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吧 关注:761,049贴子:3,939,656

尸变研究 一篇有趣的论文 《子不语》尸变故事研究 作者黄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文可能给大家带来不少可看之书。
提要:
有鉴於前人对鬼故事的研究总缺少对僵尸的专論部分,亦无人进一步区别鬼与僵尸的差異,故本文试图对文本中的僵尸形象作一定义,主要以清代笔记小說《子不语》的大量尸变故事,及零星散布其他笔记小說之僵尸记载,并佐以相关丧葬文化风俗与原民思维资料,意欲分析这些尸变故事背后所隐藏的文化意涵;如果鬼故事创作动机來自对於另一世界的想像,那麼僵尸,一个介於生死之间,控制身体行动的凶残異物,其所影射的正是人对於身体、对於失序的恐惧。
关键字:僵尸、尸变、子不语、身体
* 东华大学中文所硕三黄钰婷
一. 前言
文学上的異物由來已久,在《聊斋志異》中便有各种奇異的鬼妖精怪故事,前人多有研究,如狐仙、女鬼、虎精等等,然而很少有学者谈論僵尸,一來是因为资料稀少,二來是僵尸的残暴灭无人性,与鬼魅的文本丰富性难以相提,目前仅有大陸的于天池与台湾的王溢嘉曾对《聊斋志異》的〈尸变〉做过单篇讨論,于天池认为它是出色的恐怖小說,具备趣味与感官刺激等效果,但并无更深入文化层面进行探讨1。王溢嘉则是以心理学角度分析尸变故事,认为僵尸正表现了人類对於死者重返人间的恐惧2,但王溢嘉在每一文化因素上都浅論即止。故笔者将以王溢嘉的研究为基础,更深入去讨論「僵尸」在文学上的脉络,与「尸体」何以成为人類心靈上的恐惧对象之原因。
僵尸较鬼魂更为有趣之处,正在於它的残暴与原始性,正是如此才能形成大众心中最恐惧的異物,它既是人最熟悉的形体,也是人最害怕的尸体,其故事文本除了巧妙地与现在流行的恐怖电影元素3相映合外,更表现出丧俗文化与巫术思维的影响。周作人曾言:「倘若有人把这類故事搜集起來,调查地理上的分布,再把古來的传說拿來比较,研究它歷史上的变迁,那倒也是一件很有趣味的事罢。」4笔者目前虽无力做田野调查,但勉力搜集散落於各处笔记小說的尸变故事5,以其得趣。在清代以前僵尸记载较少,多为旱魃形象,尚未形成尸变系列故事,而著名的《聊斋》提到僵尸的只有一篇〈尸变〉,不足以构成讨論,《聊斋》以外的尸变故事则相当丰富,尤其大量出现在清代笔记小說中,其中以《子不语》收錄28则最多,故本文讨論范围主要集中在《子不语》上。



1楼2010-05-30 19:08回复

    二.   何谓鬼
    僵尸介於人鬼之间,具有人的肉体却无生命,具有鬼之可怖特质却有形体。
    僵尸究竟偏於何者?故要定义僵尸之前,必须先定义鬼,才能区别二者,而鬼的
    定义相当多,於《中国鬼文化大辞典》中最为完整的说法,认为鬼定义有五种观
    点:
    1.[ghost]   脱离肉体的灵魂;尤指死人的灵魂,据认为是阴间世界的
    居民或以人的形象向活人显示者(相信人死后灵魂以鬼的形式继续活著。)
                                                     
