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吧 关注:363贴子:13,120

爱 莲 说

收藏回复

  • 220.165.125.*

                            最绰约之花

即莲花,赞花之词请参照周先生之《爱莲说》,小的不才,不敢枉语。十九最如此花,遗世独立,孤傲不群。
忠告爱花者:世事变化太快,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喜,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幽,如今几复闻?人若弃世,世亦弃人。且以吾之采花经验,莲池淤泥遍布,初入时,或仅及脚踝,近花时,却不觉已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且花入瓶后,不日,便瓣瓣脱落,徒惹伤心。

                                                 莲   花   赞

                            ——记河南省新郑市楚瑞民  
  
    记者案边,时有飞自远方的函件,几乎是同一个声音:“看了你笔下的楚瑞民,我们感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记者耳旁,时常会弹起一个音符:“时代,能造就楚瑞民这样人民的好乡官,我们为之而骄傲。” 
  前不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了记者著的报告文学集《东方明珠》。“以民为天”成了这本书的最大亮点。记者将新郑市和庄镇时任镇长楚瑞民奔走于乡间的一个个脚印;在莲藕基地指挥作战的一个个场面;与农民谈心、交友的一个个镜头;待农民似父母的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可谓是为读者送去一道精神大餐,为其同行送去了一个榜样。 
  出于对时代的责任感,出于对这位共产党的忠实干部、农民儿子的信赖,出于满足读者的心愿,最近,记者再次走进了新郑市和庄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记者所到之处,那一片片的莲藕基地,那一堆堆洁白肥胖的莲藕,那一辆辆满载莲藕待令出发的大卡车,那一张张发家致富的农民的笑脸,还有那鱼水般的干群关系,无不让人兴奋、让人快慰、让人幸福、让人陶醉。 

   第一乐章荒沙岗上莲花开(产业篇)
  人生像一条河,有的蜿蜒曲折,有的波浪翻滚。
  人生像一支歌,有的委婉动听,有的激昂高亢,有的深沉…… 
  作为一位始终奔走于农村第一线的老百姓的贴心人,楚瑞民对自己脚下这片黄土地的挚爱似乎比别人更加深刻。
  1999年9月27日,和庄镇人民迎来了他们新上任的党委副书记、镇长———楚瑞民。 
  他没有什么就职演说,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然而,和庄镇的优势在哪里?和庄镇的产业是什么?和庄人走向小康的道路在哪里?…… 
  一个又一个问号,打烙在楚瑞民心坎上。令他寝食难安、彻夜难眠。 
  明亮的日光灯下,镇农办主任赵保全一句话“能庄村建池种莲藕效益可观。”让楚瑞民茅塞顿开,眼前倏地一亮。 
  “好哇!明天咱俩就去能庄。”楚瑞民沉浸在激动之中。
  次日一早,楚瑞民和赵保全一同来到能庄村。在几个莲藕池旁,村支部书记张文忠介绍说:“这一亩见方的一个藕池,一年可以收入6000—8000元,好的可收入近万元……” 
  老支书的话让楚瑞民心里乐滋滋的,他心想:若能在全镇推广,这将是一个前途无量的产业。 
  紧接着,楚瑞民再也没有放过赵保全,整天拉着他从这道沙岗跑到那道沙岗,从这个村庄跑到那个村庄…… 
  和庄镇位于黄河岸边,历史的原因,黄河淤积平原造就了今天的黄沙岗地。这天,楚瑞民正在一道岗地上与农民聊天,突然刮起狂风,岗地沙土满天飞扬,顷刻,笼罩了整个天空。疯狂的沙尘风暴不仅掀起了他的外衣,还将他推跑了几百米远。赵保全告诉他:这沙岗地漏水、漏肥。一旦刮起大风,这道岗的沙土就会飞到那道沙岗上。这道岗上庄稼苗就会成了惨兮兮的裸体,而那道岗上的庄稼苗就会埋进坟墓。 
  傍晚,风停了,他们并肩在返程的路上。 
  “这就是和庄的特点,也是和庄的穷根。”说着,赵保全脸上有些无奈。 
  “若在这沙岗地上建池种莲藕,不就成了和庄的优势,”他拍着老赵的肩膀,眼睛里充满了希望。
  在楚瑞民心里,一个发展莲藕产业的思路越来越清晰。这天,他和赵保全、张文忠,带着土样和2根长1.7米、重20公斤的藕到了武汉的中国北方蔬菜研究所。 



