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吧 关注:2,236贴子:30,191
  • 1回复贴,共1

淮剧《宋公堤》呼之欲出——市淮邀请戏剧界专家研讨打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淮剧《宋公堤》呼之欲出——市淮邀请戏剧界专家研讨打磨
盐阜大众报新媒体
03月16日14:56
关注
3月13日上午,盐城市淮剧团新创演的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首次专家研讨会在盐城迎宾馆举行,15位戏剧界专家参加研讨会,对3月12日晚观看这部剧彩排时的二度舞台呈现,纷纷表示肯定和祝贺,并对剧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助力这部剧打磨后向高峰精进。
中国戏曲学会会长,中国剧协顾问、研究员季国平用了“惊喜”来赞誉。季国平说,《宋公堤》这部戏给了他很大惊喜,用“品相不俗,出手不凡”这八个字来概括一点不为过。这部戏才刚刚彩排三次,就让人眼前一亮,有理由相信这部戏会越来越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坦言,这部戏选材很厚重。编剧、导演出手不凡,凭借有限的史料,运用了实虚相结合的手法,让这个故事在舞台上生动地表现出来,让人看了很感动,并且每一场都有戏可挖、有看点、有亮点、有泪点。人物形象塑造都比较丰满、可信、感人。
中国剧协副主席、两度梅花奖得主,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柳萍说,相对现代戏而言,红色革命戏很难写。既要尊重历史,又要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宋县长率领广大军民,奋战77天筑成近百里长堤,足以证明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敢于担当、敢于奋斗、敢于牺牲。编剧创作丰富,舞台呈现代入感很强,让人信服,让人感动,每个人物都有戏,恰到好处。尤其语言道白、演员节奏拿捏得特别准确。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中国剧协《剧本》杂志原主编黎继德认为,创排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剧本颇具匠心,既是写宋乃德,又是在写一群人,剧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这条大堤是民心工程,既是宋公堤,又是同心堤。
《人民日报》文艺部原主任刘玉琴表示,盐城淮剧团实力很强,演员功底也比较扎实,善于量体裁衣。盐城是革命老区,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英雄儿女,在盐城这块红色土地上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当年的宋公堤是新四军在盐城站稳脚跟、打开华中局面、赢得民心的奠基性工程,宋公堤文化是在血与火中熔铸而成的红色文化,是盐阜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大型现代淮剧《宋公堤》是一部红色革命题材剧目,讲述近代以来,盐城沿海地区海啸频发,灾祸延绵。屋庐遇浪而摧,人畜随波而逝;田满折卤留霜碱,烟火万家夷平地。1940年,八路军五纵队供给部长宋乃德临危受命,出任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率领军民两万余众,在自然灾害和日伪匪的重重困厄之下,鏖战77天,筑成了一条近百里的拦海大堤,苦难深重的盐阜人民迎来重生的希望之光。
该剧取材于这段真实的历史和人物原型。通过“临危受命”“杨门立雪”“冰释前嫌”“押粮劝驴”“魂归沧海”“听潮立碑”等戏剧场面,塑造了宋乃德、杨芷江、李母、大碗等新四军和沿海百姓真实生动的人物群像,艺术地再现了重建军部的新四军在盐城的伟大壮举和英雄史诗。
盐城市淮剧团团长张正余表示,《宋公堤》于去年11月初接到任务创排该剧,9日建组,邀约编剧、导演、作曲、舞美、服装、道具、演员等人员,经过“五加二”“白加黑”加班加点完成该剧的创排工作。截至目前,该剧进行了三次彩排。大家在演中改、改中演,力求让《宋公堤》这部剧成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精品剧作。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3-18 09:22回复
    你好 我的QQ是2403668077 谢谢你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4-20 18: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