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毒_史吧 关注:265贴子:2,659

●●●【出走羁绊】再看“费尔巴哈点”的极简斩获(2010世博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序】回朔历史,可以看到:看似简单的“费尔巴哈点”的证明,几可说是从来不曾有过什么简捷的版本,关于“九点圆和三角形的内切圆(或和旁切圆)相切”如此简单的事实,已经走过的数学给出的证明是繁琐的,以至于「近代欧氏几何学」的第179页上出现这样的文字:“关于这个困难的定理,各种可能的证明的介绍,以及缺少一个简单的证明,已经说的足够多了”!——难道真的不存在一个简单的证明?我想还是让饱受非议的原生态的「奥妙几何」来说话吧 …………(待续)…………


IP属地:上海1楼2010-05-19 02:08回复
    为了和楼下的插图相匹配,同时也为更好地揭密所谓“Feuerbach点”的“以及缺少一个简单的证明”(见1楼的【序】),“解算”重新贴过了(【注】看上去是“代数的过程”,其间斩获的每一步结果,均是有再明显不过的“几何背景”了!)………………(待续)………………
    


    IP属地:上海3楼2010-05-20 06:46
    回复
      【几许反思·几许唏嘘】不是几多的人忽悠“射影几何”?不是几多的人吹嘘“代数几何”?不曾想,碰上如此简单的这个“经典几何”?却是巨制鸿篇!——也许前人今人早已“有所察觉”?——也许数学本身也需“痛定思痛”?………………


      IP属地:上海4楼2010-05-20 17:43
      回复
        几何终究是要靠图片来说话的,先上一个了,如下:( 待 续 )


        IP属地:上海5楼2010-05-20 20:06
        回复
          【旁白】Feuerbach定理:三角形的九点圆与任一与三角形三边都相切的圆相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个链接了 http://www.doc88.com/p-31864552139.html,在第198页上的[例4];仔细阅读吴老先生的文字,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创的「奥妙几何」和吴老先生的「机器几何」有多大的不同!不是太多人想象的“因为用了机器·所以就是机器几何”,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应该还有“铅笔几何\钢笔几何\水笔几何”?
          这题如一块试金石,让太多的流言不攻自破?也许也许吧~~


          IP属地:上海7楼2010-05-21 02:38
          回复
            【综观此题】可以看到:看上去简陋的「奥妙几何」,在这题的处理上却是“和谐统一”的(这里无需区分“外切”还是“内切”),用“类似于流形(Manifold)”的“奥妙标识”来弄,无需辅助一线,便能轻松搞定,可谓“蜻蜓点水·一蹴而就”!——现在看来:所谓“最著名的初等几何难题之一”所折射出的,也许恰恰是我们人类有时太过简陋的思维方式?!也许、也许这世界本身,比我们原先想象的奇妙许多?!………………


            IP属地:上海9楼2010-05-22 08:41
            回复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经着压抑的「奥妙几何」,也许难有抬头的一天(个中的缘由我想也许是人尽皆知的所谓潜规则吧);但我想:纵使百转千回、纵使流年蹉跎,至少在生命中曾经努力过、曾经努力地找寻过一片数学的绿洲!——感谢这样一个网络时代,感谢似敌是友的友邦们能够长久以来源源不断地供题——谢谢诸位了!………………


              IP属地:上海10楼2010-05-22 13:43
              回复
                【续楼上·补个网址了】http://tieba.baidu.com/f?kz=716050745,顺便贴图如下:…………
                


                IP属地:上海12楼2010-05-22 15:24
                回复
                  【旁白】又找了找,是杨路前辈的,也是关于“Feuerbach定理”之“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见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id=NS5kkUU4dKQC&pg=PA74&lpg=PA74&dq=Feuerbach


                  IP属地:上海14楼2010-05-22 18:05
                  回复
                    【刺破青天锷未残】关于“6楼”的证明,简约如下(所谓“难度”早已降至“初中”水准?!):


                    IP属地:上海15楼2010-05-23 00:13
                    回复
                      ……………………… 也许这世界 和我们原本想象的 并不相同 ………………………
                      


                      IP属地:上海16楼2010-06-15 23:22
                      回复
                        群山都能移动!还有什么不能发生?——也许「几何视界」同样如此?!?!………………哎~~


                        IP属地:上海17楼2010-06-16 08:10
                        回复
                          【注】这帖表达的,其实是:「奥妙\数字几何」vs「传统欧氏几何」!


                          IP属地:上海18楼2010-06-16 09:23
                          回复
                            【一点感慨】也许原生态的「奥妙\数字几何」,考量着的正是太多人的“数学良知”!…………


                            IP属地:上海19楼2010-06-16 11:30
                            回复
                              【拾遗】所谓“知之愈多未知愈多”,在上苍的面前,也许我们注定只是“井蛙观天”,没人可以例外!关于什么是「奥妙几何」,也许有必要一再地作些补充了——就是:「函数几何」+「数字几何」,前者以代数为基础,后者以图算为基石;两者彼此独立、各自为政,又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因饱受非议,有必要再来点什么:“Leibniz有一个著名的梦想,希望能有一种几何计算可以直接处理几何体,而不是Descartes引入的一串数字(坐标)。他设想能有一种代数,它是如此接近于几何本身,以致于其中每个表达式都有明确的几何解释:或者表示几何体,或者表示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这些表达式之间的代数运算,例如加、减、乘、除等,都对应于几何变换。如果存在这样一种代数,它可以被恰当地称为「几何代数」,它的元素被称为「几何数」…………”(待续)
                              


                              IP属地:上海20楼2010-06-19 22: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