1楼2005-01-03 20:36回复
    • 220.165.125.*
      当这两根莲藕出现在著名莲藕栽培专家科卫东眼前时,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好一阵子后,他才吃惊地说:“我研究莲藕20年了,从来没见过这样高大肥胖的莲藕。” 
      专家化验了土样,有了结论:和庄的莲藕色白、个儿大、质脆、无渣、产量高,这在中国是独树一帜的,这与当地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光照充足,温差较大等自然条件有直接关系。 
      考察归来,更坚定了楚瑞民发展莲藕产业的信心。
      镇党委、政府很快通过了他的建议,《和庄镇节水莲藕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很快出台了。他们要创建一个以莲藕为产业的集高效、生态、节水、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一种新的举措出台,总会有些人不理解。于是,各种奇谈怪论应运而生。 
      有人说:“我们祖辈靠种小麦、玉米过活。日子虽然过得苦点,但落个自在,何必瞎折腾。” 
      有人说:“在岗地上建池种藕一次性投资太大,我们没有钱。” 
      有人说:“一下子种这么多莲藕卖给谁,当心栽了进去。” 
      然而,楚瑞民说:“认准的道路,我们一定要走下去。” 
      ———全镇22个行政村,他一个一个村地召开群众会,22天的晚上8点左右,他准时出现在村里群众会场。面对面的、谈心似的向农民讲发展莲藕产业前途和意义,他捧着10公斤重的“道具”———莲藕,语重心长地说:“乡亲们,种小麦一亩地年收入200元,种莲藕能挣几千元……”他的话让群众口服心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镇政府组织几辆大轿车,他下令到各村将25-45岁的妇女拉到能庄村,让她们现场感受建藕池种莲藕的甜头。 
      ———“火车轮跑得快,全靠头来带。”镇党委政府要求各村干部每人至少建一池,为全村农民做好示范。 
      ———他一次又一次跑到新郑农村信用社,为农民争取了650万元种植莲藕贷款。 
      和庄,一个群众性建藕池种莲藕的战斗打响了。
      今天的和庄镇,到处红旗招展,群情激昂,遍野战鼓阵阵,热气腾腾。 
      一道道沙岗上,100多辆推土机拼战在各个主战场,伴着它们发出的一声声怒吼,既保水,又保肥的一个个藕池现出了轮廓。 

      一条条路上,往藕池运水泥的、运砖的、运沙的车子来来往往,穿梭不息。 

      一个个池里,农民们有的垒砖,有的拌水泥土,有的拌混凝土。 

      和庄镇发展莲藕基地可谓是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其消息不胫而走。 

      2000年3月15日,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驱车直驰和庄镇莲藕基地。 

      在能庄村,王副省长听说一亩藕池能收3000-4000公斤莲藕,他连忙从藕农手中接过铁锨,在划定一平方藕池里挖出了3根肥胖的莲藕,足有8公斤重。王副省长心里暗算了一下,这样下来,亩产就是5000多公斤,按每公斤1.4元计算,一个(亩)藕池年收入就是7000多元,加上养鱼的1000多元,就有近9000元。 

      王副省长高兴地竖起大拇指,连声称道:“好!这就是政府倡导的高效农业。” 

      车子沿着能庄村往东行驶,到韩庄村,突然,发现一些人在地里割麦苗。他忙叫住司机:“停车!” 

      他疾步走了过去,不解地问道:“你们为啥割麦苗?” 

