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知青吧 关注:236贴子:3,414
  • 9回复贴,共1

我父亲是知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意当中翻到这个贴吧,感觉好冷清。当年上海60多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如今应该都已是暮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生活过的怎么样。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能看到这条贴子的知青也是寥寥无几吧。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知青具体是什么了。我曾经有意的问过我身边几个90后的同事关于知青及上山下乡的事情,就算知道的也仅仅是初中近代历史上短短的描述,或是影视片中的相关剧情。我感觉再过不了多少年这必然是一个被历史所掩埋的群体。我本人是86年生人,如今也三十多岁了,所以算是知青子女中比较小的吧。因为我爸爸是最后几批下放学生,而且生我也比较晚。虽然没有亲生经历过在那个特殊年代发生的事情,但是从小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完全能够感同身受。我想在这里说说我父亲的故事,可能描述的内容受到写做能力和记忆偏差的影响,会有点混乱。在这里发帖的原因也是偶然,因为我父亲是上海知青,我觉得这个吧里发帖子会比较合适,虽然人少,但是可以躲在角落里自由发挥也没有什么压力。至于目的的话,主要是想把父亲的生平记录下来,自从我父亲去年11月份去世以之后,我才真真感觉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情是永恒的,就像是看着他一天天变老,最终不管我愿意与否他都会离开我一样。我担心对他的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淡忘。毕竟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遗忘。所以用这种略显拙劣方式缅怀我的父亲,这也是我唯一还能为他做的事情。顺便也算为这个贴吧添一份人气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6-10 22:30回复
    我父亲出生于1954年一个普通上海工人家庭,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上海这种双职工家庭条件都算不错的了。兄弟姐妹4人我父亲排行老大,爷爷奶奶是浙江宁波人对长子尤其宠爱。所以他的童年过的算是幸福的。也许这种幸福都是有代价的。当时候谁也不会想到自从19岁离开父母来到安徽农村直到离世也没有真正算回到自己的家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这一代人,对政治运动本身有一种偏执和狂热。别人都认为我父亲是青春冲动下做的决定。可是我曾经问过我爸爸当初为什么会自愿去下乡,毕竟家里不是只有一个子女,父母也是最疼这个儿子。他说在家他是长子而且下面是两个妹妹和一个未成年的弟弟,如果自己不去就会是两个妹妹中的一个要去。自己是男生去了农村站着就吧尿撒了。后来他背着父母偷偷的把调令手续给办了。当公章落下的那一刻,说是感觉心往下一沉,我父亲很清楚从那一刻起自己就是农民了。迫于zz环境的影响,爷爷奶奶就算有万般不舍也只能从长计议了。当时爷爷用火柴棒丈量着地图,在安徽广德和甘肃某地权衡利弊。下放去甘肃直接分配在三线厂做工人,但是有7根火柴那么远。而去安徽广德就只能做农民,好处是离家只有2根火柴都不到的距离。最后一致选择离家近点的农村。毕竟能近点就近点。后来即便选择了只有400公里以外的农村,平均只能一年回来一次。需要坐一天长途汽车到湖州,然后在哪里等一夜,再做第二天的船到上海。到了上海还要从渡口转公交到杨浦区的家里。而且每次都是带着活鸡活鸭子之类的土特产。等回去爷爷奶奶也是准备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带回农村。直到我记事的时候这种状态也是一直持续着。我记得每次父亲要从上海回来的时候我妈妈需要推着板车去接我爸爸。身处在交通物流发达的今天,我出门背个包都嫌重。真不知道那个时候我的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都是怎么做到的。这也许就是亲人之间的表达方式吧!这都是题外话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6-10 22:40
    回复