    1
       于天池认为《聊斋志异》中的鬼分为两类:善良有人情味,充满人伦感情色彩,另一类则恐怖
    惊悚,体现人类对於死亡的厌恶与恐惧,而〈尸变〉可谓是中国式的恐怖小说,具备恐怖小说的
    特点,以追求感官恐怖刺激为主要情趣,以恐怖事件为主要情节,全篇无对话,倚靠人物的动作
    行为来叙述。参见〈恐怖小说《尸变》〉,于天池,《聊斋志异研究》,2004年5月,页21-25
    2
       王溢嘉提出汉民族的灵魂系谱学,将鬼分为心理学鬼、人类学鬼与僵尸,而僵尸的出现是因为
    古代的医疗不发达,无法正确判断死亡,草草埋葬未死之人,因而对死者的死而复生恐惧不已。
    参见《聊斋搜鬼》,王溢嘉著,台北县:野鹅出版社,1989 年初版,页 71-74,以及《汉民族的
    幽暗心灵系列一:不安的魂魄》,王溢嘉著,台北县:野鹅出版社,1995 年初版,页35-107
    3
       香港八零年代曾经流行过僵尸电影风潮,剧本即改编自《聊斋志异》的〈尸变〉,而近几年来
    西方亦流行「活人生吃」等一系列僵尸食人的恐怖电影,这些电影文本在尸体恐惧上又更添加了
    「传染」的概念。
    4
       参见《周作人文类编.花煞》,钟叔和编,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初版,页355
    5
       见附录一,笔者目前搜集到的资料以《子不语》的28 篇僵尸故事为历来笔记小说中最多
    2.[spirit] a:超自然的存在物(如幽灵、鬼怪、小妖精、小精灵等。)
    b:一种超自然的,物质的,有理性的存在物或人格,人
    类通常看不见它们,但它有能力随意地变得为人所见;尤指人
    类所讨厌、恐惧或对人类怀有敌意者。
    c:魔鬼,能进入人体或能缠迷人的一种超自然存在物。3.[goblin]:妖
    怪,精灵,一种面容丑陋或奇形怪状的妖精,有时是邪恶和毒辣的,有时
    候只是调皮和恶作剧。
    4.[apparition]:超自然现象
    5.[demon] a:邪恶的魔鬼或鬼怪(鬼附身)
    6
    b:令人不快或邪恶的情绪、品质或状态的化身


    2楼2010-05-30 19:11
    回复
      泼出,否则尸体会跟著倒下,一到家需立刻下葬,否则会马上腐坏。后来有一说
      法为道士欲赚取丧家暴利,故假称有赶尸之术,却用人背尸之方式,於夜晚赶路,
      行人远观多以为尸自行走路,甚至一跳一跳的跳行姿势,其实是背尸者见尸体即
      26
      将滑落赶紧扶正罢了 。不论为何说法,皆可见清代所流行的尸变故事建构在特
      殊的风俗民情之上。
      五.   《子不语》尸变故事内容
      何谓尸变故事?因僵尸记载之范围甚大,故笔者将其界定为完整的尸体,产
      生变化,起而害人,而后得救,以此一情节模式作为故事讨论范围。由此检视,
      从东汉以降,尸变故事仍然少见,仅有太平广记收录数则,直至清朝笔记小说才
      又盛行,然而《聊斋》的〈尸变〉篇却最为经典,为后人多次改写,甚至成为近
      27
      代僵尸电影的剧本雏形 。而袁枚《子不语》笔记、传说参杂,类似僵尸者超过
      28则以上,因其定义模糊,与鬼故事多有杂染,并非纯为魄的活动,难以判定,
      28
      故笔者采取严格定义 ,如〈骷髅报仇〉与〈西园女怪〉皆是描写骷髅头及断头
      等残缺尸块活动吓人之事,有实存之体,却不完整,故不列在范围之内,另一种
      借尸还魂型,如〈灵壁女借尸还魂〉,虽有尸体变化,但已属鬼魂之故事而非魄,
      亦不列入,〈尸行诉冤〉虽是尸体起而诉冤,却亦属魂之活动。此处只单纯讨论
      尸变→逃跑→得救的故事模式,故排除以上及条列僵尸特徵之笔记,於 28 篇中
      列出以下篇目。 