      手持镰刀的中年妇女李惠英走出来,理直气壮地说:“割麦苗是为了建藕池、种莲藕。” 

      “这嫩油油的麦苗割了可惜不可惜?”王副省长又问。 

      “现在当然可惜,可是,等莲藕长出来就不可惜了。”李惠英接着解释说:“人家种莲藕发财了,一亩收入七八千元,我们种一年小麦只收200多元。我家有两个大学生在外地上学,还靠莲藕出来给他们交学费呢?” 

      此时,王副省长脸上重新泛出了容光,他说:“农民们割麦苗,建莲池种莲藕,这就是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这是一种进步。” 

      临别时,他握着楚瑞民的手,说:“和庄镇走的是一条莲藕产业的小康之路。” 

      王副省长走了,他给和庄镇人民留下了信心,留下了动力,留下了鞭策,留下了光明。 
    


    2楼2005-01-03 20:36
    回复
      • 220.165.125.*

        第三乐章小康路上莲花颂(市场篇) 
        树欲静而风不止。 
        正当和庄莲藕产业的战车高速奔驰时,突然,前面耸起了一座大山,挡住了去路。 
        2001年秋,正值莲藕收获季节,国内蔬菜整体价格不断滑波。盛在这艘航船上的和庄莲藕也危在旦夕,价格随其一沉再沉。由原来的每公斤1.8元,下沉到1元,形势十分严峻。
        农民们怨声载道,流传着“要整穷,挖藕坑。”有的甚至将藕池改种了小麦、树苗。 
        当年的智叟也站出来了:“姓楚的,开始我说不能干,会栽进去,你非要出风头……” 

        一时间,和庄上空愁云密布,乌云翻滚,压得楚瑞民喘不过气来。 

        命运将楚瑞民送进了一个奇而又奇的弯子,打入了一个怪而又怪的旋窝。 

        失败!对这位1959年出生,成长在黄河岸边的硬汉子楚瑞民来说,是考验,是挑战。 

        “瑞民同志,失败是成功之母,雄心壮志是茫茫黑夜的北斗星……”新郑市委书记张春香的话让楚瑞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 

        夜深了,楚瑞民与共事多年的老战友林俊伟镇长一谈就是几个多小时,他俩仅谈了一个话题:要拯救莲藕产业,一定要让和庄莲藕再放异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他决定只身打入莲藕市场的前方和后方,侦察情报。 

        2001年12月初,楚瑞民驱车直奔和庄莲藕销售前沿阵地。当车驶到安阳豫北蔬菜批发市场时,已是夜幕降临,大门落锁,好在门卫丢了一句话:“看市场明天凌晨两点来。” 

        次日凌晨,他准时来到这里,通过走访得知:“郑风”牌莲藕在安阳市场独占鳌头,声誉极高,身价看好,一些大宾馆、大饭店专挑“郑风”莲藕。 

        初战告捷,楚瑞民松了一口气。他那紧锁的双眉渐渐舒展开了。 

        离开了安阳,他们又来到山西省的运城、太原、大同,河北省的石家庄、邯郸、邢台等地区。他白天跑在路上,睡在车上。夜里走访在蔬菜市场。尽管是数九寒天,朔风怒吼,但是,他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因为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一个个悦耳的音符:“郑风”牌井水莲藕以洁白细腻、滑嫩爽口、清脆甘甜、纯净无渣、芳香甘醇、营养丰富等优点,成了我国莲藕大家族的大哥大、佼佼者,备受消费者青睐,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 

        前方市场给足了他信心,给足了他勇气,给足了他胆量,给足了他希望。从前线归来,楚瑞民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既然我们莲藕抢占了市场制高点,而为何又成了霜打的草儿,奄奄一息。在市场后方,楚瑞民挖出了一个个病根。本地缺少市场交易场所,藕农不知到哪里卖。田间地头交易,藕农不了解外面市场行情,经纪人为了获得更高利润,相互压价。市场不规范,本地市场与外部市场缺少合理有序的对接…… 

