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吧 关注:3,689贴子:22,664
  • 1回复贴,共1

去除饮用水中亚硝酸盐、砷的树脂A-62MP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亚硝酸盐是诱发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
现今的水产养殖大都是以高密度池塘养殖为主,一般都会有亚硝酸盐的存在,亚硝酸盐会将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丧失平衡能力、侧卧,极易诱发疾病的发生。在很多情况下会全池暴发疾病,引起大量死亡,其诱发草鱼出血病就是其中一种。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形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形成过程主要由于残存在池底的残饵、粪便、死藻等物质分解成有毒性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或者没有科学使用化学消毒剂,将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杀灭,使亚硝酸盐不能及时被分解,从而造成亚硝酸盐集聚。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超标,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养殖密度大;中、后期饲料投喂量增加,残饵、粪便等含氮有机物多;池底淤泥过厚;水体溶氧不足等。
2、亚硝酸菌、硝酸菌的繁殖速度不同,易造成亚硝酸盐积聚。亚硝酸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0~20分钟,而硝酸菌为20个小时。所以从氨氮很快可以转化成亚硝酸盐,而从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却比较长,一般亚硝酸盐被有效分解需要7~10天,甚至更长时间。
3、与天气气温骤变有关。温度对水体硝化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在温度骤变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
在养殖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偏高现象相当严重,给养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即使含量达不到致死浓度,但由于超过养殖对象的忍耐程度,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影响生长或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为确保鱼虾蟹的安全,应将亚硝酸盐含量控制在0.02mg/L以下。因此要想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暴发,减少死亡量,从根本上必须解决亚硝酸盐的问题。


如何解决饮水硝酸盐问题
处理饮用水中的硝酸盐的方法分为三类:生物反硝化法、化学反硝化法和物化法。
1、生物反硝化法
是利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此法因其高效低耗的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饮用水脱氮方法。
优点:选择性除硝酸盐、转换成无害的氮气;无废液产生、处理费用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饮用水场景。
缺点:工艺复杂、运行管理要求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投加有机物等,如甲醇),一般需要复杂和较高成本的后续处理除去过量的有机物;反硝化速度慢、所需反应器体积庞大、建设费用高,不适用于农村饮用水小规模、分散性的给水处理。
2、化学反硝化法
化学反硝化法是利用一定的还原剂将地下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或铵根离子的过程。
有活泼金属(铁铝镉等)反硝化和催化反硝化(H2做还原剂,贵金属做催化剂)。
与生物反硝化相比,化学反硝化反应速度快,管理操作要求低,具有潜在的经济性和对小型或分散给水处理的适应性,其中催化反硝化因其独特的高效性和彻底性优势而备受关注。目前,以H2为还原剂仍是主要研究方向。
化学催化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应过程中的传质因素影响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限值了实用化。
3、物化法
物化法有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
1)反渗透和电渗析
主要适用于TDS含量高的水和海水淡化,对于处理TDS含量低的水,处理费用大大高于离子交换法。膜对硝酸盐没有选择性,能去除所有的无机离子,不仅产生浓缩的无机盐废水,还存在废水排放问题,并且水的整个成分发生改变,故从人类健康,成本费用等方面考虑,膜工艺的实用性较差。
2)离子交换法
普通的阴离子交换树脂对阴离子的交换次序是:SO42->NO3->HCO3-,对硝酸盐没有选择性,优先交换水中硫酸根,造成树脂再生频繁,产水中氯离子含量增高,出水水质稳定性差,树脂交换容量低甚至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雪崩”现象(树脂产水硝酸盐含量突然爆表或高于进水含量)。
为此,科海思特别推出Tulsimer A-62MP选择性除硝酸盐特种树脂,这种官能团经过修饰处理的树脂优先选择性吸附硝酸盐,且对硝酸盐的交换容量不受水中硫酸根含量的影响,处理精度高,交换容量大,在当前农村饮用水改造。
三、产品优势
1、处理精度高,亚硝酸盐可做到0.02ppm以下。
2、吸附量大,对于硝酸盐(以N计)的饱和吸附容量能够达到10g/l以上;
3、树脂优先交换硝酸盐,对硝酸盐的交换容量不受水中硫酸盐含量的影响;
4、是食品级材料,可以用于饮用水、地下水、矿泉水等硝酸盐氮的深度去除;
5、模块组件形式,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
工艺流程图



IP属地:湖北1楼2022-05-07 16:39回复
    万水千山总是情,项目找我行不行


    IP属地:湖北2楼2022-08-17 1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