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吧 关注:126,671贴子:1,982,105
  • 1回复贴,共1

一个身价千万的养猪厂长把自己多年的养猪经验分享给大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人才是猪场的栋梁支柱。一个猪场只要有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整个猪场就有活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猪的生理阶段
猪的生理阶段划分说法不一,一般猪自出生到出栏要经历乳仔猪、断奶仔猪(15-30公斤体重 ) 、育肥前期(30-60kg) 、育肥后期(60kg-出栏)几个生长阶段。
2、一个明智的养猪者,不要把精力放在怎样把病猪治好上,而应放在怎样让猪不得病上。
3、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4、种猪是效益的基础,环境是疾病的根源,防疫是利润的砝码,管理是企业的生命。
本文章由大禹畜牧设备提供
二.猪的生长育肥规律
1 .总体的生长
(1)绝对生长
即日增重,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小,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总的规律是慢——快——慢。
5、通过加强管理可以解决猪场的所有问题,没有灵丹妙药。
6、在生猪销售价格上注意季节变化和养猪业的波浪式发展规律。
7、养猪要有四心:精心、爱心、耐心、责任心。
8、猪病防制要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确诊、早隔离、早治疗。
9、猪场的传染源,若要按照我们控制非典(SARS)的方法,切断传染源,截断传染途径,控制流动密度,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性疾病。
10、一旦有猪发病,往往会先在是什么细菌,是什么病毒感染上找原因,其实营养、环境条件、霉菌毒素或应激才是这次发病的真正原因。
11、保育是变压器,它会把产房的失误放大也会缩小。有经验的养猪人会在保育阶段安排精兵强将。
12、小猪怕冷,肥猪怕热,所有猪都怕潮湿。猪还要求空气新鲜、光线充足、营养全面、环境安静,只要满足这些要求,养好猪并不困难。
13、一只发病,整窝用药。一栏发病,全群预防。群防群治,群体保健。
14、只有把猪当成宠物养,才能真正养好猪。
15、最好的治疗是在温暖、干净、干燥的环境下养猪。
16、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一名最好的神医,是一剂最神的良药。
17、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猪病流行情况,过去在养鸡场发生过,但养鸡场通过强化种鸡免疫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把问题基本解决了,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18、养猪场应该向养鸡场学习。
19、全方位地推进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综合防控”的方针。
点我头像私聊免费领取养猪资料一份
三.研究生长肥育规律的意义
研究各种动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调节营养水平,有目的地控制生长,包括速度、生产性能(效率),做到优质、高效、低耗地进行畜牧生产。
四.乳仔猪的营养及饲养管理
仔猪培育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基础。这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物质代谢最旺盛,对营养不全最敏感的阶段。仔猪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断奶育成率高低和断奶体重的大小,影响母猪年生产力和肥猪的出栏时间。
其目标就是尽量减少哺乳和断奶阶段的死亡率,提高育成率和断奶重,并使仔猪在断奶阶段平衡过渡。
20、过去兽医的职责是治疗病猪,现在是淘汰病猪并查找发病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阻止下次再发病。21世纪的兽医职责将不是治疗病猪而是关注养猪生产的过程管理。
21、要由治疗兽医向预防兽医—保健兽医方向发展,兽医地位将越来越重要,提高生产效率、预防疾病将比控制疾病更加重要。
22、要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提升到“防养并重”,而真正成功是“养重于防”。养=营养+环境+管理。
23、我国当前猪病流行病学出现了新特点,疫病的发生不再是单一病原,多为多重感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临床上呈现病原体多元化、病情复杂化,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发生。如猪的“高热病”、“呼吸道病综合征”、“繁殖障碍综合征”等,均为多重感染而引发的典型疫病。
24、免疫抑制性疫病,如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等,在猪群中普遍存在,致使猪体免疫力低下,导致了各种疫病的发生与流行。这是危害猪群健康的主要根源之一。
25、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制”的防病理念。
26、养猪成败在防疫,效益高低在管理;传染病要吃掉老本,寄生虫会吃掉利润。
27、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的饲料。
28、规模化猪场总成本的高低在品种及种猪管理上,决不在饲料上。
29、种庄稼时要对土地进行深耕,要精耕细作,养猪也不能粗放管理,也要精细管理。
乳猪饲料
开食补料
(1)母猪的泌乳高峰在产后20-30天,30天以后泌乳量明显减少,而乳猪的生长速度却越来越快,为了保证3周龄后乳猪能大量采食饲料以满足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必须尽早给乳猪开食补料。6-7日龄的乳猪开始长出臼齿,牙床发痒,常离开母猪单独行动,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行为的特性,此时开始补料效果最好。