        拨开了迷雾,驱散了乌云,楚瑞民瞄准患病肌体腹中的毒瘤连捅数刀。为了尽快康复,他对症下药,与党委、政府一班人研制出了一副副“强心剂”。 

        ———白天,他深入藕池与农民谈心、交友。晚上,他走进村里召开群众会,帮助农民分析失败的原因,送去和庄莲藕在前方市场的受宠信息。他承诺:来年莲藕保证在每公斤1.40元以上。他请求说:“请父老乡亲再给我一年时间,若再不成功,我这个党委书记就地辞职。”22个行政村、22个昼夜,他一个村又一个村的走访,一个村又一个村的召开会议。果然,他头天晚上到某村开会,次日一早,这个村的大部分农民就上了藕池。 

        ———成立了以楚瑞民为董事长的新郑市莲藕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挑选出曾在市场经济惊涛骇浪中拍打而走向成功彼岸的赋有开拓意识的现任和庄镇副镇长的杜学立任总经理。公司挑起了和庄莲藕走向市场、驾驭市场的大梁。在千人参加的公司开业剪彩仪式上,楚瑞民发言说:“这个公司是和庄人民的公司,是为农民服务的公司……”顿时,会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公司组建了60多人的经纪人队伍。由公司组织培训,发给营销证,纳于公司统一管理。同时,在“郑风”牌莲藕所到之处,选定一家该地区独家代理销售处,由公司发证授牌。各代理销售处都有公司认可的经纪人负责联络供货。这样,开通了和庄镇通往各外部市场的直通线路,而公司掌握着线路各个环节的开关按钮,保证其畅通无阻。 
      


      4楼2005-01-03 20:36
      回复
        • 220.165.125.*

          “官不在大小,只要为民向上。”这是楚瑞民写在案头,刻在心头的人生格言。 

          “做基层干部的,心就要放在老百姓身上,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人民的疾苦就是我们的疾苦。”楚瑞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去年冬,楚瑞民在东高老庄走访,获知高建涛的父亲病故,母亲改嫁,留下这位12岁的孩子与年迈体弱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在付庄村,小学生付留祥父亲死去,母亲患病卧床不起,面临辍学。他当即送他们各200元钱,并到民政部门登记,将这两户定为自己的扶贫对象。新年到了,楚瑞民带上礼品到家慰问,又为他们送去了200元年费。 

          楚瑞民的体会是:人民的公仆,不仅要把自己的心交给农民,而且还要随时掌握农民的心在想啥,与农民进行心贴心的交流,情感的交流,做农民的真心朋友。 

          说到干群关系,和庄镇多了一道风景。全镇的农民无一不认识楚瑞民。无论是在村头、在田头,只要楚瑞民往哪里一站,马上就会有几个、十几个、几十个农民围上来。农民们说:“我们热爱楚书记,他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几天不见他,心里就想得酸溜溜的。” 

          这天,楚瑞民打算到河赵村召开一个二十几人小型座谈会。听说楚书记来开会,附近的农民直奔村里,一会儿围上200多人。乡亲们说:“楚书记讲的都是我们心里话,都是我们想知道的事情,我们很爱听。” 

          一天夜晚,楚瑞民在常庄村召开群众会。这是他连续跑的第十个村。他的嗓子讲哑了,农民悄悄地给他买来保喉片、矿泉水。楚书记讲话时,突然停电了,农民自发地拿出手电筒照着他们的书记。散会时,一位60多岁的老大娘用那双颤抖的双手拉着楚瑞民,激动地说:“楚书记,你为俺们种莲藕操尽了心,流尽了汗水,你领着我们都富裕了,俺世世代代都忘不了你呀!” 

