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吧 关注:7,454贴子:55,819
  • 2回复贴,共1

【隋文帝在经济领域采取的措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隋文帝即位后,不久,重新颁布了“租调令”。调整了赋税,一般说来赋税比过去减轻了一些。在北周统治时代,每一个农户交租达到五石之多,隋文帝时代减到三石;绢帛在文帝初年是一匹,后来减到半匹(二丈);在北周时规定每人每年服役一个月,有时甚至达到四十五天,隋文帝减为二十天,同时规定了不服役就收庸的办法,即不服徭役的,就以缴绢来代替。但是用收绢代役,并不是由人民自己选择的,不是说我不愿意服役,就可以缴绢代替,而是政府在没有征发徭役的人中间征收庸绢。所以对不服役用征绢代替这一点,不能估计过高,但它却有深远的意义。这就是说,开始有了一个规定,用绢来代替服役,这正是以后要发展的。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3-24 14:21回复
    隋廷还进行了户口检查。把户口清查出来,可以保证它的赋税收入增加。检查户口主要在过去的北齐境内。北齐的政治很腐败,户籍特别混乱,据说有一个郡,在户籍上没有一个人登记结婚的。为什么呢?因为结了婚赋税就要加倍,所以都说没有结婚。还有不少人口为地主豪强所荫庇,是他们的荫户,依附人口。公元583年,隋文帝灭陈以前,在他统治的区域内,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户口检查,叫“大索貌阅”。检查结果,共得四十四万多丁,一百六十四万馀口。这些人口原来绝大部分是门阀豪强的苞荫户,现在清查出来了。所以能清查出来,是由于赋税减轻了,人民感到充当豪强的荫户,所受的奴役剥削更加沉重,因此,愿意自己报户口,作为政府的编户。同时,隋文帝接受宰相高颎的建议,制定了定户等的标准。因为当时服徭役和征收各种附加税,都是按照户等征收的,户等高的,附加税就多征,徭役也要先服。但当时的地方官没有一定的定户等的标准,因此往往富人定为下等,而穷人反而定为上等。隋文帝订出了定户等的标准,名曰“输籍定样”。这样可以使人民的负担比较合理,地方官不能从中作弊,而依附人口也愿意归于编户。因而国家掌握的编户就大大增加,国库也充实了,在一定的程度上打击了占有依附人口的贵族,特别是北齐地区的门阀豪强。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3-24 14:22
    回复
      全国统一以后,隋文帝又在不服役收绢(凡是政府没有征发服役的人,用交绢代替)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凡是年龄到了五十岁的人,可以缴绢免除兵役。过去不服役的人用缴绢代替是由政府规定的,政府要你缴绢就缴绢,要你服役就服役,而现在五十岁以上的人缴绢免兵役,则是固定的,凡是到了五十岁,不愿意服兵役的就可以缴绢。后来推广到一切徭役都可以用缴绢来代替。这都是对徭役制度的改革。
      隋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因此它又规定了货币的标准,统一了货币。我们知道从魏晋南北朝以来,货币是非常混乱的,甚至在较长时期里,北方不通用货币,完全是以物易物的。货币的质量坏,标准也不统一。为了适应南北统一、经济交流的需要,隋朝统一了货币,重铸五铢钱。
      隋朝的水利灌溉工程也在各地区兴建起来了。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3-24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