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寮吧 关注:12贴子:33
  • 0回复贴,共1

咸寮英歌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咸寮村现属普宁市下架山镇,村民喜唱英歌的传统习俗可追溯至清中期。据1988年采访当年78岁的老艺人陈炳坤(1953年进京会演的演员之一)口述:“我会唱英歌,都是祖父教给的。”由此可见咸寮村英歌的历史至少也有200年了。大革命时期,地处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的咸寮村革命群众,曾以唱英歌为掩护,配合工农红军在大南山下平原出击国民党军队与土豪劣绅。1930年,大南山军民热烈庆祝潮、普、惠三县苏维埃政权成立时,该村村民曾参与过红军英歌表演。
20世纪50年代后,咸寮英歌队是普宁快板英歌队的佼佼者之一,享有极高的盛誉。1951年英歌队的老艺人罗炳池,陈炳坤被粤东行署挑选为英歌主教练,并配合汕头六个剧团抽调出来的六名导演,把咸寮英歌的招式、套路、图形、阵法、动作传教给粤东行署英歌代表队,参加武汉中南民间艺术汇演。1952年,咸寮英歌队员罗炳池,陈炳坤,黄振粉,陈娘和被选赴广州参加英歌表演。1953年,再由这四人为基础,会合涂坑陈永利、陈清泉、南山的陈才斗、陈瑞鹏等组成普宁英歌队,代表广东省赴北京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当时,凡属集体动作以咸寮英歌为主,分组表演才以各村英歌特点各自表演动作套式。咸寮英歌老艺人罗炳池先生因个人超群的演艺,精湛的表演,曾荣获由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的英歌舞个人奖杯一个,纪念章一枚。
咸寮英歌舞有其独特的表演艺术,槌法有:压槌、插槌、扬槌、镖槌、背槌、踢槌、旋槌、拱槌、甩槌等;舞鼓有:跳鼓、踢鼓、背鼓、扬鼓、抛鼓、反鼓等;动作组合有:背靠背压一、背靠背压二、跳四角槌、4人背鼓、4人踢槌、4人甩鼓等;阵法有:穿蜈蚣阵、绕双街、友好献礼阵、背靠背压一,背靠背压二等;图阵有:穿蜈蚣、绕双街、大阵围、双龙出海、穿眼镜等;
咸寮英歌刚毅强悍、粗犷,被誉为“刚派”风格的代表。高难度的8槌8鼓的典型小组合,连喊带跳情绪特别激昂高涨,极具浑厚的乡士气息。已被广东舞蹈学校纳为教材。
咸寮英歌的起源已无以考究,从老字号的“兴顺堂”英歌班到现在的传承已有8代,现在在老一辈艺人指导下,青年英歌队逢年过节进行英歌活动,艺术水平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英歌舞##普宁英歌舞##潮汕英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5-23 16: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