸方面关系,集众力用众智,领导吴国实现了发展壮大,对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和确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结束社会混乱,促进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IP属地:广东1楼2022-01-13 08:01回复
    (二)赤壁抗曹。公元191—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地区。随后,曹操的目标转向了南方的地方军事集团:荆州刘表、江东孙权和归顺于刘表的刘备。公元208年八月,随着刘表病逝,其子刘琮降曹,围绕荆州之争,曹操、孙权二方势力的矛盾冲突白热化。曹操先得了荆州的政治中心襄阳城,又于当阳长坂大胜刘备,占据了江陵,加之收编了刘琮的水军,在军事上占据了较大优势,随即率兵自江陵顺江东下直逼东吴。面对曹军大举进犯,孙权听取周瑜、鲁肃的建议,力排江东政权内部迎曹派的异议,下定决心收降刘备抗击曹操。命“瑜(周瑜)、普(程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渡江西上与曹操对阵。是年十一月,吴军在赤壁和乌林以诈降火攻大破曹军。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役确立了孙权在南方主导位置,曹操一时难以南下,三国鼎立局面初步形成。


    IP属地:广东3楼2022-01-13 08:01
    收起回复
      (三)智取荆州。赤壁之战后,孙权为了巩固孙、刘之间关系,帮助刘备发展势力以共同抗曹,同意刘备暂时借有荆州辖地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一部分。但随着时间推移,孙、刘关系渐生嫌隙。刘备势力强大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绝了孙权提出的共同取蜀的主张,先于江陵周围水陆要冲作出军事部署阻止吴军西上,曾对孙权部将孙瑜说:“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后又独自出兵攻蜀。刘备相继夺取益州后,在地理上同荆州联成一片,从长江上游对东吴安全构成了威胁,加上前期刘备人蜀后的表现。当孙权得知此消息后,立即令诸葛瑾向刘备讨回荆州诸郡。刘备拒绝归还,说:“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孙权认为“这是借而不还,而用空话搪塞拖延时间。”于是设置了荆州南部三个郡的太守,结果关羽把这些人全都撵走。孙权大怒,就派遣吕蒙指挥鲜于丹、徐忠、孙规等领兵二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陽三郡,派鲁肃领一万人马驻守巴丘,用以防御关羽。孙权进驻陆口,为各路军队的指挥、调度。吕蒙军队一到,长沙、桂陽二郡全部归服,只有零陵太守郝普不愿归降。正好刘备率五万兵来到公安,派关羽领兵三万挺进益陽与万余兵的鲁肃、甘宁对峙,甘宁仅一千三百兵就吓得关羽不敢涉水,堆起木柴围建军营防守,此处湘水地名曰“关羽濑”,双方展开了外交谈判“单刀聚会”。事态紧急,孙权于是召回吕蒙等人回援鲁肃。吕蒙派人诱降郝普,郝普投降东吴,吕蒙得到三郡的将领、太守后,领兵东还,与孙皎、潘璋归并鲁肃军队共同前进,在益陽抗击关羽。还未交战,适逢曹操进军汉中,刘备害怕丢失益州,便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派诸葛瑾回访,同意结好为盟,于是把已拿下的零陵还给刘备,暂时支援刘备回守益州抗曹。暂时平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陽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属刘备。公元219年春天,孙权进兵攻打合肥,以策应刘备夺取汉中,吸引魏军退出汉中。夏天,刘备争夺汉中打了两年之久,终于占有汉中,并派刘封、孟达、李严等前往攻占上庸等地,在沔阳自立汉中王。秋天,命关羽前往襄樊讨伐曹魏。此前,孙权为进一步巩固双方关系紧密,派遣使者为儿子向关羽求娶女儿联姻和索回荆州诸郡,关羽尽然大骂使者,拒绝请求,孙权大怒。再一次感受到欺骗,“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认为夺回荆州是现实需要。于是,孙权派人向曹操请盟,先缓和魏、吴对抗局势,集中精力解决荆州问题。孙权听取吕蒙策略,将“假称病笃”的吕蒙召回,安排“才堪负重”“未有远名”的陆逊代替吕蒙驻守陆口,从而减轻镇守荆州的关羽的戒心。陆逊到任后,又用吹捧和仰慕的卑言恳词进一步麻痹关羽,使得关羽放心从荆州调走大量兵力去攻取曹魏的襄樊。随后,孙权“潜军而上,使陆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等地,并擒杀了关羽。就这样,孙权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夺回了荆州。荆州一役,既解除了上游刘蜀的威胁,又使孙吴获取了大量土地和人口,实现了鲁肃“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规划。