      8楼2010-05-30 19:14
      回复

        篇名   内容   故事异同
        南昌士人   鬼魂与友人告别→后鬼魂化为僵尸追 * 主角爬墙或跳楼使其无法追上(僵
        之→友人爬过墙后昏迷→天明路人过 尸关节僵硬)
        之→将尸体入殓   *主角昏迷
        * 第三者出现
        * 将尸体土葬以入土为安
        * 魂走而魄留
        * 尸体随阳气移动而产生追逐
        * 僵尸不敌天明或鸡鸣
        石门尸怪   催租者至荒村见病者→命病者出门买 * 尸体随阳气移动而产生追逐
        酒→后女僵尸追之→昏迷→尸亦仆倒 * 主角昏迷
        →酒家救之   * 第三者出现
        * 僵尸随人仆倒
                                                         
                                                         


        9楼2010-05-30 19:16
        回复
          僵尸贪财   旅人借宿→见友妻古怪之处→遇上僵 * 旅人借宿异地
          尸→木橱挡之,旅人昏迷→友妻来救→ * 主角昏迷
          焚棺   * 第三者出现
          * 僵尸指甲掐入木头之中
          * 将尸体火葬以消灭僵尸
          尸变   守尸者心术不正→尸变追之→跳窗逃 * 伴尸或守尸而后尸变
          出昏迷→他人取米筛降尸而殓   * 主角爬墙或跳楼使其无法追上(僵
          尸关节僵硬)
          * 主角昏迷
          * 尸体随阳气移动而产生追逐
          * 米筛可制僵尸
          * 将尸体土葬以入土为安
          僵尸   书生在巨宅遇神秘女子→发现其为僵 * 旅人借宿异地
          尸→取易经铺於棺上→僵尸追之→跳 * 主角昏迷
          楼昏迷→主人救之→焚棺   * 第三者出现
          * 易经可制僵尸
          * 将尸体火葬以消灭僵尸
          从表中可见出故事主角在奔跑过程中,通常藉由爬树、爬墙或跳窗来躲避僵
          29
          尸,「少者逾墙仆地,尸不能逾墙而垂首墙外,口中涎沫与少者之面相滴涔涔也 」
          30
          「阿达跳窗走,尸不能跳 」,突显出僵尸的行动特徵为关节僵硬难以弯曲,故无
          法攀爬,也因此主角可藉机逃逸。僵尸的外观在文本中类似兽形,尖爪绿眼白毛,
          31
          「面色深黑,两眼凹陷,中有绿睛闪闪 」「遍身白毛……两眼深黑,中有绿睛」
          「其物长七八尺,头面具人形,两眼深黑有光,若胡桃大,颈以下绿毛覆体……
          32
          两手有尖爪 」,〈绿毛怪〉中的僵尸型态与夜叉.山魈等怪物简直难以分辨,仅能
          以最后结局为找到僵尸棺木来辨别,由此可证明僵尸与其他精怪故事的互渗。
          僵尸的野兽性除外型之外,其行动也如兽类,以一种不可理喻莫名其妙的方
          式追杀他人,〈南昌士人〉中亡友前来告别,刚开始「言近人情,貌如平昔」,最
          后却突然「立而不行,两眼瞠视,貌渐丑败」,突变成僵尸扑人,个中原因乃是
          一开始的亡友之尸附有灵魂,而后魂走而魄留,徒留尸体,故成六亲不认之僵尸
          而非可亲之鬼,魄的残暴兽性由此可见,另有〈两僵尸野合〉等直接描述男女僵
          尸交媾之事,可见残暴的另一面:肉体性,是故,其他参有女鬼自荐枕席的僵尸
          故事,应当也带有僵尸兽性的意涵。
          也因为兽类具有形体,非鬼魂之无形,故可用武力对付,〈僵尸贪财受累〉
          中持木棍击之,〈绿毛怪〉〈鞭尸〉中持鞭击之,〈画工画僵尸〉中以扫把击之,〈批
                                                           