(2)补料的方法是在母猪产房内设置乳猪补料栏,留有洞口,乳猪可自由地随时进栏吃料。规模猪场母猪在高床分娩栏分娩,母子分开,可以不单设补料栏。实践证明:母子一起吃料比母子分开吃料相比较,断奶体重低得多。
(3)乳猪料应该采用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优质乳猪全价颗粒料,一头猪一生只需乳猪料十几公斤,仅占全程饲料量的二十分之一,因此不应过于考虑乳猪料的成本而采用低价的劣质饲料。
乳猪料应添加乳清粉
由于初生乳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体内缺乏各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等,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饲料中的淀粉以供给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而乳清粉中所含的乳糖能直接被乳猪吸收,转化为能量供给乳猪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乳清粉中的乳糖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乳酸能提高乳猪胃液的酸度,同时提高乳猪对饲料的消化能力。因此,乳猪料中要添加5-10%的乳清粉,日龄越小的乳猪,要求添加的量越多。
补料次数以每天4-6次为宜,同时要供给充足的饮水。乳猪初生后三天就开始喝水,如果供水不足,乳猪就会喝脏水。开始时要在饮水器上加一个垫,使水经常滴出,诱导乳猪喝水。
要注意对乳猪补饲微量元素铁和硒,大多应在饲料中添加。
30、细节决定成败。
31、育肥猪长的快与慢,在产房及保育猪上,决不在生长猪上。
32、欧美许多猪场限制怀孕母猪使用定位栏。将来对养猪产业的要求是改善动物福利的同时,提高动物健康状况。
33、出生定乾坤,断奶决胜负。出生多一两,断奶多一斤,出栏出十斤。
34、农谚、格言精选:
(1)后备母猪是猪场生存的命根子;
(2)谁把握猪舍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
(3)防病的秘决是“干燥、干燥、再干燥”;
(4)夏天细菌多,冬天病毒旺;
(5)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6)养猪无巧,窝干食饱;
(7)腹泻一天,三天不长;
(8)宁缺一天料,不缺一口水;
(9)夜并昼不并,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
(10)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怕湿;
(11)不怕狂风一片,只怕贼风一线。
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近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是最切实可行的,但是育肥阶段猪的生长速度快,身体和各内脏器官的发育不协调,所以其营养需求较高。如果这时营养不够充分,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等问题。尤其是种猪在转群或长途运输过程中均可降低猪的采食量,而此时猪对营养物质特别是维生素等需求较高,如这时不增加育肥猪的营养就会造成相对的营养缺乏。育肥阶段的采食量最大,其饲料转化率将直接影响整个猪场的饲料消耗和经济效益,并不是饲料越便宜越省钱,关键是要确保饲料的质量,特别要注意霉菌毒素的污染。如果因饲料原因而造成猪只患病或生长受阻,从而影响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就太得不偿失了。
育肥前期饲养管理(30-60kg)
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仔猪基本上都是身体健康、体质健壮的架子猪,但饲养管理不能放松。
在既能满足猪只的生长需要,又能降低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在一周内完成由小猪料过渡到中猪料(含粗蛋白16%、消化能3000大卡左右)按体重4.5%的标准计算日粮。即每头每日1.35-2.7kg,日喂次数可由日喂三次过渡到日喂二次。
除做好每日二次清扫舍内外环境卫生和每周消毒一次外,仍必须每日早、中、晚仔细观察猪只的精神状况、呼吸、吃食、粪尿等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找兽医治疗。
从目前部分猪场的饲养情况看,在5-10月间,该生长阶段的仔猪易发生散发性、急性、死亡快、以肺部病变为主的疾病。经用青霉素、卡那霉素、磺胺-5-甲氧等连续用药三天,可控制死亡。通过每日情况观察,一旦发现呼吸加快,体温在40-42摄氏度左右应立即用上述药物治疗。对死亡猪,解剖取样后,送有关部门化验,做药敏试验。按该试验结果及时更换药物。
育肥后期饲养管理(60-90kg)
本阶段猪只生长快,如三元杂交猪(杜长大)每日增重可达1千克左右。一周内由中猪料更换为大猪料。粗蛋白15%左右,消化能2900千卡。按体重4-4.5%比例计算每头日粮,即2.7-3.6kg/头,日喂2次。
如果是复式猪舍,夏季不仅要做好通风,还要注意防暑降温,最好安装喷淋装置,定时给猪只喷淋。尤其是在75-90kg体重时更应加强降温。若无该装置,可在上午九时左右结合冲刷栏舍时给猪喷淋。但水压力不可过大。
单列式猪舍,夏天更应注意防晒。下午不可冲刷猪舍,尤其是日光强烈时,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致使猪只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猪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抢救。额头浇凉水,耳尖、尾尖放血,并根据病情发展,补液和其他药物治疗。欲加快生长速度,在体重达60-70kg时,再对猪只进行一次驱虫。


1楼2022-02-11 10:20回复
    麻烦留个联系方式,我想要深入了解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2-14 09: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