      IP属地:广东4楼2022-01-13 08:02
      收起回复
        (四)夷陵退蜀。荆州被夺、关羽被杀,宣告孙、刘联盟破裂。孙权虽获胜,却树敌于刘备,吴、蜀之战势所难免。为了避免两面作战,孙权不惜向曹操“上书称臣,称说天命”,向曹丕“使命称藩”,以缓和曹魏,换取信任。曹魏乐见吴、蜀相争,同时不在魏、吴边境示兵,鼓励孙权将吴兵主力调往荆州备战抗蜀。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元章武。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同年六月调动军队,七月正式率十余万兵大举伐吴。面对蜀军的战略进攻,孙权命右护军、镇西将军、娄侯陆逊为假节、大都督,驻守夷陵(今湖北宜都北),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5万人抗敌。吴军避开蜀军锋芒,主动后撤、引敌深入,将其带入了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两军对峙,陆逊坚守不出,从第二年222年正月一直相持到六月,蜀军师老兵疲,陆逊乘机用火攻连破蜀军40余营,刘备大败,将领杜路、刘宁等投降。刘备逃到马鞍山上,列阵布军防守。陆逊督促各军四面收围紧逼,蜀军土崩瓦解,死者数以万计。刘备乘黑夜逃走,只有驿站里的人自动挑担兵卒扔下的铠甲、铙钹,在隘口烧化以阻断吴追兵的道路,刘备才得以逃入白帝城。蜀军船只军器、水军步兵的物资,一下子全都丢失殆尽,兵卒尸体随水漂流,拥塞江面而下,几乎全军覆没。夷陵一战,蜀国元气大伤。从此,魏、吴、蜀三国正式进入鼎立阶段。


        IP属地:广东5楼2022-01-13 08:03
        回复

          公元226年,大秦(古罗马)商贾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派遣人引荐给孙权,孙权询问大秦国风土习俗如何?秦论皆对答如流。当时诸葛恪正在讨伐丹阳叛乱,获取黝、歙短人,秦论见到后说:“大秦还没有这类人”。孙权以男女各十人,差遣会稽官吏刘咸赐予秦论,刘咸转达王意,于是秦论返回本国后将此事上报国王。


          IP属地:广东6楼2022-01-13 08:03
          收起回复
            二、独树一帜的军事思想
            东吴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本质上是一部战争史。孙权既是开国帝王,也是吴军统帅。吴军南征北战,打了许多光耀史册的大胜仗,其中有的是孙权亲征,有的是他择将而征,但无一不是在他的军事思想指导下所取的。他的军事思想不同于曹操、刘备、诸葛亮,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在国家安危上,主张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公元221年八月,孙权下令诸将日:“夫存不忘亡,安必虑危,古之善教。”㈤意思是告诫大家荆州虽然夺取了,但要提高警惕,加强武备,随时应对蜀国发动战争报复。孙权的忧患意识不可谓不强,即使在形势好的情况下,也始终在考虑如何更好地维护东吴的安全。赤壁之战大胜曹军后,孙权丝毫没有懈怠,而是积极谋划,多方准备,以应对曹操犯吴。内政上,他调派将领贺齐、蒋钦、陆逊,对丹阳、豫章两郡内越民的武装暴动进行了平定,保持了辖内的社会稳定。北伐上,加强深化与刘备的主次关系,默认刘备领荆州牧,同意刘备借有荆州江南诸郡(南郡、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一部分,并“进妹固好”,以招揽刘备共同抗曹。军事上,安排周瑜、程普、鲁肃、吕范等大将分别为南郡、江夏、汉昌、彭泽太守,确保西线无虞;同时,还在濡须水口立坞,提前预置战场。孙权这些居安思危的战争准备,使东吴成功抵住了强大曹魏的进攻企图。
            (二)在国防建设上,主张以民为本、富国强兵。孙权统事东吴时,所辖六郡位于长江沿岸和下游地区,生产力水平、经济文化、人口数量及都城建设等,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带。孙权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若要与曹、刘抗衡,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实力,而要兵强唯有以民为本、与民生息,东吴的经济才能得到发展,人口才能得到增长,财力和兵源方能得到保证。孙权认为农桑乃立国之本,提出“君非民不立,民非谷不生”,公元203年便开始推行屯田制,并亲自驾牛扶犁,鼓励军队、百姓参加农垦;同时,孙权了解和体谅战事给民众带来的疾苦,知道国家、军队的供给依靠民众,每次大战后,都会下令宽息调赋,并提出“禁进献御,减太官膳” “用旧材瓦,修建业宫”。以身作则带头节俭。东吴的手工业特别是造船业非常发达,建造的战船是当时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此外,孙权还大兴水利,亲自规划开凿运河,这些运河平时灌溉农田、通商运输,战时航行战船、运粮调兵。这些措施使得东吴国力日盛,孙权曾与将帅大臣交谈时说: “自孤兴军五十年,所役赋凡百皆出于民”,可见民富国强是东吴卫国制敌的坚实基础。


