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吧 关注:333贴子:1,883
  • 1回复贴,共1

【ZT】岭南人文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与白沙心学有着密切联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清时期的中国,是自然经济发展的强盛时期,也是早期商品经济萌芽时期,在文化上,一方面是文化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另一方面是早期启蒙文化思潮的产生。儒学在明朝发展出心学,对打破走向僵化保守的程朱理学“道统”,承认人的主体性提供了人文哲学基础。随着经济重心持续南移,中国南方的学术在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中日益生长出新的形态,岭南出现了以陈献章(又名陈白沙)、湛若水为代表的“白沙心学”学派,与王阳明心学形成南北呼应的文化现象。梁启超在评述粤籍文化人时说过:“其在有唐,六祖慧能,大弘禅宗,作佛教之结束。其在有明,白沙陈子,昌明心学,导阳明之先河。若此者,于一国之思想界,盖占一位置焉矣。”“白沙心学”开启了岭南文化学术化体系化的进程,拓展了岭南人文精神的深度和广度,标志着岭南文化在传统的理学框架下开始了意义深远的重要转向,岭南人文精神也由此谱写出自身发展的新篇。陈白沙被学界称为明代心学的先驱,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崇尚“静思”,提出“静养端倪”“崇自然”“贵自得”的思想,提倡“贵疑”的学风,追求“鸢飞鱼跃”的审美情趣。黄宗羲评价陈白沙:“先生学宗自然,而要归于自得……至问所谓得,则曰‘静中养出端倪’。”湛若水作为陈白沙的学生,在学术上广为讲授、传播陈白沙的思想,并在传承中加以创新发展。湛若水提出了“随处体认天理”的学问宗旨。他从心与物、理与气、心与理、知与行、理与欲相统一的方面修正和发展了陈白沙的“静思”学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岭南文化重视人的心性、重视现实生活的人文特性,彰显了岭南学术博采众长、综合创新的思想风格。——《田丰:岭南人文精神与人文湾区》


IP属地:广东1楼2022-03-06 10:54回复
    敏于行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3-19 1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