          11楼2010-05-30 19:17
          回复
                                                             
            29
               《子不语》〈南昌士人〉,(清)袁枚,上海:上海古籍,1986年,页 4
            30
               《子不语》〈尸变〉,(清)袁枚,上海:上海古籍,1986 年,页798
            31
               《子不语》〈僵尸贪财〉,(清)袁枚,上海:上海古籍,1986年,页 755
            32
               《子不语》〈绿毛怪〉,(清)袁枚,上海:上海古籍,1986 年,页242
            僵尸颊〉中更是藉酒胆赏僵尸巴掌,若是鬼故事则多以作法祭祀送魂入阴,而僵
            33
            尸故事只要灭尸即可,故尸变故事中作祟的僵尸最后多被烧死 ,形体一旦毁
            灭,魄也就无法在人间逗留,自然无法危害人群,而另一种结局则仍保有入土为
            安的传统,如〈南昌士人〉与〈画工画僵尸〉两篇,死者为友人及邻人,而《子
            不语》的〈尸变〉篇,乡人还特地请术士以米筛降尸再入葬。在浓厚人情下,只
            要不是恶行重大的僵尸,一般都会顺传统入殓埋葬,以示尊重。
            这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丧葬方法的基本心理:一是土葬,目的是保护尸体不受
            损伤,避免兽类的侵扰,属於尊敬亡者灵魂的取悦心理。另一种则认为人死后魄
            随体灭,魂独为鬼,为了使灵魂尽早升天,於是采用火葬,此属一种畏惧鬼魂之
            心理,尤其是凶死者在古代被认为是因为魔鬼作祟而死,焚烧尸体不仅可使恶鬼
            34
            死亡,也可使死者之魂尽快前往阴间,故凶死者或荫尸多采火葬 。
            尸变故事中多有尸随人气而动的情节,如〈尸奔〉中直接说明尸能随奔,乃
            死者受人的阳气所牵引之故,并详细说明气从何而来:「人卧则阳气多从足心涌
            35
            泉穴出……若与死者对足,则生者阳气尽灌注死者足中,尸即能起立 」,〈石门
            尸怪〉中甚可进一步模仿人的动作,所以主角一跌倒,僵尸也随之仆跌。而〈画
            工画僵尸〉里的画工正是知道僵尸的尸奔特性,不敢轻举妄动,转而提笔画画,
            使僵尸随其端坐画画,等待他人救援。此故事较其他尸变故事巧妙之处即在於以
            静制动,而不是进行一贯地你追我跑的追逐战。这些情节说明中国传统气论之影
            响,天地之间有阴阳之气,分判四时五行,气化生万物,人亦为精气之成,有气
            则生,无气则死,气代表人的生命,古人在测探亡者是否确定死亡时,多以鼻息
            断气与否来判断。因此,无气之尸才跟随气之流动而动,在《聊斋志异》的〈尸
            变〉中,女尸更是以吸阳气便可夺取人命,唯一幸存者虽用闭气来自保,然而一
            旦跑动又牵动气流,尸体仍随之奔跑,此故事除了气之流动不息之外,更强调气
            代表生命象徵,取之则死。 