            IP属地:广东7楼2022-01-13 08:03
            回复
              (三)在战略指导上,主张胸怀全局、审时度势。孙权志存高远,一生鼎足江南、图谋天下的远大抱负,曾在《告天文书》中说: “孤生于东南,遭值期运,承乾秉戎,志在平世,奉辞行罚,举足为民。”统事东吴不久,鲁肃便进言“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衅”,并为东吴制定了“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和规划,这些都与孙权不谋而合。这样的战略目标和规划,既符合东吴国情和地缘实际,又能为东吴力量所企及。沿着吴军南征北讨的历史脉络,可以清晰地发现孙权正是按照先“鼎足江东”,后“据有长江”,再“建号帝王”的步骤,来确定和推进打不打、和谁打、何时打、在哪儿打等作战进程的。三国争战,是群英问斗智、斗勇、斗力的生死角逐,关系混乱纷杂,局势变幻无常。决定了打还不够,还要筹划怎么打。群雄环伺,军事行动如果不顺应大势,盲目冲动,一意孤行,很有可能导致腹背受敌,一败涂地。孙权根据东吴战略利益需要,屈身受辱,周旋于魏、蜀之间,一会化敌为友,一会又化友为敌,政治、外交策略均为谋求军事上立于不败之地而服务。曹军兵临城下,气势逼人,独力难支,则纳刘抗操;刘备霸占荆州不还,自身势力受威胁加剧,非战不得,则虚臣于曹,以集力取荆;夷陵大捷,本可趁胜追击,却适时而止,复又联蜀抗魏,让曹魏南侵无望。孙权的胸襟谋略,使得东吴在三国争战中一直处于主动,无往不利,奠定并造就了东吴的发展壮大和强盛,建立了与魏、蜀鼎立平分天下的丰功伟绩。


              IP属地:广东8楼2022-01-13 08:03
              回复
                (四)在军队建设上,主张水军立国、据守长江。东吴境内水系发达,北据长江,南临大海,内有钱塘江、赣江、闽江、湘江、东江、北江、西江、珠江、韩江等及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大江大湖,而且大多连接成网。孙权因地制宜,坚持以“水军立国”,先后在长江沿岸设置了二十几个军镇督,并将长江防线分为三个区,从西到东依次为江陵防区、武昌防区、建业防区,根据战争需要,既可单独行动,也可联合策应。范文澜主编的《中国通史》讲到: “吴以水军立国,有船五千余艘,水军主力在长江,但航海规模也很大。”实践证明,孙权的这一建军卫国思想成效巨大,魏、吴、蜀三国战斗大多发生在长江流域,先有赤壁南郡之战、濡须之战,后有荆州之战、夷陵之战、江陵之战、洞浦之战、江夏之战、石亭之战、六安之战、柤中之战,孙权均以水军占据主导并取得大、小胜,少败,从而奠定了鼎立之势。曹魏擅长陆战,孙吴擅长水战,数次合肥之战中,孙权避免在陆地上与魏军冲突消耗,而是依托长江天险进行积极有效的防御攻守兼备。魏军几次望江而畏,曹丕曾感叹: “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④