          在楚瑞民心中,人民是最伟大的。他经常这样苦口婆心地告诫下属干部:不要老是讲“群众素质低”,还是先查查自己。 

          2001年8月下旬的一个夜晚,楚瑞民再次来到杨家寨村召开莲藕产业会议,会议结束时,已是凌晨1点多。返程路上,突然雷声大作,大雨滂沱。此刻,楚瑞民想到村里还有两位骑摩托回镇的干部,于是,他调转车头准备接他们回镇。不料,因黑夜雨大,视线不清,车子掉进路边沟里。随行的赵保全拨通了几个村民电话,邻近的农民听说是楚书记的车出事了,纷纷从床上爬起来,在暴风雨中,他们硬是将车子抬到路上,楚瑞民连声道谢,而农民却说:“楚书记,你为我们费尽心血,俺们难得报答一下。要说谢,还是谢你为俺们送来了种植莲藕的好思路、好技术。” 

          听了他们的话,楚瑞民心里像生了一盆火,热乎乎的。 

          和庄镇位于新郑市郊区,是以工业发达而著称的经济强镇。 
          2001年10月,新郑市委决定将和庄镇一分为二。将所有工业区域划给新成立的新烟街道办事处,留给和庄镇的仅是一片农业区。人们说:和庄是大乡镇变成了小乡镇,工业乡镇变成了农业乡镇,富裕乡镇变成了穷乡镇。成了“第三世界”。 

          这天,市委组织部门领导找楚瑞民征求意见,“瑞民,和庄镇分开的两个单位可以任你挑选。” 

          “我决定留在和庄!”楚瑞民毫不犹豫,斩钉截铁。他心里在说:“不能因为‘穷’、条件差,我就离开这里,这里有我割舍不开的农民朋友,有我亲手培植起来的莲藕基地。” 

          也就是从这天起,楚瑞民成了和庄镇的党委书记。 

          记者连日在和庄采访,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最大的呼声是:“楚书记是我们好书记,楚书记不能走!”能庄村支书张文忠说:“我干了20多年村支书,从未见楚书记这样能与农民心贴心,脚踏实地为人民办实事的书记。”在这里,记者两次见到种藕大户张中祥,他靠种莲藕,做莲藕销售经纪人,在新郑市建了1900平方米的六层楼房。他紧紧拉着记者的手走了300米,深情地说:“俺们离不开楚书记,他不能走,他真的走了,俺们都会流泪的……”他讲了一遍又一遍,他的话是那样的真切,那样朴实,那样的感人。 
        


        6楼2005-01-03 20:36
        回复
          • 220.165.125.*

          荷花又名什么?枣莲花、芙蓉、芙蕖、菡萏、君子花、碧波仙子、风露佳人等,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莲花都极尽讴歌赞美之词。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散文名篇《爱莲说》,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赞美莲花的。

               2.解析课题,明确目标

           

           1、解题       《爱 莲 说》(配以荷花的图片、音乐)

                      周敦颐

                1、题中的“说”是什么?枣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议论文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观点和主张。

          2)、我们曾学过类似的课文有哪些?枣《马说》、《说虎》

          3)、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枣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

          2、出示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运用衬托烘托主题的方法。

          3.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2.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配乐朗诵全文(配古筝《出水莲》、朗读可借用录音带或由学生录音)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

              的,助词

          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清水  美丽而不端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耸立的样子 树立   亲近而不庄重 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认为     隐居的人 助词 的  助词 的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很少                  应该     

          3.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分组自学 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③、由两个代表口译全文,其他认真听,并指出其错误,予以矫正。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检测练习

          1、《爱莲说》的作者是宋朝的周敦颐,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横线上的内容隐掉)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谥号  蕃  濯  蔓  亵  涟

          A、yi fan zhuo man xie lian

          B shi fan zhuo man xie lian

          C yi fan di wan zhe lian

          D shi fan di wan zhe lian

                    2.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蕃(多) 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B、染(沾染) 妖(美丽而不端重) 植(植物)

          C、焉(助词) 鲜(新鲜) 宜(应该)

          D、噫(叹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枝(树枝)

          4、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花之隐逸者也

          B、水陆草木之花

          C、然虎之食人不常见

          D、马之千里者

          5、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例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A、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虎之力,于人不啻辈也。

          D、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

          品味赏析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角度
           特点
           品质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洁身自好
           
          外形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品行端正
           
          味道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姿态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仪态庄重
           

           

          (以上问题与表格打在屏幕上,并配以出水荷花的图片)

           