      后来我父亲被分配到广德县柏垫镇某大队。当时去的时候大队给下放学生盖的房子还没有完工,就安排知青每家一个住在老乡家里。我父亲分配在一个当地有名的老中医家里。如果当初没有分配到这个老中医家里。估计也许就没有我了。这点以后有机会再展开来说。在那个时候农村的人往往都是非常淳朴的,这家人对我父亲也是非常好的,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先给我爸爸先吃,甚至还想过把他女儿许配给父亲,但是那个时候大部分知青应该考虑最多的是等待时机回到家乡,害怕如果成家就失去了回家的机会。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等知青的房子盖好后,就开始真正独立的生活了。我们那里的农村做饭都是用柴火灶,上厕所的茅房不堪入目。吃喝拉撒和城市都是需要去适应。有时候一个人怕麻烦干脆也就不吃了,实在饿的厉害就送老乡一块上海带去的肥皂,然后蹭一顿饭吃。有一次感冒高烧,最后人都下不了床,农村人生病缺医少药一般都是靠自己扛过去。我父亲就这个样在床上躺了三天三夜硬是抗了过去。生病的时候没有亲人的照顾,甚至想喝口水都没有。这种寂寞 孤独导致每一个知青想回家的心情尤为强烈。后来我父亲为了排解寂寞在农村养了一只小黑狗,这只农村的小土狗据说非常听话懂事。每次我父亲干完活回家它都会准时的跑几里路来接我父亲。它陪着我父亲度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就这样在农村和老乡们一起干农活,修过水库,做赤脚医生。眼瞅日子一天天过去,感觉回家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如果不想就这样白白耗掉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就必须为自己找一条离开农村的出路。有很多人在闲暇之余重新拿起了课本选择参加即将恢复的高考,而我父亲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去当兵。如今看来真的不是明智之举。可能是想尽快的离开这个难以适应的地方吧。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6-10 23:22
      回复
        告别了老乡他去了福建的大陈岛当兵,在哪里度过了2年的军旅生涯,也结识了后来很多过命的战友。但同时也错失了一次返城的机会。命运总是捉弄着我父亲。他去部队的第一年知青政策居然有了松动,大批没有成家和未参加工作的知青返沪。得知消息的父亲后悔至极,为什么当初不再坚持一年,现在身处军营也只能眼看自己错失梦寐以求的机会。看着一个个知青陆陆续续的回沪,懊恼和怨恨已经完全限制了他在部队里的发展。那时候从安徽老家一起过来的同年兵文化都不高,甚至有很多都没有上过学。我父亲在插队前已经是高中生了,而且写的一手好字,当时在部队各个方面都是有很大优势的。而这种优势也慢慢的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消耗掉。按我父亲的话来说人生的选择一步错将步步错。类似的事件像是中了魔咒一样反复的在他人生中上演。这也是导致他晚年时期表现的患得患失。总是害怕又在某次选择中触发了这该死的魔咒。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6-11 22:00
        回复
          发两张我父亲当年当兵时候的照片。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2-06-12 20:07
          回复
            今天和家人又确认了下 我父亲在部队实际当了4年兵。是我记错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6-12 22:25
            收起回复
              后来我父亲退伍转业到广德县石油公司工作。兜兜转转还是回到当初插队的小县城。只不过是从农村到了城里。参加工作后我父亲似乎是认清了现实,不再总是想着回上海的事情,积极的适应着当地的生活。我父亲最早被安排在油库工作,工作也算的上是清闲。闲暇之时也会学学日语什么的。员工的宿舍就在油库边上,上班下班也都在这一个地方。这个宿舍后来也就是我父亲在安徽的家了。油库位于县城的北边,占地应该有好几百亩,在那个没有高大建筑的小县城,油库的巨形油罐也算北门的标志建筑了。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北门油库。这儿也是后来我出生长大的地方。工作几年后,我父亲也到了适婚的年纪。经介绍认识了一个当地中学老师的女儿。而她并非是我的母亲。而是我父亲的第一段婚姻,虽然在我小时候偶然会听到一些关于她和我父亲的事情,甚至还见过她几面。但是这其中很多事情也不是很清楚的。