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下吧 关注:4,304贴子:18,794
  • 10回复贴,共1

猜一下谢孤白的用兵策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章全程用严三的视角来看汉中大战,在他看来严九龄的精兵已经中了青城的埋伏,凶多吉少,而青城却在这个时候叫战,所以仓促将剩余的精兵派出和青城大战。因为敌人也要花大兵力围歼严九龄,那么叫战部队兵力也不会太多,如果获胜也有能力去救严九龄,当然严九龄能杀出重围救援汉中当然更好。
但是我们不妨用谢孤白的视角来规划这场战役,首先敌人数量多于我方,而且占据了坚城高墙,我方远道而来,后援和兵力都不足,所以有效在城外分化和敌人主力才是重点。而青城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到来的出其不意,这样敌人没有摸透我方的虚实,另一个是因为敌人还没有掌握战场动态所以目前战争主动权在我方这边。
如何要做到合理的分化敌人主力,而我方兵力却不分散,最好的办法就是浑水摸鱼。首先派出敌人预期的兵力示弱,刺激敌人,让人以为我军希望在城外和敌人进行决战。这个时候稍微有点意识的守军都会明白敌人的目的是米仓粮道,所以这一手让敌人认为我方急于断粮道的目的就达成了。接着第二部大部队摆空城计,大营灯火通明,先头部队借着夜色撤退。第二天敌人发现我军撤退必然以为我军已经奔向米仓道,那么肯定会派出最精锐的人马向米仓追去。这样让人将注意力引向米仓道的策略就能产生结果了,我军只需要派出一部分兵力尾随敌人的精锐部队,到达地形险要处就就地扎营设障阻止敌追兵回撤汉中。也就是说米仓道一方面,我军最多只用了一小只部队吸引敌方精锐追击,然后在用一只偏师将敌人主力和城池隔开。第三步,让人以为我军要在野外就地歼灭华山主力的同时准备进攻汉中城,那么敌人就会急于击破城下的敌军然后和米之仓的部队汇合,而且因为之前的布局敌人也会认为我方的的主要兵力也用于米仓道方面用于歼灭严九龄,汉中方面青城叫战的骑兵是青城是青城用剩下的兵力来叫战顺便阻止汉中支援严九龄,也就是说这只部队就是青城能用到的全部兵力。只有有了这个前提,严三才敢也急于叫人出战,却不知道自己才是敌人急于歼灭的对象。所以要在敌人焦急于米之仓的战役时诱敌出城,这就是青城派出四千人左右骑兵出战,同时引诱敌军远离城墙,这样就可以就可以派奇兵包抄敌人主力或者偷袭城池。
这是我猜想的青城的布局,就是利用敌人不了解情况和我军占有战争主动权的空间期欺骗敌人。青城首先将敌人的注意力引到米仓道,诱敌离城,用一千多人的兵力将将敌军最精锐的部队和城池隔离开,那么青城以六千人的兵力攻打汉中。接着利用敌人着急米仓道的心理用四千人的部队将敌人剩余的主力引出城池,这样青城方也就还剩下两千人左右的部队可以用作奇兵或者预备队,而这两千人的部队才应该是谢孤白真正的王牌。
目前看来青城方牢牢的掌握战争主动权,华山处于分兵而且处处挨打的状况。而从全局来看华山最大的希望就是已经“阵亡”的方敬酒,如果他能收拢金州被击溃的华山残兵从青城后方发动攻击,同时派人通知长安,那华山还有翻盘的机会。但是如果联系不上长安,同时谢孤白如果真的通过分兵和集兵而真的腾出了预备队,那方敬酒翻盘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3-25 23:30回复
    还真是环环相扣的好计谋,谢用兵还真不是盖的;如果真如楼主所说,现在方敬酒岂非华山的希望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3-26 00:55
    回复
      大计划来说看着不止单纯断华山粮,沈富贵的舅舅和那几个将领是老谢推荐去守青城和华山边界的。看着是连边境失守,带队去断粮,雅爷重新领军都是老谢一早排好的剧本。看着目的是加速沈富贵取天下。包括让沈从赋去点苍边境扰乱都是可能老谢的大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3-26 10:54
      收起回复
        跟我想的差不多,除了老谢在米仓道投入的兵力稍微多了一点。我想的是一千多人,老谢则是两千人。但是老谢确实留了预备队作为最后的冲锋,也就是说打华山的人其实是比多一些。还有获胜后如果粮草充足就坚守汉中,把汉中纳入青城版图,如果没有足粮就从米仓道偷袭巴中的华山军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3-29 14:58
        回复
          马后炮而言,严三守好汉中,反而情况会好些,只要通知严二撤军就行,两万多兵,青城要一口吞下也没那么容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4-08 20: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