                IP属地:广东9楼2022-01-13 08:03
                回复
                  (五)在用人问题上,主张举贤任能、集智集力。吴是三国之中立国时间最长的一个,除了天时、地利,拥有一支数质量均高的人才团队是其原因之一。曹魏人才虽盛,但遭遇北方汉末多年混乱导致,士族派系林立较为分散;蜀国因刘备重用荆州派人士,忽略重视益州人,诸葛亮秉承遗志专权独大,人才慢慢日趋凋零,以致出现“蜀中无大将、相”。孙权则大不同,他说:“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可谓孙权在用人问题上的真实写照。首先,孙权善于识才。他先后任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四位大都督,他们文韬武略各有所长,在成就东吴帝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三国志》作者陈寿感叹:“(孙)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埋’南宋文学家洪迈在《容斋随笔》中亦有评价:“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名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虽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所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㈢其次,孙权善于用才。他能用人所长,在配备作战班子时,注重年龄、资历、才能、性格上的搭配,取长补短,各尽其能。他能集思广益,耐心听取各方面不同的意见,择善而从,充分发挥文臣武将的积极作用。第三,孙权善于聚才。三国时期,风云际会,人才辈出,欲得天下,必先得人。孙权即位之初,便多方“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不论是江东本地的还是北方外来的,不问出处,一概择贤重用,吸引了一大批英杰投奔东吴。他对部将不是简单地命令任用,而是用真诚的感情来维系共处,让部将感受到人格的尊重,真正做到了得人、得心、得力。


                  IP属地:广东10楼2022-01-13 08:04
                  收起回复
                    三、守正出奇的指挥艺术
                    纵览一生战绩,孙权不愧是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他领导指挥千军万马屡克强敌,特别是在关键性战役中往往有精彩的表现,所展现出的胆识、胸怀,尤其是军事指挥艺术,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明印记。
                    (一)谋定而战,决策果断。孙权注重发挥众人长处,能够广泛听取各方议论,虚心接受部属建议。但这并不代表孙权是一个缺少主见、优柔寡断的领导者。相反,他是一个行事沉稳,考虑问题周全,杀伐决策果断的军事指挥员。曹操占有荆州后向东吴大兵压境,东吴政权内部对“迎曹”还是“抗曹”意见一时难以统一。孙权在听完周瑜、鲁肃对曹军优劣势的客观分析后,即定下抗曹决心,并拔出配刀砍去奏案一角,说: “诸将吏敢有复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夷陵大胜刘备后,吴、蜀再次结盟,吴国政权内部一度出现对蜀国的猜疑和不信任,认为蜀国可能背盟通魏,建议吴国早作战争准备。孙权立场坚定,力排众议,斩钉截铁地说: “吾待蜀不薄,聘享盟誓,无所负之,何以致此”, “人言苦不可信,朕为诸君破家保之。”孙权愿以家族破败来担保蜀国不会对吴用兵,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决策是正确的。
                    (二)善用奇招,出奇制胜。孙权年少就跟随父兄征战南北,每每参与军事谋划,都令长兄孙策及诸将折服,史书记载: “每参同计谋,(孙)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㈤为此,孙策多次当着众人面指着孙权说: “此诸君汝之将也。”⑨孙权谋略出众,善用奇招。如智取荆州,前文提到,孙权召回“遂称病笃”的吕蒙,安排年轻历浅、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替代吕蒙,让关羽彻底放下戒心,一俟关羽将兵力调往樊城,即命令吕蒙带兵3万,乘民用快船80余只,并挑选水性好的士兵身着白衣,打扮成商人,在船上摇橹,其他精兵则潜伏在船舱内,日夜兼行,悄悄接近关羽设在江边的哨所,全数俘获哨兵后,再让俘虏叫开城门,兵不血刃、轻而易举地夺取了荆州。又如,公元213年正月,曹军进发濡须口,战初孙权江西大营被攻破,都督公孙阳被曹操俘获。面对失利,孙权率7万兵士亲自上阵,他以甘宁为前部督,密令甘宁“夜人魏军”,吴百余精兵“拔鹿角,逾垒人营,斩得数十级”,打得曹军惊慌失措;后又以水军围攻曹军,均取得了不小的战果。几次失利后,曹操开始“坚守不出”,双方一直相持到春雨季来临,由于担心江水暴涨,曹操不得不撤军无功而返。