直到前几年我父亲生病住院,我在医院陪他的时候才聊起了这段经历,对此才得知一二。他们结婚后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现在同父异母的大哥。我大哥的妈妈是一个极其追求漂亮的女人,这本是女人的天性无可厚非,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就比较容易遭受非议了,这其实也为后面的夫妻关系的崩裂埋下了祸根。听父亲说在她怀孕期间,为了保持身材长时间用皮带扎住肚皮导致我大哥早产。为此我父亲以及我爷爷奶奶对她都有很大意见。在我大哥出生后几个月大,就被爷爷奶奶带回上海抚养。一般来说女人很少有能接受骨肉分离的这种事情,况且孩子还在哺乳期。而她似乎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反而是没有了孩子的羁绊每天打扮的更是花枝招展,招得油库女职工及家属们的嫉恨。流言蜚语也是层出不穷,我父亲对于背后的种种闲言碎语虽然感到很不舒服,但是也从没有为此干涉过她的生活方式。直到有一次我奶奶应我父亲要求带着我大哥回到安徽,本来是一家人团聚该开心的时候,却意外的发生冲突。因为我奶奶刚到油库就听到左右邻舍关于她这个儿媳的议论,心中自然是不开心的。那天一家人刚吃完饭。我大哥妈妈吃完饭,什么话也没说就抱着我大哥出去玩了,我奶奶非常不开心的责问我父亲,她在家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逼着我父亲把她找回来。我父亲夹在两个女人之间左右为难,最终一场家庭大战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吵完架我大哥妈妈回娘家了,而我奶奶住了一段时间便带着我大哥回了上海。之后婆媳之间的关系也就水火不容了。我奶奶离开后。我父亲便想着去她丈人家里接她回来,但是我大哥妈妈却以和邻居处不好关系为由,要求在南门租房子生活。北门油库是坚决不回去了。在她和她的家人各种逼迫之下,我父亲也只能答应了。后来我父亲每天上班从南门赶到北门,下班从北门赶回到南门。直到有一次我父亲夜班提前下班,半夜三更到家门口听到屋里有男人说话的声音,才意识到这些年自己的付出都是个笑话。别人都说我父亲做人太老实,所以才拿他不当回事。可是谁又知道我父亲19岁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兄弟姐妹,一个人在外受了多少委屈,吃了多少亏,这估计只有他自己心里才知道。这么些年遇到各种不公平除了老实的接受,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正应如此他更加渴望能有一个家,有一个即便在异地他乡的地方,也可以找到能够依靠的港湾。但是不管他怎么努力始终找不到这种家的归属感。不管在哪里总被人当作是外地人,即便是自己的老婆也是如此,更不要说是其他人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2-06-18 17:58
              回复
                我一直都不理解我父亲在结束了那段婚姻后为什么会选择和我母亲在一起,并且生下我和我二哥。我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没有读过书,没有出过县城。他们在没有交集之前完全看上去像是两个世界的人。缘分也许就是这么奇妙,总是在冥冥之中安排着所有的一切。当初我父亲插队时所结识的哪位老中医的老婆,是我母亲远房的小姨。有一次我母亲的小姨和老中医到县城办事,顺便来看望我父亲。当时我奶奶也油库的家,便非常热情的招待这两位当年在农村照顾我我父亲的人。吃完饭后我奶奶偷偷的告知他们我父亲最近的一些情况。也许我奶奶真的受够了那种城里女人傲慢的样子。认为本分老实的农村人才比较适合我的父亲。又或是想尽快断掉之前那个女人回头找我父亲的念想。所以拜托他们帮忙介绍农村那种本分姑娘。当时如果老中医家里的闺女还未出嫁,如今应该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吧!当初我父亲一心想着回上海,不然当兵之前很可能就成亲了。他们回去之后也是四处打听张罗,后来一次老中医老婆和我外婆在一次酒席上遇到,因为我母亲也到了出嫁年纪,这段姻缘就算连上线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7-13 06:49
                回复
                  只知道自己是上海知青的后代。网上查了一下,徐州没上海知青点。应该是附近城市知青点的。生日69-9-14.据说抱来时屁股上面占满毛豆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11-30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