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山派吧 关注:2,599贴子:7,495
  • 0回复贴,共1

文昌帝君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昌帝君,是汉族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农历二月初三,是文昌帝君圣诞良辰。学子可于今日到道观文昌殿去拜神祈福,请求文昌帝君保佑考试顺利、文运亨通。
文昌帝君,掌管福禄、主宰功名,在道教尊为“更生永命天尊”、“七曲灵应天尊”、“保德宏仁大帝”等,居玉真庆宫。《历代神仙通鉴》称祂:“上主三十六天仙籍,中主人间寿夭祸福,下主十八地狱轮回”。凡世间之乡举里选,大比制科,服色禄秩,封赠奏予,乃至二府进退等,都归文昌帝君管理。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一说在北斗魁前,一说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 次将、 贵相、 司命、 司中、 司禄等。六星各有主司内容。
道教之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明史·礼志》称,“梓潼帝君,姓张,名亚子,居蜀七曲山,仕晋战殁,人为立庙祀之”。张亚子即蜀人张育,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时战死。后人为纪念张育,即于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为雷泽龙王。后张育祠与同山之梓潼神亚子祠合称,张育即传称张亚子。
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为英显武烈王,宋光宗时封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宋理宗时封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于是梓潼神张亚子遂被称为文昌帝君。
两宋以前,“文昌”仅仅只是三垣二十八宿之一,其虽象征文学,但并非人格神祇。求取功名的各地学子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脱颖而出,莫不在自身努力读书之外,祈求原乡各种神明的帮助。南宋时,梓潼神被认为较灵验,逐渐取代了其它地方科举之神,成为中国各地学子共同信仰的保佑科举顺利之神祇。
文昌帝君不仅主读书人的文运,更以提倡德化著称。《梓潼帝君化书》称,张亚子“生及冠,母病疽重,乃为吮之,并于中夜自割股肉烹而供,母病遂愈。后值瘟疫流行,梦神授以《大洞仙经》并法箓,谓可治邪祛瘟,行之果验”。因此,文昌帝君也是慈祥孝亲的楷模。
旧时,每年至二月初三日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一则娱神,二则还可以相互交流学业,实乃文昌帝君为天下读书人提供的一个彰显才学的好时节。
因为科举制在旧时为主要选拔制度,大批儒士应科举而为仕,所以保佑读书人功名的道教神仙文昌帝君又兼具了儒家的色彩。这也从侧面证明,中华文化的底蕴是儒道二家互为表里而成,共同构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志心皈命礼:
不骄帝境。玉真庆宫。现九十八化之形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释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宏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适逢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志心称念文昌帝君圣号和宝诰,诵持有关文昌帝君善书、经典,可得百福来臻、子孙荣庆、终身显达,无量寿福。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2-22 16:3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