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眠吧 关注:266贴子:10,618

朱光潜《谈美》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4-19 20:52回复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4-19 20:56
    回复
      “俗”无非是缺乏美感的修养。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4-19 20:57
      回复
        知觉不完全是客观的,各人所见到的物的形象都带有几分主观的色彩。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4-19 21:19
        回复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4-20 20:13
          回复
            意义大半都起于实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4-20 20:16
            回复
              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4-20 20:19
              回复
                这种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作“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作“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4-20 20:19
                回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浑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真善美都含有若干主观的成分。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2-04-20 20:21
                  回复
                    “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2-04-20 20:24
                    回复
                      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竹篱瓜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4-20 20:33
                      回复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2-04-21 00:09
                        回复
                          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2-04-21 00:09
                          回复
                            它们在当时和实际人生的距离太近,到现在则和实际人生距离较远了,好比经过一些年代的老酒,已失去它的原来的辣性,只留下纯淡的滋味。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2-04-21 00:12
                            回复
                              “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2-04-21 0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