          小结: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但它不沾染污秽,这不由得使我们想起李白的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充分展示了了荷花质朴、自然、洁身自好的美好品质。
          


          8楼2005-01-03 20:36
          回复
            • 220.165.125.*

            荷茎里面通透,外形笔直,不爬藤牵蔓,不岔生旁枝,展示了荷花豁达的胸怀、端正的品行。香气远播,沁人心脾。莲花笔直地站在那里,只适宜远远地观赏,不可任意地去玩弄,显示出莲花的清高和庄重。

            2、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

            枣托物言志。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3、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枣用菊花、牡丹作衬托,突出莲花的美好品质,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2.文章是怎样运用衬托手法的呢?

            A、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陶渊明枣菊枣隐逸者枣鲜有闻 (正衬)

            予 枣莲枣君 子枣同予者何人

            世人枣牡丹枣富贵者枣宜乎众 (反衬)

             

            ①、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枣因为菊花不与白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打在屏幕上,配以陶渊明的画像)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官场后对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②、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枣因为牡丹绚丽浓艳,有人评价为“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从山西一带移道长安,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

            ……   ……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枣唐 白居易 《买花》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枣唐 刘禹锡 《赏牡丹》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枣徐凝

            (打在屏幕上,配以牡丹的图片)

            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趋炎附势、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③、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枣作者认为,菊花是花之隐逸者的象征,它虽然也孤傲高洁,但它是避污泥而洁,出世以求洁,对污浊的尘世采取的是消极逃避的方式。莲花则是出淤泥而不染,身处尘世而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相比之下,菊花便稍逊一筹。所以不愿象陶渊明一样,逃避现实的矛盾而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牡丹色彩绚丽,娇艳妩媚,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作者也不愿象世人一样去趋炎附势,追求富贵。

            他愿意自己象莲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在污浊的尘世中,坚贞不屈的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高洁的品行。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2.归纳小结写作特色

            a.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b.巧用衬托,突出主题

            c.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再次听配乐朗诵,加深理解,学生齐读,当堂背诵。

            八、、拓展阅读,迁移训练

            曲曲折折的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思考:1、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荷花的?

            从叶子的形状、荷花的颜色、荷花的香气、荷叶的波痕等几个方面来写的。

                                                        爱 莲 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楼2005-01-03 20:36
            回复
              • 218.29.235.*
              不要把他分内的事情说的那么伟大,现在就是这样


              10楼2006-08-17 11:53
              回复
                • 218.29.235.*
                现在有这样的人吗应该说的个奇


                11楼2006-12-10 21:44
                回复
                  • 222.137.252.*
                  其实你们应该现在到他所在的农业局调查一下,他是一个十足的贪官


                  12楼2007-02-26 17:17
                  回复
                    • 218.29.235.*
                    12 回复5:爱 莲 说 
                     其实你们应该现在到他所在的农业局调查一下,他是一个十足的贪官 
                     
                    你说这样的话是个极其不负责的家伙,他干的不是真的吗?为什么老百姓那么喜欢和他在一起,你去看看那一片片的荷花那也是假的


                    13楼2007-02-26 19:34
                    回复
                      • 218.29.235.*
                      他就会装病,哪有那么有精神的病人啊,什么癌症全是骗人.农业局的人都恨死他了.他根本就没有


                      14楼2007-02-26 19:40
                      回复
                        • 218.29.235.*
                        我看到的不是这样.你们是嫉


                        15楼2007-02-26 19:44
                        回复
                          • 61.163.245.*
                          有这样的领导干部已经相当不错了,至少他努力的去做了,让老百姓尝到了致富的甜


                          16楼2007-02-27 14:31
                          回复
                            • 218.29.235.*
                            是的,应该用事实说话.起码他让百姓富裕了这是真的!我们不要不负责的瞎说


                            17楼2007-03-06 21:25
                            回复
                              • 218.29.235.*
                              、分组自学 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③、由两个代表口译全文,其他认真听,并指出其错误,予以矫正。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18楼2007-03-10 1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