                    IP属地:广东11楼2022-01-13 08:04
                    回复
                      (三)用将不疑,大胆放权。三国中,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刘备用人重亲疏且刚愎自用,相比之下,孙权用人则是量才录用且用之不疑。甘宁曾是其杀父仇人黄祖的部下,投奔孙权后,孙权不计前嫌, “同于旧臣”,非常器重他,后甘宁屡建奇功。诸葛瑾是诸葛亮同父异母的兄弟,在吴蜀关系紧张时期,有人进言称他“假以请和为辞,欲背吴人蜀”,孙权不为所动,说:“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事实最终证明孙权对诸葛瑾的信任是正确的。士为知己者死,孙权对部属的信任,赢得了部将的忠心爱戴和舍死效命。合肥之战中,孙权轻敌,被曹将张辽突袭。为了护卫孙权突围,凌统率手下300人拼死力战,最后这300人全部战死,凌统也多处身受重伤。对看准的人才,孙权敢于委以重任,鲁肃和陆逊受任大都督时,都很年轻,资历也不丰厚,孙权既授职也授权,不但给予大力支持,还从不掣肘,言听计行,放手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四)善于权变,用兵灵活。孙权通读经史,领兵东吴后,更是抓紧研习《孙子》《六韬》等,正如他自己评价的,“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④。同时,孙权还把兵法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军事实践中来。他用兵轻重分明,江夏太守黄祖因“射杀”孙坚成为孙氏世仇,孙权前后共发动三次征讨黄祖的战争。第一次征讨正当全力攻城、有望捉住黄祖的时候,豫章、丹阳等多郡山越发生“暴动”,严重威胁到政权稳固,他权衡利弊轻重,认为平定山越比捉拿黄祖更紧迫,便毫不犹豫地带兵回吴。他用兵虚实难辨,公元224年八月,曹丕第三次兴兵伐吴,到达广陵(今江苏扬州)准备渡江,孙权得知后,判断正值秋汛,曹丕难有作为,于是没有带兵应对,而是令人“植木衣苇,为疑城假楼,自石头至于江乘,连绵相接数百里,一夕而成;又大浮舟舰于江”㈢。曹丕看到东吴防守如此严密,只得退兵。他用兵因人而定,曹丕死后,其子曹教继位,孙权认为丕不如操、毅不如丕,于是决定改变防守态势,主动寻机与曹魏大战,命鄱阳太守周鲂用假降书信引诱魏大司马、扬州牧曹休出兵,孙权指挥陆逊为假黄钺大都督中部军,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以伏兵在石亭至夹石大胜曹休,斩获万馀人,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这一战,给蜀国以极大鼓舞,促使诸葛亮第二次伐魏。


                      IP属地:广东12楼2022-01-13 08:04
                      收起回复
                        (五)科法严峻,军纪严明。在魏、吴、蜀三国中,吴国的科律刑法相对较多而且严厉。这是因为孙权十九岁统事东吴,虽然得到张昭、周瑜等的大力辅佐,但威信并不是很高。为此,孙权制定和实行了一套完备齐全的法律条令,用以约束将领控制军队,限制江东豪强宗帅的胡作非为。孙权明确,文臣武将一旦触犯法律将严惩不贷,“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违犯,有罪无赦。以杀止杀,行之一人,其后必绝”㈢。如,公元245年秋, “将军马茂等图逆,夷三族”㈤;战功显赫的大将蒋钦的次子蒋休,因罪被夺去爵位和职务,大将甘宁的儿子也因犯罪被流放到会稽服劳役。濡须之战时,曹操远远看见孙权舟船军队严明整肃,也不得不钦佩地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依靠了严峻的科法治军,孙权的军队纪律严明,民众拥护,战力较强。


                        IP属地:广东13楼2022-01-13 08:05
                        回复
                          权吧也来一份


                          IP属地:新加坡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1-13 11:13
                          收起回复
                            绝对是哪个公众号搬过来的,吹过头了,孙权固然是那个时代的翘楚,但真没这贴描述的那么厉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1-13 20:00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7楼2022-01-18 04: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