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吧 关注:49,824贴子:643,994
  • 22回复贴,共1

在大型木构上,抬梁式的受力确实优于桁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6-17 08:58回复
    有几点可以理性去思考:
    1、中式建筑的柱子,相比别的国家那种砖石建筑的大直径石头柱子,柱径仍是很纤细的
    2、中国木构建筑是以比例纤细木柱子承重为主。
    3、这样的木柱子承重时,柱子多比少好。
    4、这样的柱子承重时,屋顶过轻。
    就会柱重、头轻,缺乏压制。
    屋顶过重,碰到大地震时左右晃的力,容易整个头都掉下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2-06-17 09:10
    回复
      5、由于前四点,中国大型木构的屋顶与柱框层间的重量,
      需要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
      即屋顶要不轻不重
      在力学上最合理
      6、而且要把宝压在中间
      即像庑殿顶与歇山顶。
      把屋顶最重量的力压在中间
      即压在几根金柱与正脊以下的那条线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6-17 09:17
      回复
        总结:
        中式大型木构
        首先要处理屋顶与柱子两者重量主次的问题
        因为顾及大型木构的进深需要采光
        柱子不可能矮,柱子是偏高瘦
        如果地基没打好、稍有不平,或遇到大地震左右晃时,都有危险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
        让不同位置的柱子受力大小不同,
        守内而虚外
        像螃蟹/蜘蛛一样
        把整个屋子的重心放在中间
        外围一圈的檐柱与擎檐柱就相当于较轻的蟹脚
        这样就会尽可能地减少往任何一方倾倒的风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2-06-17 09:31
        回复
          我们现代人总习惯认为:
          中国古代的屋顶重是缺点
          其实想一想,是古人故意这么重
          木柱需要一定屋顶重量的制约
          抬梁式的梁
          就相当于是一根根加重的砝码
          只有把重力压在梁的中心点
          主要重力压在金柱与屋脊线下
          而且辅助以采取檐柱侧脚
          强调重心居中
          才能尽可能稳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6-17 09:42
          收起回复
            所以,其实古人比我们权衡得要细腻。
            我们大部分人只考虑局部
            即考虑梁架内部的力学,不考虑梁架与整个屋子的权衡
            我们大部分人只考虑上下的重力
            没有考虑左右的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6-17 09:47
            收起回复
              正是轻瘦木柱承重
              决定了重心居中的思路
              用抬梁穿斗更合理
              这恰好和桁架的思路相反
              桁架是把力分配到外围厚墙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6-17 09:50
              回复
                中式大型木构要用桁架,
                也得走西方的外围厚墙承重的思维

                1、采取距离很近的多层外柱(可能会影响采光,到时候得开天窗)
                2、用多根捆绑的集束大檐柱
                3、其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6-17 11:05
                回复
                  柱子有倾角的,倾向建筑中心,这样可以维持稳定解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6-17 13:46
                  收起回复
                    这里讲的是那种进深30米左右的大殿。
                    中式木构建筑如果用桁架。
                    一定要在外墙承重上下功夫,不是那么容易。
                    那种进深5米到10多米木构,用桁架倒是很适合,不需要额外成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6-17 16:44
                    回复