            12楼2010-05-30 19:18
            回复
              「『变化』是精怪传说中制造非经验性情境的主因,却也是当时人在无
              意中反映出的一组组对立观念:我类与异类间的接触、正常与非常间的冲
              突,从类范畴史的发展言,这是形象思维地表现,将神话的神圣性减低而落
              实於常民的生活经验,也将哲学的抽象性解除而替代以戏剧性的叙述。从事
              件的叙述言,其结构是从真实推展到奇幻,然后又回返真实;但从内在的意
              义结构,则是从正常(日常、平常)逐渐推向非常,最后再回到正常,也就
              是让说话人与阅听人在共同经历一段非经验性的事件后,重新回到日常安
              宁、和谐的情境,然后在沈静中回味那种战栗感,因而获知一种知道真相后
              37
              释然的轻松、愉悦的效果。 」
              此概念虽然是用以精怪传说的成因,但僵尸亦是一种变化的型态,非人亦非
              鬼的异类,有精怪之特性,但其载体却是人身,因异类非属正常,故结局绝不能
              留下异类。而故事结构为正常与非常之间的冲突,故情节必为正常进入非常,再
              恢复正常。以故事发生的时间来说,白日为阳,夜晚属阴,至阴之物多於夜晚出
              现,因此故事必定发生於黑夜至天亮之间,〈僵尸夜肥昼瘦〉说僵尸夜似生人,
              日如人腊,夜晚即是一个非常的状态,等天一亮鸡一啼,一切恢复正常,僵尸变
              回尸体,不能动弹,这表示人类对黑暗的恐惧,一旦白日则平安无事,更不可能
              白日见鬼。 以故事的地点来说,自熟悉的环境到异地借宿也是一个常进入非常的状态,
              而夜晚的异地独处更像是一个梦境的场景,梦境蕴含了事件发生与清醒,因此故
              事中的主角多数昏迷,最后为正常理性世界的人所救,如道士、酒家店主、屋主,
              他们虽不能击退僵尸,却给予主角或读者一种回到常态回到理性世界的轻松感
              受。故事加入第三者可以协助失序的黑夜世界重新回归秩序,帮助主角从恶梦般
              的异域中醒来,更可以视为「我类」与「异类」的对抗,「我」无法独自对抗「异
              类」,然而「我们」却可以合力排除非我族类的异物,恢复正常秩序。此处的「我
              类」与「异类」为生人与僵尸,也可以说是生与死的分野。但这种死亡又是非正
              常的死亡,故使人害怕,也就是说,异类何以成为异类,问题就出在它并不完全
              死亡,而是介於生死之间,未完成死亡过程,因此故事发展由正常死亡状态(尸
              体)进入到非正常死亡状态(尸变),最后人类使之恢复死亡(焚尸)。 


              14楼2010-05-30 19:19
              回复
                而恐惧来自於废弃物如此之大又如此陌生,不知该如何面对,这是一个我们
                不熟悉的非常态的身体,只能快点下葬掩埋使其腐化,使尸体完全消失在眼前,
                这世界才能恢复正常,才能区隔出生死的界线。身体一旦脱离我们的掌控,超出
                我们的理解范围,恐惧便随之而生,如同汽车与人的关系一样,人在车里当然可
                以控制汽车方向,如果人不在车子里面,车子却自动行驶或者暴冲的话,可以想
                见那种巨大的可怖感。尸体之於人便如同车子,它仅是一件物体,但是却可见出
                人对於自己不能控制事物的那种恐惧心理。
                而丧礼习俗便是包装此种恐惧的外衣,中国人向来强调慎终追远、敬天法祖
                的态度,此为儒家义理化的结果,其实是人恐惧死亡的具体表徵,所以我们不敢
                轻易更动丧礼的习俗,不敢亏待死者,尽力做到一定规模的葬礼,以完整的仪式
                协助鬼顺利进入阴间。因为人鬼分属两个世界,人恐惧鬼魂带来自己的死亡,故
                想尽办法送走鬼魂,并且以避谈死亡来拉开与死亡的距离。所以丧俗仪式到清朝
                已经发展相当完整,至今日虽简化许多,但仍与百年前梗概相同,城市与乡村也
                有差别,越落后的地方,仪式越为繁杂,这正好证明了丧俗是最难进步的,它是
                最后一件旧时代衣服,遮蔽著人类最原始的思维,因此很难脱下。丧俗不变,迷
                信禁忌不破,僵尸鬼魂的神秘力量就会持续恐怖下去,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可
                以想见,恐怖文本此一文学流派,永远不会有衰退消失的一天。


                17楼2010-05-30 19:20
                回复
                  这个必须顶,加精。


                  删除|20楼2010-05-30 20:48
                  回复
                    • 123.180.64.*
                    鬼吹灯是真的吗8596493


                    21楼2010-06-01 04:34
                    回复
                      • 121.235.247.*
                      这么好的帖子都没人顶啊


                      22楼2010-06-01 19:30
                      回复
                        鬼吹灯是真的吗5818046


                        23楼2010-06-02 05:19
                        回复
                          鬼吹灯是真的吗8658744


                          24楼2010-06-02 05:21
                          回复
                            • 211.138.104.*
                            僵尸会伤人吗?


                            25楼2010-06-02 08:40
                            回复
                              • 211.137.181.*
                              长见识了。


                              26楼2010-07-12 2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